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49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100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位于香港世界地质公园大浪湾的尖洲,是由早白垩世槟榔湾组厚层流纹岩和上覆粮船湾组流纹质碎斑熔岩组成的小岛(图1a),发育两种罕见的地质现象:一是弧形地层;二是流纹岩逸气构造。  相似文献   
72.
“神功运动”的标准地点在浙江富阳神功村,指以河上镇群骆家门组与双溪坞群章村组之间的“角度不整合”为代表的一次构造运动,主要地质证据为:骆家门组底部砾岩为底砾岩;双溪坞群与骆家门组之间为高角度不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73.
香港西南郊野公园的荔枝庄地区是早白垩世荔枝庄组(142Ma)火山-沉积岩系主要分布区。在香港世界地质公园的火山岩研究中,笔者等实测了该区荔枝庄组地层剖面,  相似文献   
74.
为进一步探讨华南中生代火山活动特征,在回顾以往火山活动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中生代火山活动旋回划分的修订方案,讨论了近年新发现的NE向侏罗纪火山岩带问题,进而分析了侏罗纪—白垩纪四个火山活动旋回的构造意义,认为反映了华南重要的四个构造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75.
浙江东部象山、三门及新昌一带断续出露一套石浦组的叠层石-虫管生物礁灰岩,长期以来对其的时代、成因及形成环境存在很大争议。根据对其中火山岩夹层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测试,生物礁灰岩之下的流纹斑岩的年龄值为117.80±2.20 Ma,生物礁灰岩夹层玄武岩年龄为116.05±0.99 Ma。因此,这套生物礁灰岩约形成于约116 Ma早白垩世Aptian期。其O/C同位素测定的计算结果是:Z=70.273~79.565,远小于120,是典型的陆相湖泊形成的碳酸盐岩。在岩石地层上,石浦组为双峰式火山岩—湖相碎屑岩—生物礁灰岩透镜体组合,在区域上可与馆头组双峰式火山岩—河流湖泊相碎屑岩—泥灰岩透镜体组合对比,但因靠近火山口,所以沉积相有所不同。造礁生物以蓝细菌(Cyanobacteria)和龙介科(Serpulidae)管栖蠕虫为主,还有部分可能为缨鳃科(Sabellidae)管栖蠕虫的蜂巢状虫管化石。蓝细菌形成的叠层石形态类型包括:大型层状叠层石Stratifera undata、小型团块状叠层石Nanxiongella formosa、微型柱状叠层石Pseudogymnosolen multiblast及大型穹隆状叠层石Cryptozoon proliform等;龙介科虫管有孤立生长的Sinoditrupasp.及成簇生长的Acerrotrupasp.等。当时所处的环境主要为火山活动频繁的破火山口湖,以及临近火山口的火山洼地湖泊,一度具有通海潮汐水道。在具有通海潮汐水道时期,其古地理环境为深入陆地的峡湾潮坪环境,沉积物以陆源碎屑为主,夹少量潮汐携带来的海相生物碎屑。  相似文献   
76.
加里东期和燕山期花岗岩是华南分布最广的二期花岗岩,以往的研究较少关注它们之间的成因联系及各自对成矿的贡献。江西金溪熊家山Mo矿床同时发育有加里东期和燕山期花岗岩,本文对该区二期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年龄及元素与Sr-Nd-Hf同位素组成的系统测定,据此揭示了二者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别,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成因联系及其对成矿的可能制约关系。锆石LA-ICP-MS U-Pb定年表明,区内加里东期和燕山期岩体的成岩年龄分别为~440Ma和~155Ma。化学组成上,二期花岗岩均具有亚碱、过铝、贫铁的特征,但加里东期花岗岩更富铝,而燕山期花岗岩总体更富碱。二期花岗岩均富Cs、Rb、Th、Pb和轻稀土,贫Ba、Sr、P、Ti、Nb、Ta,但燕山期花岗岩Nb、Ta、Th含量更高,并具有偏高的Rb/Sr和Rb/Ba比值、偏低的K/Rb比值和LREE/HREE比值,以及更显著的铕负异常,指示其演化程度更高。Sr-Nd-Hf同位素组成指示加里东期花岗岩主要起源于早中元古代基底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幔源或初生地壳组分未显著参与成岩过程。燕山期花岗岩具有与加里东期花岗岩类似的Sr-Nd-Hf同位素组成,且在燕山期花岗岩中存在较多的加里东期岩浆继承锆石。综合分析表明,燕山期花岗岩并非完全起源于加里东期花岗岩的重熔,后者仅是作为燕山期花岗岩源岩的组成部分参与成岩。区内钼成矿主要受燕山期岩浆事件制约,燕山期花岗质岩浆的隐爆对成矿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加里东期花岗岩对成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通过直接参与燕山期花岗质岩浆的形成为成矿提供部分物源,另一方面是该期岩浆活动促进了陆壳的成熟和成矿元素的富集从而间接制约成矿。  相似文献   
77.
