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59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47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 毫秒
71.
通过天柱寨脚重晶石矿大精查,在寨脚-甲木冲一带老堡组顶部发现顺层产出的火山凝灰岩夹碳酸盐岩(灰岩)透镜,为重晶石海底喷流成因提供新的证据。通过钻孔岩心和露头沉积学特征观察,在重晶石矿床中见到丰富的滑塌构造、碎屑流构造和浊流构造,表明重晶石在喷流口初步堆积后,受到同沉积地质营力如地震、风暴作用形成震积岩,沿着斜坡向沉积盆地中心迁移并最终堆积成矿,形成大型、超大型的重晶石矿床。因此,重晶石矿床成因类型为海底喷流沉积矿床,建立斜坡水下重力流扇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72.
根据珠江三角洲代表性钻孔资料以及PRD-LTMM长周期"动力-沉积-形态"模型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形成发育过程中的快速沉积现象,提出了珠江三角洲快速沉积体的概念,并且对典型快速沉积体的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快速沉积体有明确的沉积环境和特定的沉积动力成因,沉积速率为每年厘米级,研究它可以深入地揭示珠江三角洲基本沉积单元的形成过程,为探索珠江三角洲的形成、发育机制打下基础。初步发现的快速沉积体有古汇潮点快速沉积体、古涨潮射流快速沉积体和台地周边快速沉积体。研究结果表明,快速沉积体的形成多与特定的地形边界条件下形成的中、小尺度动力结构有关,具有高度的时空变化。掌握珠江三角洲地形边界的特点、变化过程及其作用下的中、小尺度动力结构是研究珠江三角洲快速沉积体的关键。  相似文献   
73.
从珠江三角洲283个钻孔资料中识别出了冰后期海侵旋回底界面,从269个钻孔中识别出了最大海侵面,记录了它们的埋深值,并由此计算了冰后期及其海侵和海退期间的沉积物总量,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在冰后期及其海侵和海退期间的沉积物总量分别为114.09,36.70,77.39Gt.海退期沉积量大于海侵期.以现今珠江输沙量的约84%沉积在三角洲范围内计算得到冰后期珠江年均输沙量约为9.91Mt,6000a以来的年均输沙量约为15.35Mt.  相似文献   
74.
中国西北大陆岩石圈类型、岩石学结构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西北地区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区分出中国西北大陆以准噶尔和塔里木为代表的克拉通型岩石圈和造山带型岩石圈,而造山带型岩石圈又可以区分为以额济纳旗为代表的古生代造山带型岩石圈(老物质新结构)和包括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在内的新生代造山型岩石圈(老物质新结构);依据岩石学方法、壳幔演化模型和造山带形成过程以及地震波速与岩石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建立相应类型岩石圈的壳幔岩石学结,讨论了不同岩石圈类型的壳幔物质结构、地壳和岩石圈地幔厚度的地质含义及其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75.
杨渊 《地质与勘探》2022,58(4):756-766
何家垭铜钴镍矿在陕西省秦岭造山带同类矿床中较为罕见,其成矿类型及成矿条件在同类矿床中具有特殊性。本文基于已有的矿化线索,使用重、磁、电等多种物探方法对矿化点进行研究。激电中梯剖面测量和对称四极测深显示了矿体的展布特征,即在平面上呈北东向带状分布,在深部沿对称四极测深DHJC3极化率异常带西侧外接触带延伸。经钻探验证,发现铜、钴、镍矿体2条,主矿体厚度13.65 m,镍平均品位为0.496%,钴平均品位为0.050%,铜平均品位为0.335%。综合研究认为,新发现的铜、钴、镍矿带附近岩体具有水平和垂向分异的特征,在平面上岩体岩性自西向东由中基性过渡为中性,在垂向上岩体岩性由浅至深呈中性-中基性-基性分布。综合分析本区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并结同类型矿床成矿规律,认为何家垭铜镍矿床与岩浆分异作用有关,矿体赋存于中性与基性岩浆过渡带靠近基性岩体一侧,金属硫化物引起的中高极化异常是找矿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6.
伽师铜矿是柯坪盆地砂岩型铜矿的典型代表,多位学者曾对其成因进行研究,但均缺乏详细地球化学证据。本次研究认为该矿床成矿期分为成岩成矿期与改造成矿期,以成岩成矿期为主。本文通过对伽师铜矿不同成矿期包裹体显微测温,成分分析以及氢、氧、碳、硫同位素的研究,探讨了该矿床成矿流体形成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该矿床成矿流体成岩期均一温度为131~206℃,盐度0.35%~9.86%(NaCl_(eq),质量分数,下同),流体密度0.90~0.99 g/cm~3,流体压力为227~464 MPa;改造期均一温度为131~285℃,盐度0.53%~9.34%,流体密度0.78~1.00 g/cm~3,流体压力为231~448 MPa,总体表现为中低温、中压、中低盐度、中等密度特征,具有典型地下热卤水特点。其δ~(34)S值范围为-34.5‰~-22.7‰,表明该矿床的硫主要源自硫酸盐细菌还原和有机质还原;成岩期包裹体水的δD值为-105.4‰~-79.2‰、δ~(18)O_(H_2O)为-3.13‰~0.87‰,改造期δD值为-108.5‰~-81.3‰,δ~(18)O_(H_2O)为-4.21‰~4.04‰,表明成矿流体为大气降水、盆地卤水二者混合来源,并有有机水加入;其成岩期δ13C值为-28.4‰~-24.2‰,改造期δ~(13)C值为-28.5‰~-23.0‰,与自然界有机碳δ~(13)C的负值范围特征吻合,激光拉曼探针成分分析显示该矿床成矿流体成岩期、改造期成分主要为CH_4、H_2S、H_2O等,指示油田卤水中有机质参与了矿床成岩期、改造期成矿作用过程,在伽师铜矿成矿过程中起重要还原作用。综合分析认为,有机质与伽师铜矿成矿作用关系密切,该矿床是油田卤水参与成矿作用的沉积-改造成因砂岩型铜矿。  相似文献   
77.
