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4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46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内蒙古胜利煤田共生锗矿品位纵向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29个钻孔的 200件煤样含量分析,发现20个钻孔含量沿煤层纵向有 6种变化形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钻孔显示含量在煤层中部出现高峰值,而有别于以往所报道的只在煤层顶、底部相对富集的研究结论。笔者认为,胜利煤田的富集主要发生在泥炭化阶段,主要作用机制是有机质的吸附作用;此外,的聚集强度还随着原始沉积环境和源供给条件而变化。   相似文献   
72.
锆石Ge含量和年龄对云南临沧锗矿床物质来源的约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临沧矿床产在以临沧花岗岩为基底的中新世断陷盆地中。已有研究表明,成矿元素Ge来自基底花岗岩,但临沧花岗岩是复式岩基,具有多期次的岩浆活动,而Ge来自哪期岩浆活动并不清楚。文章对采自晓街、临沧、勐库和勐海的7个花岗岩样品(纵贯临沧岩基)进行了LA-ICP-MS锆石原位Ge元素含量分析和U-Pb年代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岩基主体岩浆活动时代与前人研究成果一致,为(215.6±2.7)Ma~(236.9±3.7)Ma,同时也有少量继承锆石(303~2533 Ma);w(Ge)在主岩浆期的锆石中为0.23×10-6~4.21×10-6,平均0.53×10-6,在继承锆石中为0.34×10-6~3.43×10-6,平均1.18×10-6;而在本次研究中新发现的年龄为106.5 Ma和87.7 Ma的年轻锆石中w(Ge)高达102×10-6。因此,推测临沧矿床中Ge来源于晚期岩浆或热液作用。这个结果为成矿理论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依据。  相似文献   
73.
试样经氢氟酸、硝酸分解,在5%—25%的磷酸介质中,可不经分离在原子荧光光度计上直接测定地质样品中的微量。方法的检出限为6.25×10~(-9)g/ml,相对标准偏差为3.20%,回收率加9.2%—105.5%。  相似文献   
74.
两种培养温度下钝顶螺旋藻吸收累积锗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1995年1 ̄3月将钝顶螺旋藻培养在5 ̄15mg/L浓度的培养基内,研究两种培养温度下藻细胞,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结合的量,探讨温度影响螺旋菏吸收累积的机理,结果表明,在两种培养温度下钝顶螺旋藻均可吸收累积一定量的猪(22.44-52.13μg/g)并均匀地结合到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中,藻细胞结合的理在代温下随外加是浓度增加而增加,在高温下与外加是浓度关系不明显;两种培养温度2下  相似文献   
75.
川滇黔地区铅锌矿床中锗的富集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分析了川滇黔地区7个铅锌矿床(大梁子、天宝山、会泽、富乐、杉树林、青山、牛角塘)的49件闪锌矿和方铅矿单矿物样品中分散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富集于闪锌矿中,方铅矿中不富集。对文献报道的富集于方铅矿中的结论和数据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这些结论所依据的电子探针分析数据不可信的可能原因:方铅矿中检测出可能是分析过程中电子束穿插了其他含量较高的矿物所致;闪锌矿中未检测出是由于的含量相对较低,小于电子探针仪器的检测限所致;本次分析的7个矿床的闪锌矿中的平均含量为0.0125%,而电子探针仪器的检测限为0.02%。  相似文献   
76.
通过贵州省花溪区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项目成果数据分析,花溪区硒元素含量以二级为主,其中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面积273.64km2,占86.65%.元素含量以较丰富和中等为主,较丰富以上面积127.79km2,占40.47%.富硒耕地资源丰富,种植易富集硒元素的农产品,形成规模富硒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助力脱贫...  相似文献   
77.
滇东北富锗银铅锌多金属矿集区矿床模型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滇东北富银铅锌多金属矿集区是扬子地块西南缘之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床矿石品位特高、共(伴)生和银等组分多、矿体延深大、矿床规模大、经济价值巨大,该类矿床典型的地质特征反映了矿床成矿环境的特殊性,有别于国内外已知类型铅锌矿床(密西西比河谷型(MVT)、火山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型(VHMS)、热水沉积型(SEDEX)等)的特性,提出了该类矿床是铅锌矿床的新类型——会泽型(HZT)铅锌矿床,其形成与海西晚期伸展环境与印支期造山挤压环境的构造体制转换有关,并建立了"构造-流体‘贯入’成矿"的矿床模型。矿床的形成过程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构造推覆—大规模流体运移;流体"贯入"—气液分异;流体卸载—重力分异成矿。该模型诠释了滇东北矿集区富银铅锌多金属铅锌矿床的成矿机理,无疑对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的矿床研究与深部、外围的隐伏矿定位预测、勘查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8.
