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9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37篇
海洋学   67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鸭绿江口的潮汐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985年和1996年鸭绿江口6个站位的水位数据进行调和分析,结果显示,鸭绿江口的潮汐以半日潮为主,M2 分潮占优.此外,潮高日不等和涨落潮历时不等的现象较为显著,与实测水位结果一致;由口门向上游方向潮差逐渐减小,落潮历时增大,涨潮历时减小,且落潮历时长于涨潮历时.最下游枢岛验潮站的平均海平面为0.08 m;最上游丹东站为1.14 m(1985);从下游至上游平均海平面呈现增大趋势,主要原因是鸭绿江口为向上游迅速束窄的狭长形喇叭口,大面潮水涌入后水位被束窄抬升所致.利用调和常数计算的潮位与观测数据基本吻合,表明研究区观测期间水位主要受潮汐作用的控制.  相似文献   
72.
长江口泥质区垂向沉积结构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6年4月在长江口泥质区获取了沉积物柱状样,进行了粒度分析及粒度分形计算,并从中提取沉积物环境变化敏感的粒度组分,结果表明,柱样的垂向沉积结构可分为两个部分:上部0~12cm是动力环境改造频繁的活动层,沉积物混合程度较高;自12cm以下沉积物有粗细旋回变化的特征,可能与长江入海泥沙的季节变化有关。本区沉积物主要含两个敏感粒度组分,标准偏差峰值为6.0~7.2μm的细组分与长江来源的悬沙粒径大致相当,而标准偏差峰值为40.7~57.5μm的粗组分则可能与风暴潮、波浪和潮流输沙、长江流域及河口区的水利工程的影响有关。沉积物粒度在0.9~20.3μm标度范围内的统计自相似程度很高,具有分形特征,粒度分维数的波动与沉积物粒度参数变化相吻合,表明沉积物粒度分维数具有一定的环境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3.
对在不同污灌强度下的苏北盐城海岸带两片芦苇湿地的调查发现:在常规水质灌溉下,营养物质在2 km长的廊道中的自净率为12.0%~45.6%,苇田净化率在29.2%~95.65%之间;在超负荷污水灌溉下,廊道中的自净率在6.5%~8.7%之间,苇田净化率为61.3%~86.2%,单位面积净化效果是常规水质灌溉下的3.2~123倍。净化效果的巨大差异,说明对苏北盐城海岸带芦苇湿地净化污染物功能的利用还存在巨大的潜力和空间。  相似文献   
74.
许氏帆蚌耗氧率和排氨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生态生理学方法研究了水温和体质量对许氏帆蚌(Hyriopsis schlegelii)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为育珠蚌养殖生理生态学提供基础资料。用生化培养箱控制水温,winkler碘量法、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9~30℃)条件下,许氏帆蚌的耗氧率为2.504~6.76mg/(kg.h),排氨率为1.963~5.689mg/(kg.h),其中耗氧率和排氨率在27℃达到最高值,30℃均开始下降。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许氏帆蚌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与温度成正比,而与体质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5.
长江河口区边界层参数的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1月在长江口南槽用ADCP进行定点水文观测,结果表明研究区为不规则半日潮,在水流转向期流速较低时常出现悬沙浓度峰值。根据流速对数剖面分布模型与悬沙分布模型,分别计算了海底边界层参数,其中潮周期内摩阻流速可达0.15 m/s,粗糙长度为0.01~1.2 m,拖曳系数为10-3~10-4,边界层厚度为2~4 m,悬沙的沉降速率为0.2~6 mm/s。  相似文献   
76.
采用河南省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中的行业数据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统计公报相关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实验区产业发展效率进行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实验区产业发展综合效率不高,主导产业效率不够突出,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略好于航空物流业;产业投入冗余率高,非主导产业人力投入冗余率高于主导产业,主导产业中的航空运输业的投入冗余率在全行业的人力和资本投入中都是最高的;产业效率不高主要是因为产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资本和劳动力投入的拉动作用,临空指向性和创新性投入不突出,主导产业间协同程度不高。鉴于此,从产业转型、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主导产业体系构建、航空物流中心建设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7.
