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60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252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29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45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701.
黄河滩地粉砂层辐射井成井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治晖  伍军 《地下水》1999,21(2):61-63
本文详细介绍了在黄河下游滩地粉砂含水层打辐射井的成井技术,并阐述了黄河下游滩地含水层辐射井的特点。  相似文献   
702.
岷江断裂南段与1933年叠溪地震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钱洪  周荣军 《中国地震》1999,15(4):333-338
1933年叠溪7.5级地震是发生在青同原东南缘的重大事件。对这次地震的等烈度线形态及与之相关的发震构造的认识有着明显的分歧。本文基于野外新发现的南北向活动断裂以及叠溪地震地面破裂的研究,认为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可能是作为岷江断裂南延部分的南北向活动断裂。  相似文献   
703.
应用"3S"技术,通过选取景观的多样性、优势度、破碎度和斑块形状等空间格局指数对车尔臣河下游绿色走廊1975~2007年近32 a间湿地景观格局变化进行研究,并对景观格局变化产生的生态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5~2000年,湿地面积与斑块数量小幅度增大;2000~2007年,湿地面积与斑块数量大幅度减小,斑块平均面积与斑块密度持续减小,斑块形状趋于复杂,景观格局的多样性减小,优势度与破碎化程度增大.在各湿地类型中,河流湿地面积变化幅度较小,湖泊湿地面积大幅度增大,沼泽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小.  相似文献   
704.
为了研究不同植物群落区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在图们江下游珲春市的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沼泽中的长芒稗(Echinochloa caudata)群落区、大叶章(Deyeuxia purpurea)群落区和皱果薹草(Carex dispalata)群落区,采集表层(0~10 cm深度)土壤样品,采用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法,研究表层土壤中菌类的磷脂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分析湿地类型、植物类型和土壤性质对表层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长芒稗群落区、大叶章群落区和皱果薹草群落区的表层土壤中,检测出17种磷脂脂肪酸,其分别表征细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其他细菌)、真菌、丛枝菌根真菌和放线菌;河流湿地中的大叶章群落区表层土壤的全氮含量、有机质含量、速效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含水量和pH都明显小于湖泊湿地中的大叶章群落区;河流湿地中的皱果薹草群落区表层土壤的全氮含量、有机质含量、速效氮含量和含水量都明显大于沼泽中的皱果薹草群落区;在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沼泽中,各植物群落区表层土壤中15:0iso、16:1ω7c和10Me16:0的相对丰度都较大;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的大叶章...  相似文献   
705.
2022年4月至5月期间,在松花江下游同江段水域中,采集了251尾黑龙江马口鱼(Opsariichthys uncirostris amurensis)样本,根据样本肠含物的鉴定与分析结果,对不同体长、不同性别的黑龙江马口鱼的摄食习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松花江下游同江段水域中的黑龙江马口鱼的饵料共有4类17种(包含未鉴定种),黑龙江马口鱼主要摄食鱼类,其次摄食水生昆虫,偶尔摄食甲壳类和底栖无脊椎动物等;在体长小于100mm、体长为100~149 mm和体长为150~200 mm的黑龙江马口鱼的食物组成中,鱼类的质量百分比分别合计为96.43%、98.12%和97.11%,水生昆虫的质量百分比分别合计为3.34%、1.15%和0.15%;体长小于100 mm、体长为100~149 mm和体长为150~200 mm的黑龙江马口鱼的空胃率分别为65%、20%和41%,平均胃饱满指数值分别为3.43%、4.68%和2.63%,随着体长的增长,黑龙江马口鱼的摄食强度发生明显变化,当其体长为100~149 mm时,出现摄食的高峰期;雌、雄黑龙江马口鱼的食物组成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06.
山东黄河下游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方法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东黄河下游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是以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资料为基础,在5.3万km^2范围内按一定的采样密度采集大气干湿沉降、化肥、大宗农作物(小麦、玉米的籽实、茎叶和根系土)样品,分析As,Cd等重金属元素和N,B等有益营养元素含量,研究元素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输入、输出通量,进行农业生态系统评价。采集济南、济宁2城市冶金尘、燃煤尘、建筑尘、汽车尾气尘等不同端元组分样品和大气干湿沉降、城市降尘、城市表层土壤样品,进行As,Cd等重金属元素含量及降尘铅同位素组成、粒径和物相分析,研究2城市各类污染物对城市大气和土壤排放量、排放比例和污染程度,评价其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采集黄河、徒骇河、小清河等人海河流的悬浮物、水体、底泥及河流入海口处2m深柱状样品,分析As,Cd等重金属元素含量,对典型柱状样进行^210Pb和^137Cs定年,研究重金属元素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获取底积物年沉积速率,分析陆源物质对浅海沉积环境变迁的影响,对浅海生态环境安全性进行预警。  相似文献   
707.
