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6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67篇
测绘学   64篇
大气科学   128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171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76篇
自然地理   17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711.
层次分析法在民勤绿洲农田防护林生态效益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基于防护林的定位观测数据,利用AHP法建立了防护林生态效益评价指数,并用该指数评价了民勤绿洲不同状态防护林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防风效益是决定民勤农田防护林的关键因素,林网内温湿度改变率、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水分的改变率等因素对防护效益的影响也较大。防护林层次结构和疏透度是影响防护效益的主要参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疏透结构、林下乔灌草结构完整的林网防护效益相对较高,而通风结构或紧密结构、林下层次结构不完整的防护效益并不高。  相似文献   
712.
孙继虎 《地理教学》2010,(23):F0002-F0002
都江堰利用“深淘滩,低做堰”的流体力学原理: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飞沙堰起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农田。  相似文献   
713.
上海市崇明岛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通过对上海市崇明岛28个菜地土壤表层样品、65个稻田土壤表层样品及9个西瓜地土壤表层样品的分析测试,利用国家、行业和地方的相关标准评价了农田土壤重金属(Pb、Cd、Cr、As、Hg)的环境质量状况.研究发现:崇明岛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总体含量为Pb21.597 mg·kg-1、Cd 0.176 mg-kg-1、Cr 69.395 mg·kg-1、As 9.209 mg·kg-1、Hg O.128 mg·kg-1.与上海市土壤背景值相比,除Pb、Cr外,其余重金属平均含量均高于其背景值,Cd、As和Hg分别高出背景值33.O%、1.2%和26.3%.在GIS软件支持下,通过空间插值分析了研究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发现,农田土壤质量整体尚好,土壤生态率为1.26%,优良率为97.14%,合格率为1.47%,不合格率为0.12%.以背景值为标准,崇明岛农田土壤Pb、Cd、Cr、As、Hg的超标率分别为10.1%、85.7%、27.0%、55.4%、55.2%;3种土地利用类型中,菜地受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这主要与菜地施用更多农药有关.崇明岛重金属的年沉降通量分别为Pb 7735.470 ug·m-2.a-1、Cd 208.432ug.m-2·a-1、As 2237.738 ug·m-2·a-1、Hg 52.783 ug·m-2·a-1,农作物秸秆焚烧处理是崇明岛大气重金属沉降的重要来源,大气沉降对崇明岛农田土壤重金属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14.
1954-2005年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农田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作为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淡水沼泽湿地集中分布区, 三江平原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区域生态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人类活动的剧烈影响, 1954~2005年期间, 三江平原大面积的沼泽湿地已被农田所替代, 并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国内以往的相关研究未能深入揭示区域尺度湿地农田化的过程与规律.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集成地形图与遥感影像(Landsat MSS,Landsat TM,CBERS)数据,分析了1954~2005年间三江平原湿地农田化过程及其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从1954到2005年,三江平原沼泽湿地面积减少了77.03%;与湿地大面积减少相对应,耕地面积增加了2.5倍,2005年耕地面积占整个三江平原面积的55.14%,成为三江平原的主导景观.1954~1976年和1977~1986年为湿地农田化规模最大的2个阶段,沼泽湿地转化为耕地的面积分别为186.40×104 hm2 和120.29×104 hm2.至2005年,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农田化过程基本结束,大面积成片的湿地仅存在于几个较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内.1954~2005年期间,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农田化的面积为258.48×104 hm2,为1954年沼泽湿地面积的73.3%.(2)三江平原发生湿地农田化过程的主要自然地理环境背景为:海拔为0~100 m,坡度为0°~1°,地貌类型为河漫滩、河流阶地、沼泽洼地、冲积洪积平原和低台地,土壤类型为草甸土、沼泽土和白浆土.(3)1954~2005年间,三江平原地区年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增温速率为 0.029 ℃/a.气候变暖为农业开垦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条件.区域人口大量增加是湿地开垦为农田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驱动因素,1959~2005年间三江平原总人口增加了3.13倍,耕地面积与总人口及农业人口之间均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关系.国家政策对于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农田化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15.
