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191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753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91.
利用震旦纪灯影期沉积较为连续的乐山市峨边地区先锋剖面灯二、灯三段的沉积特征与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该时期的沉积环境,探讨存在争论的桐湾运动Ⅰ幕的起始时限。通过对先锋剖面灯二、灯三段地层进行实测,发现灯二段下部为富微生物岩沉积特征,上部为菌藻类减少的贫微生物岩沉积特征,灯三段为蓝灰色、深灰色泥岩沉积,与灯二段的突变接触关系明显。灯二段原岩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该时期为海水沉积环境,岩石类型为潮坪亚相沉积的白云岩,并可分为两大类与8小类。δ~(13)C在灯二段内部出现了明显负异常,依据δ~(13)C与海平面的变化及微生物的关系,认为桐湾运动Ⅰ幕应起源于灯二段内部富藻层-贫藻层之间。该构造抬升事件是造成海平面下降,古海水温度降低,古盐度降低,沉积环境转变,微生物数量减少,灯二段富藻-贫藻转变,δ~(13)C负异常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92.
在广西东平碳酸锰矿含锰岩系中发现Ga含量高异常,Ga含量为5.16×10-6~82.80×10-6,平均含量为33.76×10-6,达到了Ga矿资源工业品位标准要求,但目前还未见有产Ga锰矿床的报道.为了提升对此富Ga现象的认识,对其进行了碳、氧同位素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矿石和围岩δ13CPDB值分别为-6.40‰~-2.20‰、-8.90‰~0.90‰,δ18OPDB值分别为-9.00‰~-7.90‰、-9.90‰~-3.90‰.研究表明:(1)有机质参与了碳酸锰矿形成;(2)含锰岩系为热水沉积成因,Ga来源与海底热液活动密切有关;(3)海底热液活动一方面为形成锰碳酸盐直接或间接提供了大量有机质,另一方面为形成富Ga含锰岩系带来了大量Ga,被锰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海洋生物(多为热液微生物)所吸附、富集,经复杂的成岩、成矿作用而最终赋存于含锰岩系之中形成富Ga含锰岩系.   相似文献   
793.
早三叠世海水的碳同位素组成与演化是二叠纪-三叠纪生物群体灭绝事件之后全球生态萧条与重建时期地球碳循环的重要记录,为地学界长期高度关注。文中测试了四川盆地宣汉渡口和重庆北碚下三叠统及相邻地层258个海相碳酸盐样品的碳、氧同位素组成,以便探讨早三叠世海水的碳同位素组成与演化。这些样品对海水碳同位素组成具有不同的保存性,飞仙关组及嘉陵江组第一、三段保存较好,而嘉陵江组第二、四段保存较差。基于氧同位素可以更为敏感地反映海相碳酸盐成岩蚀变性的原理,在碳、氧同位素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以δ18O<-7.5‰为剔除标准,筛选出近200个有效数据建立了碳同位素演化曲线,该曲线与前人在贵州建立的同期曲线具有很好的可对比性。曲线显示出海水碳同位素组成的巨大波动,变化幅度达8.55‰,包括2个完整的上升-下降旋回,第1个旋回由飞仙关组和嘉陵江组第一段组成,第2个旋回由嘉陵江组第二段、第三段和部分第四段组成,同时还包括若干短周期的次级旋回。利用曲线形态与前人建立的同期曲线进行了岩石地层与年代地层单位的对比,飞仙关组可大致与Induan阶对应,嘉一段可大致与Smithian亚阶对应,嘉二段、嘉三段和嘉四段下部可大致Spathian亚阶对应;绿豆岩作为下-中三叠统界线其位置可能偏高,下-中三叠统界线应该位于绿豆岩之下的嘉四段内部。早三叠世海水碳同位素组成高频率大幅度的波动指示了生物大灭绝后环境的不稳定性,其中菌藻类等微生物灾后过度繁盛,可能导致了有机碳在短时间内的快速埋藏和海水碳同位素的正漂移;而碳同位素大规模的负漂移可能与甲烷水合物释放带来的轻碳有关。研究认为,白云岩所在的地层段往往具有更高的δ13C值,这可能说明微生物活动、白云岩形成和海水δ13C值升高之间的有机联系。下三叠统的白云岩、尤其是嘉二段和嘉四段的白云岩可能是微生物成因的,嘉陵江组有机碳的生产和埋藏可能主要是与白云岩形成有关的微生物的贡献,具最高δ13C值的嘉二段的烃类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具有自生自储的特点。  相似文献   
794.