应用沉积物粒度端元分析模型对岷江上游新磨村湖相沉积高分辨率粒度数据序列进行了反演,分离出2个端元。根据端元的频率分布曲线和沉积学分析,并结合岷江上游的地质构造背景,分析了各端元与研究区物源和古地震活动的对应关系。EM1为震间期的湖泊沉积,代表风力近源搬运的极细颗粒组分;EM2为极端灾变(地震等)期间的湖泊沉积,代表风力为主和部分水力近距离搬运的细颗粒组分。对新磨村剖面分离出的EM2百分含量与中值粒径、20~63μm、63~200μm粒径组分、磁化率值及地球化学比值(SiO2/Al2O3、TiO2/Al2O3、CaO/Al2O3、Sr/Al2O3、Rb/Sr,Na2O/Al2O3)进行对比分析,各指标的突变明显受粒度变化控制,指示可能的地震事件,进而识别出26次地震事件。为确定地震事件所代表的地震震级,基于震级与累积砂层厚度关系进行估算,共获得16次5~6级,5次6~7级,5次>7级地震。因此,采用粒度端元模拟不仅可以分离出不同的粒径组分和各组分百分含量,有效识别出不同动力组分和沉积动力环境,还可以较好地厘定出沉积记录的构造事件(地震等)等,更好地理解构造活动在地质、地貌演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08.
刘譞  林舟  丁超 《高校地质学报》2020,26(3):339-349
均衡状态时的基岩河道纵剖面表现为平滑形态,然而自然界的河道纵剖面常因地球各种内外动力作用的影响而呈现出以裂点为特征的不均衡状态,因此不均衡的河道剖面及裂点的特征可以用于指示外界环境的扰动。位于青藏高原东缘造山带的岷江上游流域水系普遍呈现不均衡的特征,且广泛发育有裂点。文章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提取裂点空间分布特征,通过裂点成因分析后发现,这些裂点的形成受到岩性、冰川作用、构造等因素的影响:因岩性形成的裂点主要位于花岗岩与其他地层的交界线上;而高海拔裂点主要受到冰川作用的控制,位于地形起伏度较低的区域;流域内低海拔区域成层分布的坡断型裂点可能主要因多期次区域构造隆升而形成;岷江上游下段流域的阶梯状垂阶型裂点则主要因地震滑坡形成。这一结果增进了对岷江流域的河流地貌发育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此外,研究结果也说明在对河道纵剖面分析时有必要更多考虑到滑坡及冰川等因素对现代河道纵剖面产生的重要影响,为进一步理解造山带地貌演化及控制因素提供了参考视角。  相似文献   
709.
710.
金沙江下游4个梯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相当于两座三峡水库,是“西电东送”中部地区的源头工程,工程效益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2012年以来,向家坝、溪洛渡、乌东德和白鹤滩电站等陆续蓄水运行,层层拦截金沙江的泥沙,2013—2020年向家坝出库年输沙量均值下降至152万t,减幅超过99%。大量泥沙淤积在梯级水库内,同时向家坝以下河道发生长距离冲刷。本文以自金沙江下游工程筹建以来的观测资料为基础,针对梯级水库的泥沙淤积和坝下游河道冲刷规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金沙江下游四个梯级电站自建成运行至2020年底,累计淤积泥沙约5.98亿m3,其中溪洛渡库区淤积量占比达92.5%,2013-2020年溪洛渡和向家坝水库排沙比分别为2.64%和22.2%,其水库泥沙主要淤积在常年回水区的干流河道内,以死库容内淤积为主,侵占有效库容的比例小于1.3%。金沙江下游库区干流河道的峡谷特征明显,淤积多表现为主河槽的平铺式淤高。溪洛渡和向家坝库区淤积的泥沙沿程分选特征明显,越靠近坝前,中数粒径减小、细颗粒泥沙沙量百分数增加,极细颗粒泥沙会在库区一定范围内大量沉积。向家坝下游河床普遍冲刷,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