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61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542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73篇
自然地理   7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751.
结合九寨沟景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微型钢管桩基础拦石墙的应用,本文结合拦石墙地基所处位置的地质环境、地形地貌及岩土结构;从施工工艺、施工安全及进度等方面对微型钢管桩实施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对本项目钢管桩的桩体结构构造、布置形式、群桩连接以及桩体与上部肋柱拦石板的连接方式等的改进,进一步探讨了微型钢管桩基础拦石墙代替传统的人工挖孔桩基础拦石墙可能存在的薄弱部位,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及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752.
滑坡-涌浪灾害威胁沿河两岸居民生产生活安全和航道安全。当前尚缺乏同步提供流固两相运动矢量的相关物理试验分析系统,以深刻分析滑坡-涌浪产生机制。文章提出了基于流固两相识别的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和试验实现方法。利用2560×1024像素的工业相机,该PIV技术可实现在3 m×1.5 m视窗下最小1.17 mm的空间分辨率和0.01 s内最小0.117 m/s的观测速度。同时,提出了与该系统方法有关的误差来源和克服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利用相关硬件设施示范性构建了滑坡-涌浪两相运动观测平台,并编制了专门的解算软件。对三维柱体颗粒崩塌、二维柱体颗粒崩塌及其涌浪和水下崩塌-涌浪进行了展示性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该系统可以揭示广泛的岩土体及水体运动全过程,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将为滑坡-涌浪及相关动力学领域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753.
董吉  刘华 《西部资源》2023,(3):121-122
本文以贵阳市南明区沙冲南路朝阳巷后山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及治理工程为例,对贵阳市南明区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评价。在对场区不同状态下的危岩单体进行建模计算、分析评价稳定性的基础上,给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及建议。  相似文献   
754.
崩塌灾害具有高隐蔽性、强突发性、重危害性等特点, 其预警监测是各类重大基础工程准备阶段以及施工期间的重要研究工作, 同时也是崩塌临灾监测救援现场指挥工作的重要科学依据。结合地基合成孔径干涉雷达技术(GB-InSAR)和最新的MIMO技术, 将应急边坡救援雷达S-SARⅡ的系统量程扩大了60倍, 并通过监测内蒙古某矿场主矿坑西南帮崩塌隐患点生成雷达形变图, 结合三维高程模型DEM以及多种预测模型预测崩塌发生时间。结果表明, S-SARⅡ精准地确定了形变区域及形变量, 并预测崩塌发生时间为8月29日9∶32-10∶27之间, 最终崩塌发生时间为8月29日10点26分。因此, S-SARⅡ准确预测了崩塌灾害的发生时间, 最大程度地保障了矿区的生产安全, 并通过实际应用分析证明, 优化后的S-SARⅡ的系统量程得到了数量级提升, 满足崩塌监测的需要, 且以S-SARⅡ为代表的遥测预警技术在地质灾害险情处置和应急救援中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755.
机器学习在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析评价领域已得到广泛的研究性应用,非灾害样本的选取是易发性建模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传统随机抽样和手工标注方法可能存在随机性和主观性。将土质崩塌易发性评价视为正例无标记(positive and unlabeled,简称PU)学习,提出了一种结合信息量(information value,简称IV)和间谍技术(Spy)的两步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简称CNN)框架(ISpy-CNN)。以广州市黄埔区崩塌编录和15类基础环境因子,通过信息量模型筛选出部分低信息量样本;采用间谍技术训练CNN模型,从低信息量样本中识别出具有高置信度的可靠负例划分为非崩塌样本;分别基于该学习框架、传统间谍技术和随机抽样,使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简称SVM)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简称RF)对比验证。结果表明,ISpy-CNN框架在验证集上的准确率、F1值、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随机采样分别提升了6.82%,6.82%,6.82%,8.23%,较传统Spy技术分别提升了2.86%...  相似文献   
756.
新疆莎车县崩塌灾害频发、多发,对该地区造成严重影响。结合现场勘查和遥感解译,选取与崩塌灾害发育相关的坡度、坡向、与河流距离、地貌类型、与断层距离、岩性、NDVI及与道路距离等8个致灾因子,运用层次分析-熵值定权法模型对崩塌灾害进行易发性评价。研究发现:(1)极高易发区和高易发区大多分布在达木斯乡、喀群乡和霍什拉甫乡,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78%和16.41%;(2)研究区崩塌灾害主要在西部山区沟谷内呈线性分布;(3)基于层次分析-熵值定权法易发性评价模型AUC值为0.909,实际对比显示评价结果较准确客观,结果可望为新疆莎车县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57.
