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108篇
测绘学   80篇
大气科学   141篇
地球物理   118篇
地质学   279篇
海洋学   8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62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77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鄂尔多斯盆地姬源—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致密储层主要为发育在深湖亚相中的浊积岩,部分为三角洲前缘亚相中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前人对致密储层成岩作用的研究较少,需弄清成岩作用对致密储层孔隙发育的影响。通过铸体薄片与扫描电镜对大量钻井取心样品进行观察与分析,认为影响研究区长7段致密储层孔隙类型与规模的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与溶解作用3种类型,压实作用是储层致密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发育在三角洲前缘分流间湾和浊积扇边缘的薄层砂体,在压力作用下更易受到泥岩排出孔隙水的影响,形成方解石胶结。伊利石胶结与方解石胶结进一步使得储层致密。少量的绿泥石薄膜成为残余粒间孔保留与包裹岩屑颗粒后期溶蚀的基础,溶蚀作用是研究区储层孔隙形成的主要作用。成岩作用的研究为储层物性的研究提供了进一步依据。  相似文献   
72.
A component (s-factor) with obvious promoting effect on hydrogen evolution of hydrogenase has beenisolated and extracted from a Cell=free preparation of Spirulina platensis.The effect of the s-factor in the re-action system is similar to that of Na_2S_2O_4, but is coupled with ligh. The s-factor has the maximumabsorption peak at 620 nm in the oxidized state, at 590 nm in the reduced state. The partially purifieds-factor showed two bands by SDS-PAGE and is distinctly different from phycocyanin,which has nochange of oxidized state and reduced state absorption spectra, and also has no promoting effect onhydrogenase of Spirulina platensis under the light.  相似文献   
73.
小行星(504)Cora 的轨道为 Gondolatsch 所定,历元在1940年.据我们手头的资料来看,近年来 O-C 值赤经已超过五度.这是因为用 Gondolatsch 的根数计算星历表,但是没考虑摄动的影响.本文的工作是用特殊直角坐标的数值积分法(法)计算摄动;用改进过的 Eckert 法进行轨道改进.本着迅速、方便、不影响计算精度的原则,作数值积分时并不完全依据法的原步骤;取消了第一遍积分.在积分公式(1)  相似文献   
74.
通过对“95.8”大暴雨过程的全面技术总结,揭示了多种尺度系统间相互作用对产生大暴雨过程的贡献,并指出了云团的发生及其发展源于北方冷空气和南方低空急流持续影响所形成的两个中间尺度垂直环流。  相似文献   
75.
对卫星轨道和测站坐标的约束程度设计了 4种方案 ,对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0 18GPS周的基准站观测数据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显示 :松驰轨道和紧约束 IGS站方案的结果与紧约束轨道和 IGS站方案的结果基本一致 ,认为这与先验坐标的精确度较高有关。其他方案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别。最后讨论了大尺度 GPS监测网数据处理时参考基准的选择问题 ,认为一般情况下 ,应该使用全球解 H文件 ,把平差结果归算到全球参考框架中  相似文献   
76.
本文讨论了三角网中利用重复方向观测值求剪切应变分量时的方差—协方差矩阵,指出在同一测站上的角度变化值有三种协方差,给出了相应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77.
武汉市盛夏高温气候特征和成因及预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50~2005年盛夏(7~8月)逐日武汉市最高温度、2002年和2003年6~8月T213格点风和垂直速度资料,分析了武汉盛夏高温的气候特征,研究了高温过程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活动特点。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60年代中期、70年代后期、90年代和2000~2005年为高温日数偏多的5个阶段。80年代高温日数偏少。对较大的时间尺度而言,强的高温集中在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以及90年代后期至2005年。强高温过程集中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稳定控制长江中下游,是造成高温及强高温过程的主要环流系统。选用ECMWF和T213温度和纬向风场预报产品,应用灰色预测方法建立了武汉市盛夏日最高温度预报模型,该模型试用于2003年和2006年盛夏高温预报,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提供的高温定量预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8.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含油气盆地,拥有巨大的油气资源潜力。但塔中地区奥陶系岩溶缝洞型储层埋藏深、类型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所表现出的岩石地球物理特性不清楚。为了分析典型缝洞型储层模型含不同流体情形下的AVO特征,建立了过玉北1井的缝洞型储层地震地质模型,模型的3个储层段对应的孔隙度分别为10%,6%和8%,分别对应Ⅰ类储层、Ⅲ类储层和Ⅱ类储层,设计了3个储层段都充填气和3个储层段分别充填气、油、水3种不同流体时的2个模型,基于正演模拟共成像点道集记录(CMP),提取截距、梯度、纵横波反射系数及流体因子,采用AVO属性交汇分析方法,寻找油气识别的最佳属性组合,为叠前反演解释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9.
对2006年8月14日夜间及2007年8月8日夜问关中中西部两次大暴雨天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具有一系列相似的基本特征,但也存在一些明显差别。其共同点是大范围冷空气活动、带状高压带中高压之间的互动,提供了大暴雨发生的环境背景条件;高空冷空气、两高之间的上升运动、切变辐合区汇合、叠加,为该地中小尺度系统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大暴雨产生在深厚的水汽层结、水汽辐合及强烈的对流不稳定区,小尺度辐合区形成与大暴雨过程同步,辐合中心附近出现大暴雨,是造成大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不同点是在对流发展过程中,中小尺度辐合区差异决定大暴雨落区;能级差大小、水汽增长(辐合)快慢、高层抽吸作用强弱决定大暴雨强度;涡度场和散度场的有效配置,整层是否形成较强的持续垂直上升运动,决定大暴雨发生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80.
正演是反演技术的基础,正演速度和求解反演问题的系数矩阵存放一直是起伏地形下重、磁三维反演的关键技术问题。这里提出了一种起伏地形下重磁快速正演计算方法,其计算原理是根据反演在垂向的剖分层数,利用水平地形正演计算形成二个不同大小刻度标尺矩阵,然后在模型空间,使用分段线性插值的方式,直接计算出起伏地形观测点的正演值。该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在保持很高的计算精度下计算速度可提高二倍,且节省计算内存,适合起伏地形下重磁三维反演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