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28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184篇
海洋学   369篇
综合类   75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51.
沿黄地区浅层淡水水源地傍河取水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辟区域供水新途径,经过对沿黄地区供水勘察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临黄靠渠区,浅层地下水水质较好。从黄河侧渗补给稳化的角度分析,具备了形成中小型供水水源地的条件,技术可行、经济便利,能够满足该区村镇生活及工矿企业用水需求,是缓解该区供水危机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52.
河口区域冲淡水锋面及物质输运会对台风产生快速而复杂的响应,并产生显著的生态效应及沉积过程,且不同类型的台风会对水动力及物质输运产生不同影响。本文以长江河口为研究区域,利用盐度锋面附近的浮标站点观测数据,发现在登陆型超强台风“利奇马”的影响下,旋转流特征消失,站点全水深出现持续近两天的北向流;而在转向型强台风“巴威”的影响下,出现持续约三天的全水深南向流。应用覆盖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有限体积海洋模型(FVCOM)对两次台风过程进行模拟,实验对比台风过境前后流场、盐度场并且计算淡水通量,发现台风过境时通过破坏夏季典型的向海扩张的表层平流型羽流结构,从而促进盐度垂向混合,导致大量淡水堆积在靠岸一侧,加强了沿岸的淡水输运,进而形成底部捕获型羽流。对于登陆型台风“利奇马”的影响,淡水输运主要沿苏北海岸向北,而在转向型台风“巴威”偏北风的影响下,淡水则显著沿岸向浙闽海域流动。这两种台风过后,表层淡水开始向海扩展,垂向盐度分层再一次呈现,在2~3天内完全恢复为表层平流型羽流结构。  相似文献   
753.
基于Delft3D构建了包含利津以下河段的黄河口三维水动力数值模型,通过2011年调水调沙期间的大面站观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研究区的流场特征和盐度分布。通过3个工况,分析调水调沙对切变锋位置、强度、历时的影响,总结出地形成因和径流成因的两类切变锋。表层低盐中心位于入海口东北外海,与径流入海后形成的顺时针环流一致。底层淡水受地形成因切变锋面抑制,主要被限制在口门右侧的河口前缘,并沿岸线向ES—S扩散,形成底层低盐中心。高径流时表层冲淡水向北侧扩散更远且偏转半径更大;低径流时盐水楔位于河道内,外海盐度波动较弱。平流作用与水体净输移有关,提供了绝大部分的淡水通量;潮泵作用在近岸更为强烈,反映了口门两侧不同位置、层位截然相反的盐度-潮流相位关系。  相似文献   
754.
微藻应用前景广阔,是国际生物技术领域新资源物种和新资源产品开发的热点方向。我国的微藻开发应用已超过半个世纪,养殖产量已达全球的三分之二,微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微藻产业在我国发展还不规范,其产业标准体系亟待完善。本文介绍了我国微藻产业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并阐述了微藻产业标准化体系构建的重要性。针对微藻种质资源评价、生产养殖技术规范、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等方面,较为全面地分析了我国微藻产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结合微藻产业标准化现状,围绕种质资源分类的基础类标准,规范产品生产技术工艺的技术规程类标准,产品营养成分或活性物质的检测方法类标准以及反映产品质量和安全的产品类标准四个维度,提出了关于构建微藻产业标准化体系的思考,并对加强我国微藻产业标准化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