樊金桂 《探矿工程》2017,44(2):77-81
以北京百泉山自然风景区不倒翁景点附近的崩塌地质灾害为例,系统介绍该处危岩带(体)规模、特征、破坏模式、危害程度等情况,并根据其地质灾害特点、发育程度及沟谷内交通等条件,对多种治理方案进行分析、比选,最终选择了对危岩带上部反倾区进行削方,清除危岩体及陡壁坡面浮石、松动岩块,对危岩带采用挂主动防护网的治理措施。本治理方案可为类似山谷型自然风景区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58.
蓉遵高速公路(土城—旺隆段)沿线崩塌频繁发生,威胁公路安全甚至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文章通过实地调查蓉遵高速公路(土城-旺隆段)崩塌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构建了9个影响因子,分别是地形起伏度、高程、归一化植被指数、坡向、地层岩性、距道路距离、距河流距离、坡度及降雨量。采用确定性系数模型(certain factors, CF)、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及耦合模型(CF-AHP)对研究区进行崩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并分别采用崩塌地质灾害点频率统计和成功率曲线对3种模型的评价精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CF、AHP和CF-AHP的AUC预测精度分别为0.848,0.835,0.866,且3种评价模型得到的崩塌地质灾害的高、中易发区频率比值占总频率比值均超过70%。3种模型精确度由大到小分别为CF-AHP、CF、AHP模型,说明CF-AHP模型的滑坡预测优于单一的CF、AHP模型,能精确地评价蓉遵高速公路(土城-旺隆段)崩塌地质灾害易发性,为公路沿线区域崩塌灾害的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59.
石灰石矿山采场崩塌是藏东昌都地区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 是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和铁路工程建设面临的主要地质安全问题之一。文章采用基础地质、构造地质和灾害地质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详实的地质灾害调查, 查明崩塌发育规律, 分析岩体结构面特征, 探讨崩塌灾害的形成机理, 并建立其破坏模式。结果表明: 藏东昌都地区上三叠统石灰石矿山采场崩塌沿区内褶冲带呈线状展布; 岩体内发育纵张节理(S1)、横张节理(S2)、"X"型共轭剪节理(S3、S4)及层间剪节理(S5)共5组与区域褶皱和对冲系断裂配套的陡倾构造结构面, 将岩体切割为破碎的块体; 研究区崩塌地质灾害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耦合的产物。晚三叠世(T3)早期, 昌都地区陆内裂谷盆地环境沉积形成的上三叠统波里拉组(T3b)灰岩是崩塌发育的沉积建造基础; 新生代(Cz)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引发的强烈褶皱造山运动奠定了区内构造格架, 是崩塌发育的必要条件; 第四纪(Q)以来的强烈新构造运动和晚更新世(Q3)以来的湿-热气候频繁交替、充沛降雨、现代人类活动等做为内和外动力的耦合作用是崩塌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研究区内崩塌灾害存在倾倒式、坠落式和滑移式3种破坏模式。研究成果对岩溶区崩塌灾害防治与相关铁路建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60.
卡罗琳M4平顶海山位于卡罗琳海脊与马里亚纳海沟交界处,对其地貌与地质过程的研究有利于深入理解地球动力及环境背景与该地区海山演化的关系。基于“科学”号实测的全覆盖多波束水深数据与“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remote operated vehicle, ROV)多次下潜获取的近海底影像资料,描述了卡罗琳M4平顶海山及附近区域的地形地貌特征,并对影响海山演化的主要地质过程进行了分析。线性喷发中心等火山地貌指示了研究区内沿线性喷口的裂隙式喷发活动。“C”字型的弯曲形态与陡崖说明山顶平台边缘经历过多次崩塌与破坏,滑坡痕与沉积块体/碎屑组成了块体搬运体系,并在中下段斜坡转变为浊流形成冲沟与水道。M4海山顶部还发育有较为完整的残留环礁地貌,其被淹没的机制可能是由于上升流输入的丰富营养物质影响了底栖环境的光照,从而抑制了珊瑚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