福建政和地区铜盆庵花岗岩位于政和-大埔断裂带内,与夏山矽卡岩型铅锌矿的形成关系密切,研究程度不高。本文报导了铜盆庵岩体的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结果及其稀土元素组成,岩体中间相锆石的206Pb/238 U加权平均年龄为153.54 Ma±1.8Ma(MSDW=1.8),岩体边缘相锆石的206Pb/238 U加权平均年龄为152.97Ma±0.79Ma(MSDW=3.4),两个样品的锆石的稀土元素配分图均表现为亏损轻稀土、富集重稀土,明显的正Ce异常及负Eu异常,说明其壳源锆石特征。综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其形成于古太平洋俯冲下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为挤压到伸展过渡构造背景下的产物,并提出夏山铅锌矿的成矿年代与铜盆庵岩体成岩年代相近,成岩成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8.
沉积大地构造相是反映陆块区、洋区、洋与陆块之间的陆缘区(活动和被动陆缘)形成演变过程中, 在各个演化阶段及其特定的大地构造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盆地及其充填序列, 是表达大陆岩石圈板块在离散、汇聚、碰撞、走滑等动力学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类型沉积盆地及其综合产物, 具有恢复陆块区和造山系形成演化的功能.为从大地构造环境和沉积盆地分析角度系统剖析中国大陆新元古代以来纷繁复杂的大陆增生历程, 根据中国大陆形成演化特点, 提出一套沉积大地构造相(沉积盆地类型)划分方案, 并简述其大地构造环境鉴别标志.该划分方案分4级(相系、大相、相和亚相): 一级为陆块区(含地块)相系和造山系相系.陆块区按构造古地理位置和区域构造应力场进一步划分出二级和三级单元.造山系由弧盆系、叠接带和对接带大相构成, 是岩石圈板块大规模水平运动, 在洋陆转换过程中岛弧增生、弧-弧碰撞、弧-陆碰撞、陆-陆碰撞和陆内俯冲的产物, 常表现为复杂岩石组成、复杂褶皱和断裂构造的巨大山系; 叠接带大相主要由弧-弧碰撞和弧-陆碰撞时, 在陆缘形成的洋-陆转化增生带, 是软碰撞产物; 对接带大相由陆-陆碰撞形成, 是硬碰撞产物.在造山系的弧盆系、叠接带和对接带大相之下, 按洋盆演化-洋陆转化历程所产生的系列构造古地理环境和建造, 进一步划分出洋盆、弧前盆地、弧间盆地、弧后盆地、残余海盆、周缘前陆盆地、弧后前陆盆地等大地构造相单元.   相似文献   
79.
政和-大埔断裂带内变基性岩成因及构造属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E-SW向政和-大埔断裂带是华夏板块内部一条重要的断裂带,该带内出露大量变基性岩,本研究主要针对该断裂带内政和—建瓯段变基性岩开展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分析,意在厘清变基性岩成因及构造属性,并以此来探讨华夏板块新元古代晚期构造演化。锆石U-Pb定年显示,水吉镇双峰式火山岩角闪斜长片岩原岩和流纹岩喷发年龄分别为807±4Ma和812±7Ma,政和斜长角闪片岩原岩形成时代为725±22Ma。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迪口镇角闪片岩富集LILE和LREE,亏损HFSE,并且具有Eu略正异常特点(δEu=0.98~1.09)和低~(87)Sr/~(86)Sr初始比值(ISr=0.685523~0.707149)以及负εNd(t)值(εNd(t)=-1.2~-1.0)特征,构造判别图解显示角闪片岩为板内玄武岩。政和斜长角闪片岩稀土元素蛛网图为"平滑型",LREE/HREE为1.77~2.08,(La/Yb)N=0.99~1.30,(La/Sm)N=0.88~1.17,Eu略有异常(δEu=1.05~1.14),微量元素分配图及构造判别图解显示其具有N-MORB特征,低~(87)Sr/~(86)Sr初始比值(ISr=0.698279~0.701964)和正εNd(t)值(εNd(t)=+3.8~+4.3)表明岩浆来自相对亏损地幔源区。角闪片岩原岩与双峰式火山岩形成时代大致相同,表明华夏板块新元古代裂谷作用开始于约810 Ma。而政和斜长角闪片岩原岩可能来源于软流圈地幔的上涌,表明新元古代裂谷作用可能一直持续到约725 Ma。  相似文献   
80.
钱迈平  邢光福  马雪 《江苏地质》2018,42(4):527-542
中元古代时期,神农架位于华南古陆,与澳大利亚古陆及西伯利亚古陆相邻,同处于罗迪尼亚超级大陆(Rodinia supercontinent)北部。其沿海的叠层石组合与澳大利亚古陆及西伯利亚古陆沿海的叠层石组合相似,显示了炎热气候下的碳酸盐岩台地潮坪浅水环境特征。常见的叠层石形态类型包括穹状、柱状、层柱状和层状等。主要有神农架大圆顶叠层石(Megadomia shennongjiaensis)、加尔加诺锥叠层石(Conophyton garganicum)、树桩圆柱叠层石(Colonnella cormosa)、简单包心菜叠层石(Cryptozoon haplum)、喀什喀什叠层石(Kussiella kussiensis)、圆柱朱鲁莎叠层石(Jurusania cylindrica)、地窖印卓尔叠层石(Inzeria intia)、瘤通古斯叠层石(Tungussia nodosa)、贝加尔贝加尔叠层石(Baicalia baicalica)、育卡贝加尔叠层石(Baicalia unca)、奥姆泰奥姆泰叠层石(Omachtenia omachtensis)和波层叠层石(Stratifera undata)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