阿尔山地区是大兴安岭中南段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地段。该区热液脉型铁锰多金属矿、热液脉型钼(铜)矿和矽卡岩型铅锌多金属矿等3种代表性矿床(点)的成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一直是研究的薄弱环节。通过多种高精度的U-Pb年龄测定,区内成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分别为印支早期((237.8±2.3) Ma)和燕山中期((152.2±2.9) Ma)、燕山晚期((135.1±0.4) Ma),与邻区乌兰浩特-索伦地区基本可以对应。而前人划定的海西期花岗岩,实际为燕山晚期;划定的燕山早期花岗岩,实际为印支早期、燕山中期。研究成果对于区内花岗岩浆及期后热液与多金属成矿作用在时间上的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对确定区內相应多金属矿类型的成矿花岗岩时代亦提供了可资对比的依据。  相似文献   
795.
上扬子地区晚二叠世晚期及早三叠世早期异常碳酸盐岩可以按成因分为3大类:A类-生物成因 的异常碳酸盐岩,B类-非生物成因(化学及水动力成因) 的异常碳酸盐岩,C类-生物、水动力及化学等复 合成因的异常碳酸盐岩;还可进一步识别出8个具体类别,包括微生物岩、角砾状灰岩、扁平砾屑灰岩、条带 状灰岩、薄板状、纹层状泥质灰岩、鲕粒碳酸盐岩及a、b型蠕虫状灰岩。近乎极端的古海洋环境和古气候条件 是P/T转换时期以错时相为主的异常碳酸盐岩得以发育并作为早三叠世重要沉积类型的基础;P/T生物大灭绝 事件发生以后,底栖动物对海相沉积层表面的破坏几乎停止,海洋洋流近乎停滞,与此同时表层海水饱受季风 与飓风风暴的侵扰,分布在生物礁或浅水碳酸盐岩台地之上的透光带菌藻生态系统生长为具有一定抗浪能力的 微生物岩,频繁的风暴对海底的影响使得同生期弱固结的碳酸盐软泥被打碎而形成同生砾屑,一定的古地形坡 度又加剧了风暴为诱因的碳酸盐沉积物重力流的发育;此外,碳酸钙过饱和的海水可以使得碳酸盐直接化学沉 淀于海底,同时巨型季风带来的黏土和粉砂与碳酸盐化学沉积共生,这一系列的过程发生于早三叠世早期特殊 的古环境中,造成了上扬子地区多种多样的异常碳酸盐岩沉积。  相似文献   
796.
根据古郯庐断裂两侧地块分布特征,渤海及周边地区早古生代具有南北高、中间低的古地理格局,以清水碳酸盐沉积为主。基于钻井岩心、薄片及露头观察,总结了典型沉积相标志,认为区内发育近岸潮坪相、局限台地相和开阔台地相等3类沉积相,台内洼地、灰泥丘、台内滩、潟湖、台坪等5类沉积亚相,以及9类沉积微相。在寒武系和奥陶系沉积相划分与精细对比的基础上,刻画了渤海及周边地区早古生代4个典型沉积时期的岩相古地理:受二级海平面升降、构造沉降和古地形的影响,早寒武世靠近(水下)古隆起区发育近岸潮坪相,中部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发育;中寒武世厚层鲕粒滩广泛发育;晚寒武世—早奥陶世广泛发育局限台地白云岩坪、石灰岩坪;中奥陶世广泛发育开阔台地相台内洼地泥晶灰岩沉积。  相似文献   
797.