根据2011年5月31日至6月3日在长江口南槽口门附近海域投放三角架观测系统获取的沉积动力观测数据以及现场采集的水样和底质样品,进行底部边界层参数、悬沙粒度及悬沙组分分析,以探讨研究区近底部边界层特征和沉积物再悬浮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海域的悬沙以粉砂组分为主,潮周期内近底部流速与相应层位的悬沙浓度变化呈正相关,存在显著的再悬浮作用。分析发现,随着水体中悬沙砂组分的增加,再悬浮通量随之显著增加;砂组分减小,则再悬浮通量亦减小。因此,悬沙砂组分是对再悬浮过程响应的敏感组分,在一定程度上可指示和"示踪"再悬浮效应。  相似文献   
78.
长江口北港口门海域悬沙输运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2年10月24日至11月1日在长江口北港口门海域获取的沉积动力学数据,采用输运通量分解方法分析水沙输运机制。结果表明,长江口北港口门附近海域涨、落潮期间底部悬沙浓度与近底部流速呈显著线性相关,存在显著的再悬浮作用;潮周期内的悬沙输运具不对称特征,涨潮悬沙浓度大于落潮悬沙浓度,悬浮泥沙有向陆输运的趋势。拉格朗日平流输运是影响悬沙输运的主要贡献项;潮泵效应(尤其是潮汐捕捉效应)以及河口垂向环流作用是两个次要影响因素,在影响程度上前者比后者略大。观测发现,长江口北港口门海域潮流除了具有涨落潮流速、历时等不对称现象外,还具有流速结构不对称的特征,进而导致涨、落潮底部湍流混合程度不对称与输沙不对称,这可能是造成悬沙向河口内输运形成最大浑浊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9.
腾冲地区自东向西依次发育早白垩世(K1)东河花岗岩带(143.0~111.7Ma)、晚白垩世(K2)古永花岗岩带(84.3~65.9Ma)和早第三纪(E1 2)槟榔江花岗岩带(66.4~41.2Ma)。通过对与锡成矿关系密切的槟榔江花岗岩带中来利山花岗岩和古永花岗岩带中小龙河、水城花岗岩的岩相学、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发现:花岗岩SiO2含量高,全碱(ALK)=8.17%~8.15%,K2O/Na2O>1,修改后的钙碱指数(MALI)=7.25~8.34,属高钾钙碱性 碱钙性系列;来利山花岗岩A/CNK=1.02~1.04,为弱过铝质花岗岩,小龙河和水城花岗岩A/CNK≤1.0,为准铝质花岗岩;这些花岗岩的形成与腾冲地块和保山地块碰撞有关,其中来利山花岗岩FeO/(FeO+MgO)=0.61~0.67,相对富Mg,但铁镁含量低,源于(含)泥质岩石,为形成于后碰撞造山伸展阶段的S型花岗岩;小龙河和水城花岗岩FeO/(FeO+MgO)=0.88~0.94,相对富Fe,源于无水硅酸盐大陆地壳,为形成于后碰撞造山阶段A型花岗岩中的A2亚型花岗岩。研究确定了腾冲地区与锡矿床有关的来利山、小龙河、水城花岗岩的成因类型、源区特征和构造背景,并表明不同花岗岩带发育不同类型的花岗岩。  相似文献   
80.
攀西铁矿成矿带地质矿产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攀西地区区域地质、区域矿产特征的分析,综合地球物理、遥感解译资料,共划分出4个找矿远景区:冕宁泸沽一喜德登相营富铁矿找矿远景区、盐源矿山梁子-牛厂富铁矿找矿远景区、太和一攀枝花钒钛磁铁矿远景区、西昌德昌兴隆.会理龙泉铁矿远景区。指出远景区内岩浆晚期分异型铁矿床、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等为主攻矿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