土地利用变化会改变土壤质地与结构,影响土壤水力性质,进而改变土壤水分有效性,影响植物生长。由于区域气候的干湿交替与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干旱区绿洲耕地普遍存在着撂荒-复耕现象。为了明确干旱区耕地撂荒与复耕对土壤水力性质的影响,以民勤绿洲北部边缘的耕地、撂荒地与撂荒复耕地为研究对象,测定0—40 cm深度土壤理化性质,分析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水力性质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耕地撂荒导致0—40 cm深度黏粒与粉粒比重增加,有机质含量降低,容重降低(P<0.05),土壤孔隙度显著增加(P<0.05),犁底层消失;在高水势阶段,土壤持水与导水能力增强,在土壤有效含水量对应的水势阶段,土壤持水与导水能力变差,有效含水量显著降低(P<0.05)。撂荒地复耕后,0—40 cm深度黏粒与粉粒含量继续增加,有机质含量转而增加,容重增加(P<0.05),土壤孔隙度降低(P<0.05),犁底层重新出现,土壤持水与导水能力又逐渐趋向于耕地水平。撂荒对干旱区绿洲土壤肥力与蓄水能力的提升不显著,而留茬免耕、深耕灭茬还田等保护性耕作措施能有效提高持水能力。利用研究区易测的土壤黏粒、砂粒含量与土壤容重,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可以准确、快捷预测土壤水分常数,这将有利于研究区农田灌溉制度的准确制定与优化,以及耕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水力性质影响的快速评估。  相似文献   
78.
马元铅锌矿床是近年扬子陆块北缘铅锌找矿的新突破。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于碑坝隆起翼部震旦系灯影组角砾状白云岩层间构造带中,围岩蚀变很弱。矿石中硫化物以闪锌矿、方铅矿为主,中粗粒晶质结构,充填于白云岩角砾间。闪锌矿富集Cd、Ge、Ag,贫In、Tl、Se,Ga/In为6~132,Ge/In多1000,成矿温度以中-低温为主。金属硫化物ε~(34)S值相对集中,为12.9‰~19.4‰,平均为17.4‰,来自于海相硫酸盐的还原。铅同位素组成稳定,~(206)Pb/~(204)Pb为17.858~17.918:~(207)Pb/~(204)Pb为15.603~15.694;~(208)Pb/~(204)Pb为37.756~38.046,具有造山带和上地壳铅的特征,震旦系可能提供了金属成矿物质。闪锌矿中流体包裹体的~3He/~4He为0.03Ra~1.05Ra,~(40)Ar/~(36)Ar为326.1~765.1,~(38)Ar/~(36)Ar为0.183~0.204,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地壳流体和饱和大气水(大气降水或海水)的混合。闪锌矿内流体包裹体挥发分δ~(13)C_(CH_4)值为-36.01‰~-28.80‰,δ~(13)C_(C_2H_6)值为-27.72‰~-22.44‰,δ~(13)C_(CO_2)值为-23.24‰~-9.68‰,表明有机流体参与了成矿作用。石英、方解石的H-O同位素结果表明具有海水和有机水混合的特征。可见,成矿流体具有两种流体混合的特征,一为蒸发海水与围岩反应所形成的盆地卤水,二为有机流体。推测矿区可能存在一个古油气藏,由于TSR生成一高硫气藏,为区内还原性有机流体的主要来源。当富含Pb、Zn等成矿物质的成矿流体运移至富含CH_4和H_2S的还原性流体的矿区角砾岩带时,两种流体混合,Pb、Zn等遇到H_2S发生反应而沉淀成矿,并伴生热液白云石等,形成了马元铅锌矿床。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马元矿床属MVT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79.
西天山博罗霍洛地区位于伊犁地块和准噶尔板块之间的造山带内,自西向东圈定尼勒克河、艾木斯呆依、当本第二个达坂等3个泥盆纪岩体,是由角闪石黑云母花岗闪长岩、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构成复式岩体。岩体具有暗色矿物多,较低的SiO_2、相对高的Al_2O_3和碱总量,属准铝质-弱过铝质的钙碱性系列岩石。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总体特征一致,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Rb、K、Th),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Zr、Y、Yb),稀土配分曲线且与陆壳区花岗岩相似,暗示形成岩体的岩浆是地壳部分熔融形成。2个岩体的锶同位素初始值ISr和εNd(t)分别为0.7062~0.7091和-3.00~-1.24,tDM2介于1220~1363Ma之间,暗示岩浆源区可能来源于元古代复杂的基底的部分熔融。铅同位素特征显示壳幔混源的特点。对艾木斯呆依和当本第二达坂两岩体的锆石SHRIMP U-Pb测年结果表明,两岩体的形成年龄分别为368.2±2.2Ma和367.3±2.2Ma,指示其形成于晚泥盆世。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推测岩体的形成与古亚洲洋盆在晚志留世-晚泥盆世闭合造山过程有关,可能为碰撞造山阶段晚期增厚地壳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80.
北祁连山石居里沟富铜矿床成矿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