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89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72篇
地球物理   60篇
地质学   134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运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对某隧道断裂发育带进行了探查,结果表明:状元碑一马道断裂(F2)呈上缓下陡形状,钻探最后也验证了该结论。根据该结论对原先的地质分析进行了调整。实践表明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用于探测断裂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72.
本文研究了长期暴露条件下镀镍多壁碳纳米管(MWCNTs-Ni)对序批式反应器(SBR)性能、微生物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0 mg/L MWCNTs-Ni的长期暴露未对SBR去除有机物产生影响,而NH_4~+-N的去除率由(99.10±0.60)%明显降至(39.04±1.61)%。与进水中未加入MWCNTs-Ni时的第32天相比,活性污泥比耗氧速率(SOUR)和脱氢酶(DHA)活性在第148天时分别降低了17.43%和24.32%;而脱氮速率和与脱氮相关的微生物酶活性均降低了60%以上,从而导致SBR对氮的去除效果明显降低。MWCNTs-Ni的长期暴露导致活性污泥活性氧(ROS)产生量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在第148天时分别增加了67.23%和65.33%,表明MWCNTs-Ni的长期暴露能够诱导活性污泥中微生物产生氧化应激和细胞膜损伤。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长期暴露于10 mg/L的MWCNTs-Ni条件下,活性污泥中与硝化过程相关菌属(Nitrosomonas、Nitrosospir、Nitrospira)和与反硝化过程相关菌属(Dokdonella、Dechloromonas、Steroidobacter、Devosia、Thermomonas)的相对丰度明显降低,进而影响到SBR对氮的去除。该研究结果可为评价MWCNTsNi对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潜在影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3.
中生代白垩纪砖红色、紫红色砂岩、砂页岩致密、较坚硬,一直被水文地质工作者视为弱富水岩层。该文以诸城西北部中生界白垩纪红砂岩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为研究对象,在现场调查、取样化验、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的基础上,对区内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水环境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区内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总体富水性较差,孟疃-贾悦断裂北侧受构造及阻水地层影响,形成一个带状富水区;景芝-贾悦断裂和吴家楼断裂组交会地带,受多条断裂多次强烈活动,形成断裂破碎带,形成构造富水区。地下水质量较原来趋于变差,NO_3~-呈面状污染。  相似文献   
74.
面向日本海的韩国东海港(Donghae)位于朝鲜半岛东部的江原道海岸,该港在原有基础上扩建新港区,为了降低该工程对邻近沙滩稳定性影响,拟建用于进行岸滩防护的突堤与离岸堤群。本文主要研究了工程实施前后沙滩剖面变化以及工程对岸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波浪持续作用达到沙滩剖面基本稳定时,不同角度布置的离岸堤群和突堤所共同构成的防护措施可以对沙滩岸段进行有效防护,根据波浪作用下的泥沙动床试验结果,入射波在传至离岸堤后能量有所衰减,对于削弱波浪侵蚀力的改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结合试验现象和测试结果可见,离岸堤在减少附近海滩的侵蚀和侵蚀海滩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5.
北京“7.21”暴雨雨团的发生和传播机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陈明轩  王迎春  肖现  高峰 《气象学报》2013,71(4):569-592
基于京津冀5部新一代天气雷达、区域5min自动站和中尺度数值模式模拟资料,通过雷达资料快速更新循环四维变分同化技术和三维数值云模式对低层三维动力和热动力特征的模拟分析,为北京"7.21"特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MCS)的结构特征和传播机理的分析提供了佐证。结果表明:(1)低层动力场和地形强迫对MCS的触发、增强和维持起到关键作用。在MCS形成阶段,地形强迫有利于低空偏南气流带来的暖湿空气在山前的辐合上升。随着MCS的加强,强降水区域呈现与地形走向接近的"西南—东北"向带状分布,单体移动具有明显的"列车效应",而MCS整体则向东偏南缓慢传播。在MCS传播前沿(山前)形成强的出流风场,低层2 km以下均为深厚的辐合上升区且进一步加强,表明地形强迫和低层风辐合对偏南暖湿空气抬升起到重要作用,有利于MCS长时间"列车效应"的维持和MCS的发展。MCS出流风场与平原地区近地面偏南风交汇,使得在距MCS传播前沿约50 km的、已经存在的一个接近"西西南—东东北"走向的出流边界明显增强。在MCS传播前沿存在较为明显的0-3 km风垂直切变,由MCS出流与低层偏南风形成的风向切变以及地形强迫造成的风速切变构成,切变区域与地形走向及MCS伸展方向密切相关,切变强度达到中纬度低层强切变阈值范围。低层风垂直切变与MCS存在明显的正反馈效应,亦有利于MCS的长时间发展和维持。(2)低层热动力场为MCS的发展、传播提供了重要条件。在MCS传播前方的环境低层是明显的暖湿区,而在传播后方的低层则是由于地面冷锋及MCS降水造成的冷区,冷暖空气交汇对MCS的高度组织化和强降水的持续起到重要作用。低层的热力层结不稳定区域主要分布在MCS的南部到西南部地区,为MCS尾部风暴单体的不断新生和移动传播创造了良好的热力条件。最后,通过观测和模拟结果综合分析,初步得出了与此次强降水MCS发展演变密切相关的低层热、动力配置的概念模型,为MCS"列车效应"和后向传播特征的机制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6.