《青海国土经略》2013,(4):75-76
7月11日,同德县巴沟乡新村等五村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开工。项目总投资1519.6732万元,建设规模348.77公顷,新增耕地23.78公顷。项目建设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农田林网和田间道路等。项目实施后将大幅提高耕地质量,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16.
地表能量平衡是地-气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随着涡旋相关技术在物质传输和能量交换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如何评价其观测数据的可信度则变得尤为重要。利用成都平原温江大气边界层观测站2008年观测资料,分析了农田下垫面上能量收支各分量和辐射平衡各分量的特征及变化规律,并运用最小二乘法(Ordinary Least Squares,OLS)线性回归方法和能量平衡比率(Energy Balance Ratio,EBR)方法对湍流通量(感热与潜热通量之和)与有效能量(净辐射与地表土壤热通量之差)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717.
沂源县大张庄镇牛栏峪村地处淄博市沂源县南部,沂蒙山区西部,汶河发源地,是典型的低山丘陵区。该村人均耕地少,基础设施差,为破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难题,沂源县国土资源局从业务工作特点出发,积极为该村争取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项目共筹措资金306万元,全部用于完善该村农田水利、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田生态环境。通过整理,把该村建成梯田规整、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基础设施完备、整体功能较强、水土保持效果良好的标准化梯田,为农业发展增强了后劲。  相似文献   
718.
农田防护林网林地水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银芳  杨戈 《中国沙漠》1997,17(3):295-300
通过1992~1994年的定位观测,对农田防护林网中的护田林、护渠林林地含水量和林木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年平均耗水量:护田林是154.40 mm,护渠林内侧2995.92 mm,护渠林外侧1514.75 mm。护田林带的土壤含水量在0~150 cm层内变化,以下为稳定层,而护渠林深层渗漏严重,可穿透3 m土层。胸径和材积生长量是护渠林内侧>护渠林外侧>护田林,但护田林若遇丰水年份,则胸径和材积猛增。农田防护林网的布置格局,应大力发展护渠林。护田林带应采用3行窄带式沟植,成林后可不再灌溉,但切忌农田休闲时,中断维持林木生长的侧渗水。  相似文献   
719.
西藏"一江两河"中部地区的农业发展与农田沙漠化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魏兴琥  杨萍  董光荣 《中国沙漠》2004,24(2):196-200
一江两河中部地区是西藏农业生产的主要区域, 也是沙漠化土地最集中、危害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作者分析了区域内农业开发、农业耕作制度改变和土壤肥力变化对农田风蚀的影响, 初步得出: 盲目开垦、不合理的农作制度和薄弱的农田基础条件加剧了农田沙漠化的发生、发展, 造成目前区域内约5万hm2占区域内总耕地面积47%以上的农田遭受风沙危害, 并呈扩展态势。为了有效的防治农田沙漠化的发生、发展, 建议加强农田防护林等基础建设, 大力发展草田间作、草田轮作等草地农业模式, 建立适宜的传统农作与现代技术结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结合的农作制度, 扩大冬小麦、冬青稞、油菜和豆科作物、豆科饲料等冬春季节覆盖农田地表的作物面积。  相似文献   
720.
罗怀良  袁道先  陈浩 《中国岩溶》2007,26(3):230-236
农田生态系统是受人类生产活动影响显著的一种半自然人工生态系统,其演化过程是自然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喀斯特区农田生态系统具有空间分布上的破碎性、受水分限制明显、对外界影响既敏感又脆弱、人口压力巨大等特征。近50年来,南川市三泉镇农田生态系统由单纯的粮食生产系统向多种经营生态系统发展,复种指数不断上升,水田比例不断提高。随着农田生态系统组分的增多,其结构日趋复杂,农田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农田生态系统正向良性方向发展。该区今后应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