新疆北塔山地区作为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故可以作为研究准噶尔地区构造演化的理想场所。北塔山地区晚石炭世侵入岩类型复杂,早期岩体多为闪长岩类,后期岩体以花岗岩为主,是原始岩浆不同时期演化形成的一套岩石序列,且岩浆具有明显壳幔混合源的特征。在地球化学特征上,里特曼指数σ<3.3、A/CNK<1.1、w(P2O5)<0.65%、Fe2O3/FeO>0.4,岩石相对富集LILE和亏损HFSE,均表现典型Ⅰ型花岗岩类的特征。然而进一步研究显示,晚期侵入体富硅富碱,高钾、低钙铁镁含量的特点指示其为碱性花岗岩的性质,表明北塔山地区在晚石炭世末期经历了由挤压碰撞向后碰撞伸展环境的转变,且转换时限为(290.4±3.2)Ma或更早。所获认识为进一步探讨准噶尔地区及中亚造山带构造环境的演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98.
为了指导部署四川盆地白云岩储层中钻井,在油气钻井岩心观察与描述、野外剖面实测和样品采集的基础上,结合镜下薄片鉴定、X衍射、物性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对开江—梁平台内海槽东段长兴组白云岩储层的沉积-成岩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台地边缘生物礁和台地边缘浅滩为最重要的储集相带,颗粒白云岩、生物礁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为最主要的储集层岩性,晶间孔、晶间溶孔和超大溶孔为目的层最有效的储集空间,孔洞缝复合型储层为目的层最优质的储集类型。综合分析认为,长兴组沉积-成岩系统与白云岩储层在时空上具有良好的耦合关系,台地边缘生物礁和台地边缘浅滩相控制了白云岩储层的区域分布范围,而不同成岩系统对储层的贡献程度不同。其中:地层封存卤水与混合热卤水成岩系统是储层形成的基础与关键,地层封存卤水形成低孔低渗的孔隙型Ⅲ类储层,混合热卤水形成中孔中渗的孔洞型Ⅱ类储层;构造热液成岩系统对储层贡献最大,并形成高孔高渗的孔洞缝复合型Ⅰ类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799.
西藏1∶5万改则东地区4幅区域地质调查主要成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围绕加强重要成矿带基础地质调查的要求,开展了西藏改则东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以新的填图方法和现代地质成矿理论为指导,从基础地质调查入手,结合地质、物探、化探及遥感综合信息,查明了区域地层、岩石、构造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以岩石地层单位为基础,注重岩石地层单位与生物地层单位的对应关系,有条件地利用旋回地层、事件地层等多重地层划分和对比,重新厘定了测区中生代、新生代地层的形成时代和地层序列,并使用非正式的填图单元,系统查明了区域地层、岩石、构造及成矿地质条件。系统总结了日干配错组基本层序和物质组成,并将其进一步划分为2个段;测区内木嘎岗日群表现出沉积混杂堆积特征;重新解体仲岗洋岛岩组并建立了洋岛火山-沉积建造序列模式;测区内榴辉岩及唢呐湖组泥灰岩中光叶山栎Quercus pseudosemicarpifolia的首次发现分别为班公湖—怒江洋构造演化、青藏高原隆升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测区内地层划分出3个构造层和6个主要构造事件;圈定2个成矿远景区和1个找矿靶区。总结出测区班怒带构造演化经历班公湖—怒江洋扩张、形成(约242 Ma)、班公湖—怒江洋俯冲(早侏罗世)和高压变质岩折返((193.8±1.5)Ma)、班公湖—怒江洋闭合(110~85 Ma)和碰撞造山4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800.
川西北地区绵竹和安县等地发育的下卡尼阶岩性以灰色鲕粒灰岩、海绵礁丘粘结及障积成因的凝块石灰岩为主,上卡尼阶岩性突变为灰黑色页岩、粉砂岩,这与西特提斯地区卡尼阶在岩性和颜色上有很大的相似性。本次研究用激光微区碳、氧同位素测试方法分析了川西北地区卡尼阶中有孔虫、双壳类及腕足类化石壳体和植物叶片化石的碳、氧同位素,结果显示上卡尼阶化石中氧同位素值较下卡尼阶略有变小,上卡尼阶泥质粉砂岩中化石的碳同位素较下卡尼阶灰岩明显变小,可能反映了淡水输入的影响。结合研究区卡尼阶的沉积学特征,笔者认为川西北地区同样受到卡尼期洪水事件的强烈影响,潮湿气候条件下的淡水输入是造成川西北地区海绵礁(丘)大量周期性死亡及最后消失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