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5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600篇
海洋学   48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1.
黄铁矿是热液金矿主要的载金矿物。单个金矿中黄铁矿的载金已有不少研究,并积累了相关经验,但综合研究和相对定量的分析鲜见,对热液金矿中黄铁矿含金性的普遍认识非常重要。以我国数十个重要的卡林/类卡林型、造山型、岩浆热液型以及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中载金黄铁矿的矿物学及元素组成为基础,相对全面和定量地开展了黄铁矿粒径、自形程度和As含量与其载金性之间相关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黄铁矿的载金性与其粒径大小多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049~-0.783),与其自形程度多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049~-0.989),与其As含量多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89~0.998),即细晶、它形、高As黄铁矿载金性优于粗晶、自形、低As的黄铁矿。相较于粗晶自形的黄铁矿,中细晶它形黄铁矿晶体,由于非理想的生长条件,使其内部晶格缺陷常见,从而更易包裹自然金;As以类质同象的形式置换S进入黄铁矿,由于As与S的晶体化学性质差异,导致高As黄铁矿内部出现更多晶格缺陷而捕获金。这些可能都是导致细晶、它形、高As黄铁矿载金性优于粗粒、自形、低As黄铁矿的原因。热液金矿成矿早阶段形成黄铁矿中的不可见金,很可能在热液系统中通过溶解、迁移、再沉淀等过程,而转变为可见金。  相似文献   
712.
含铁盐的高沉积物中,上覆水p H值和总磷浓度的变化对迁移的影响尚不明确.以含铁盐的高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观测其暴露在不同p H值的上覆水及经过不同初始p H值、不同初始总磷浓度的溶液淋洗后,沉积物中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当沉积物暴露在p H=10和11的上覆水时,分别在第11 d和第6 d后,沉积物中的溶出速度突然增大,说明当沉积物处于强碱性上覆水环境中,碱性越强,的溶出速度越快、溶出量越大.从室内实验条件的角度来看,上覆水的碱化有可能会增加沉积物中溶出的风险.而上覆水p H值在4~8之间时,上覆水的酸碱度对沉积物的迁移影响较小.此外,当上覆水总磷浓度不高于0.5 mg/L时,磷的竞争吸附对的迁移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13.
我国首次发现的锌—砷黝铜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锌-黝铜矿产于内蒙的某一铅锌矽卡岩矿床中,呈它形粒状集合体,粒径0.2-0.5mm,铅灰色,硬度HvHN=339-388kg/mm2。反射色呈灰蓝色微带绿色。均质性。其成分经电子探针分析(平均值)为:S 25.94,As 10.70,Cu 39.67,Zn 7.36,Sb 9.81,Bi 5.81,Ag 0.18,Fe 0.37(%),化学式为:(Cu10.02Age03)10.05(Zn1.81Fe0.11)1.82(As2.29Sb1.29Bi0.45)4.03S18。X射线分析:晶胞参数a=10.322,粉末衍射强线是2.98,1.82,1.56。  相似文献   
714.
通过对典型区域剖面布设、环境地质钻探、现场取样、测试及数据分析,较详细地研究和分析了内蒙河套平原杭锦后旗沉积物中的地球化学特征及迁移释放机制。结果表明:杭锦后旗典型区沉积物中As的平均含量具有明显的分带性,且与沉积环境有密切相关,从盆地中心向盆地边缘逐渐增高,与Na、Cl元素的分布规律正好相反;沉积物中As含量与Sb、Fe、Mn、B、V含量正相关,与SiO2含量呈负相关,反映了沉积物中As的富集与地层中少砂石的含铁锰黏性沉积物有关;研究还表明,As被大量释放到地下水中并造成地下水As含量超标的主要机制与河套平原浅湖洼的还原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715.
干旱内陆盆地高含量的地下水威胁着当地饮用水安全,其形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为厘清这类高地下水的形成机制,本文以河套平原西部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As等部分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含量和氢、氧同位素组成(δD和δ18O)。结果表明,地下水样的As的质量浓度为1.5~155μg/L(均值为36.7μg/L),超半数样品超过10μg/L,主要分布于盆地中部的浅层含水层。水样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和离子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虽然蒸发浓缩作用导致地下水富集Na+和Cl-,但对As的富集影响不显著;在偏碱性环境中因解吸附作用产生的As进入地下水,对As的富集有一定贡献;负载As的铁氧化物还原性溶解和沉积物中的As(V)还原性解吸附是地下水中As富集的主要原因;强还原环境中,硫酸盐还原作用形成的硫代可能会促使As在地下水中高度富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