云南会泽铅锌矿是中国最重要的富铅锌矿床之一,已探明伴生金属量525 t,但赋存状态研究仍然存在颇大争议。文章以会泽铅锌矿床硫化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的赋存状态和元素替代机制研究。通过资料收集、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文章查明该矿床主要富集在闪锌矿中;富闪锌矿可划分为3个世代,其中第三世代闪锌矿的富集程度最高,其次为第一世代闪锌矿,第二世代闪锌矿富集程度最低;表明闪锌矿结晶顺序并非控制闪锌矿中Ge元素含量的主导因素。Ge元素的富集受矿物沉淀时温度、硫逸度、流体中Ge的浓度等因素共同制约。具有环带结构的闪锌矿成分分析显示,深色部位含量通常高于浅色部位,同时含量高的部位铜元素含量也较高,推测深色部位与致色的铜离子含量增加有关。不同世代的闪锌矿及同一闪锌矿不同部位的Cu元素与Ge元素含量均具有高度正相关性,结合元素沉淀时的物理化学条件及Cu+、Ge2+与Zn2+的离子半径相近的特征,文章认为闪锌矿中元素替代机制主要为2Cu++Ge2+↔2Zn2+。该认识可为今后研究稀散金属超常富集机制奠定基础,也为提高综合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9.
以碳酸盐岩为容矿岩石的后生热液铅锌矿床(Mississippi Valley-type,MVT矿床)是世界上一种重要的铅锌矿床类型,也是的重要工业来源之一。热液碳酸盐矿物是MVT矿床中最主要的脉石矿物,其形成贯穿整个MVT矿床成矿过程。因此,碳酸盐矿物携带丰富的成矿信息,是认识MVT矿床成因的重要补充。位于贵州省贵定县境内的竹林沟锌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富锌矿床(平均品位97.9×10~(-6)Ge,6.54%Zn),赋存于泥盆系碳酸盐岩中。本次工作发现该矿床不同期次热液白云石的矿物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成矿期前白云石(Dol1)主要呈细脉状穿插围岩,被成矿期白云石和硫化物脉穿插,部分呈细粒状被后期白云石包裹;成矿早期白云石(Dol2)主要呈粗粒状,与闪锌矿共生;主成矿期白云石(Dol3)主要呈脉状、团块状,与闪锌矿和黄铁矿共生;成矿晚期白云石(Dol4)呈团块状充填于闪锌矿矿石或者围岩中;成矿期后白云石(Dol5)呈脉状穿插或包裹其它期次白云石/闪锌矿-黄铁矿条带。C-O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期白云石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围岩的溶解,成矿流体中的C来源于围岩,而较低的δ~(18)O值可能是亏损~(18)O的成矿流体和围岩间水/岩反应过程中O同位素发生交换的结果。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白云石原位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Dol2-Dol4的Y/Ho比值相对稳定(30.5~47.9),结合区域成矿特征,认为形成成矿期白云石的流体主要为盆地卤水,与该矿床属于MVT矿床事实吻合。Dol1和Dol5具有相对较低的稀土总量(∑REE=3.97×10~(-6)~29.7×10~(-6)),很可能与白云岩围岩(∑REE=25.2×10~(-6)~61.3×10~(-6))溶解作用有关,直接继承围岩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成矿期Dol2-Dol4的∑REE较高(∑REE=39.2×10~(-6)~117×10~(-6)),暗示成矿流体本身也携带了部分稀土元素。成矿各期次白云石均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38~0.72)特征,指示成矿温度可能较高( 200℃),Ce正异常相对稳定(δCe=1.10~1.28),暗示其成矿流体pH值保持弱酸性。综上,本文认为竹林沟锌矿床的形成经历如下过程:在伸展背景下,深循环盆地卤水萃取下伏地层和基底岩石中的Zn、Ge和REE等元素,形成富金属流体,受构造作用驱动沿区域性断裂不断向上运移,在赋矿层位与富硫流体发生混合作用,导致闪锌矿等硫化物沉淀;在整个成矿过程,成矿环境经历了还原→氧化的转变,成矿元素发生了共生分异,在竹林沟形成富锌矿体,在牛角塘形成富镉锌矿体,而pH始终保持弱酸性,直至被围岩碳酸盐岩中和。  相似文献   
80.
利用原子荧光测试了淮南二叠纪煤中的含量,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多次重复测量,分别考察了样品称重、前处理过程、定容体积、工作曲线拟合、重复性测量等影响因素引入的不确定度,同时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原子荧光测试煤中的不确定度主要由样品前处理过程、样品重复性试验和拟合工作曲线所产生,实验样品为淮南石河子组煤中的含量为2.95mg/kg,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536mg/kg,评定过程准确可靠,测量结果的可信程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