准确快速地从图像中检测出关心的目标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但是由于图像本身的复杂性和目标的多样性,至今仍没有一种准确有效的通用方法来解决不同目标的检测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分形特征和灰度特征的快速目标检测算法,其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算法创新性地把分形特征和灰度相关联合应用于目标检测,在确保目标检测准确性的同时,提高了检测的速度;二是根据目标切片的不同可以将算法应用于不同目标的检测,解决通用性问题。通过大量试验验证,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不同目标的检测问题,且能够大幅提高检测的速度和精度。  相似文献   
77.
正1引言旅游服务业已经发展为全球新兴产业和国家经济支柱。吉林省地处关东大地的中部,有着丰满的地理和人文风情,形成了以长白山、高句丽遗迹、鹤舞向海、防川、伪满皇宫、松江雾凇、净月风光、查干冬渔等吉林八景为代表的旅游景点30余处。吉林省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因此,气候特点决定了冰雪旅游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的特色旅游项目。旅游过程中的行、游、食、宿、购、娱六大消费  相似文献   
78.
利用辽宁、吉林、黑龙江省1952-2010年17个观测站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采用采暖强度、气温趋势倾向和M-K检验方法,分析东北地区采暖期气温变化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东北地区采暖期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最低气温低于-25℃的天数明显减少;近58年平均气温趋势倾向值为0.27℃/10a,最低气温趋势倾向值为0.42℃/10a,特别是近10年来上升趋势明显,平均气温倾向值达到0.75℃/10a;最低气温趋势倾向值达到0.83℃/10a,最低气温的升温趋势高于平均气温,采暖期气温突变发生在1983年。东北地区采暖开始时间呈推迟趋势,采暖结束时间呈提前趋势,从而使采暖期天数缩短。东北地区采暖期长、采暖强度也强,大部分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采暖期短、采暖强度也弱,都出现在80年代中期以后。  相似文献   
79.
汪金涛  陈新军  高峰  雷林 《海洋与湖沼》2014,45(6):1185-1191
东南太平洋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是短生命周期种类,其资源量极易受到海洋环境变化的影响。根据2003—2012年我国鱿钓船在东南太平洋的生产统计数据,以及茎柔鱼栖息地的海表温度(SST)、海面高度(SSH)、叶绿素a浓度(chl a)数据,利用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茎柔鱼资源丰度和补充量(以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为指标,t/d)与栖息海域20°S—20°N、110°W—70°W的SST、SSH、chl a浓度的相关性,获取相关系数大的关键海区位置,同时加入茎柔鱼产卵场、索饵场最适表层水温范围占总面积的比例(分别用PS、PF表示)两个参数,建立三种基于主要环境因子的误差反向传播(EBP)神经网络资源补充量预报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茎柔鱼资源丰度与SST、SSH、chl a浓度的相关系数最大值海域为7月份的Point1(13°N,102°W)海区、9月份的Point3(11°N,102°W)海区和3月份的Point5(8°S,107°W)海区;资源补充量与SST、SSH、chl a浓度的相关系数最大值海域为6月份的Point2(8°N,103.5°W)海区、2月份的Point4(12°N,97.5°W)海区和10月份的Point6(10°S,93.5°W)海区。EBP神经网络预报模型结果认为:基于产卵环境关键影响因子的方案2(以Point2的SST、Point4的SSH、Point6的chl a浓度、PS作为模型输入因子)和基于全部环境关键影响因子的方案3(以Point1与Point2的SST、Point3与Point4的SSH、Point5与Point6的chl a浓度、PS、PF作为模型输入因子)的两种神经网络预报模型均方误差较小,其准确率可达90%左右。  相似文献   
80.
基于主成分和BP神经网络的智利竹筴鱼渔场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Trachurus murphyi是我国大型拖网渔船队的重要捕捞对象。准确预报中心渔场是提高渔业生产能力的重要工作。本文根据2003—2009年我国船队在东南太平洋海域捕捞智利竹筴鱼的渔捞日志数据,结合海洋遥感获得的海表温度(SST)和海面高度(SSH)等海洋环境因子,利用主成分和BP神经网络方法对智利竹筴鱼中心渔场预报模型进行了研究。研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得到累计贡献率在90%以上样本的主成分,综合考虑模型测试的精度与速度,基于原始样本和经PCA处理后的主成分分别建立了BP模型,其最优BP模型结构分别为5∶10∶1和3∶7∶1。研究结果表明,经PCA处理后的主成分所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在训练结果和测试结果上均要优于用原始样本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两者的预报准确率分别为67%和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