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3篇
  免费   800篇
  国内免费   971篇
测绘学   117篇
大气科学   250篇
地球物理   464篇
地质学   3693篇
海洋学   431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50篇
自然地理   405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197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254篇
  2006年   244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243篇
  2002年   237篇
  2001年   291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140篇
  1997年   125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0年   5篇
  1946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淘锡坝锡矿床是近年探明储量达大型的锡矿床,是一种新的锡矿类型-隐爆层间裂隙带型。文章介绍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矿化特征,对矿区的构造进行了重点解剖,对构造控矿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火山机构及北东向断裂是矿区的控岩构造,控制了白垩纪成矿花岗岩体的侵入就位。而火山岩中大范围的隐爆层间裂隙带是良好的容矿构造,矿体赋存其中呈似层状,局部膨大形成厚达数十米的"锡矿包"。通过研究构造与矿化富集的内在联系,总结了该矿床的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82.
雷州半岛雾的气候特征及生消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分别位于雷州半岛北部、中部和南部的湛江站59a、雷州站46a和徐闻站42a的气象资料,分析了雷州半岛雾发生的规律及生消机理。结果表明:三站年雾日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W"状,局部峰值明显升高。三站的年平均雾日数分别为24.7d、30.4d和21.0d。雷州半岛雾日主要出现在每年的1—4月及12月,3月雾日数最多,7月雾日数最少。近10a湛江站夜间雾发生频率为90%;短雾多,持续时间在4h以内的占75%。雾形成的天气形势可分为高压入海型、低压前型、冷锋前型、静止锋前型、鞍形场或均压场型5类,主要是平流雾、锋面雾和辐射雾。3种雾消散的天气形势是新冷空气补充南下、雾滴出现碰并沉降形成小雨或日出后雾滴蒸发。统计雷州半岛三站2000—2009年雾次频数得出,成雾概率最大的气象条件是气温为15~25℃、T-Td≤1.0℃、Δp3在-3.5~-2hPa和1.5~2.5hPa之间、风向为NNE-ESE及风速小于5m/s。L波段雷达探空大雾个例分析表明:雾顶高度在1.5km左右,雾中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雾中相对湿度大于92%,1.5km之上急剧减小,3km以上保持不变;T-Td为1.2~6.4℃;近地面风速为2~6m/s,风向随高度顺时针旋转,雾中有暖平流。  相似文献   
83.
林伟立  徐晓斌 《气象》2011,37(5):571-575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卫星反演大气成分的数据质量存在一定的误差和不确定性,系统和全面的验证工作是获得准确可靠的卫星数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卫星观测资料的验证主要涉及反演算法中所用的输入参数和卫星反演产品的直接验证这两个部分的内容.本工作以对流层NO2卫星资料验证的需求出发,对当前中国大气本底站的观测现状进行评述,讨论了大气...  相似文献   
84.
新书架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象》2011,(2)
中国旱涝的机理分析和长期预报技术研究陈菊英著该书介绍了中国汛期八大雨型的客观划分方法及其各类雨型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年际变化规律,揭示了八类雨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气温背景、天文背景和八大雨型对E1 Ni-no年和La Nina年的响应关系与各种交叉学科前兆预报物理因子;同时也研究并揭示了长江流域梅雨的气候特征,特别是研究和揭示了1980 1990年代的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逐日变化,对长江七个大洪水年强降水  相似文献   
85.
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农业产业集群研究的相关理论,以宁夏中宁县枸杞加工产业集群为例,运用企业资料和半结构式访谈法,探讨了农业产业集群的演化阶段和形成机理。研究发现:(1)中宁县枸杞加工产业集群遵循农业产业集群演化的一般发展规律,经历了培育期、成长期及形成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集群表现出不同特征。(2)地区独特的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宏观制度等偶然因素激发集群最初形成,地理临近导致的集聚效应促使集群逐步成长,收益递增引发的路径依赖则进一步促进集群的形成。(3)由于收益递增、路径依赖及企业惯例,集群在演化过程中可能会陷入低效率的锁定状态。为了摆脱这种困境,首先,政府应推动企业间网络合作强度及知识流动,提升集群创新能力;其次,要加强集群与区外联系实现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嵌入,保持集群持续的竞争力。研究结果可为农业产业集群形成及机理研究提供借鉴,为宁夏枸杞加工产业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6.
长江三角洲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及驱动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及影响机理研究已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热点之一。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2000-2010年面板数据,运用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探讨污染密集型产业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转移规律,构建计量学模型,定量地揭示其转移的驱动机理。结果表明:1近十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污染密集型产业具有空间转移特征,转移方向基本符合沪宁—沪杭甬交通线,呈现由中心城市到外围城市、由集中到分散转移态势;2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主要受到外向度和劳动力成本拉动,而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创新能力均产生重要推动作用。3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目前已逐渐摆脱依赖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迹象,但污染密集型产业区位仍未发生根本性改变。  相似文献   
87.
利用溶胶凝胶法自制了碳纳米管和纳米二氧化钛的复合光催化剂,采用投射电子显微镜和X光衍射仪对粉体的粒径、物象、形貌和热稳定性等进行表征。通过研究光照条件、催化剂的投加量、油的初始浓度、催化剂制备的煅烧条件等因素,考察了自制碳纳米管和纳米二氧化钛的复合催化剂对降解模拟海洋柴油污染的海水去除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可见光照条件下,400℃煅烧2 h的复合催化剂,投加量为0.4 g/L、柴油的初始浓度为0.6 g/L、反应的光照时间为4 h时效果最好,去除率可达到67.65%。  相似文献   
88.
针对强台风引起的平台倒塌问题,综合隐式有限元与显式动力有限元算法,建立导管架平台结构倒塌全过程仿真流程;提出基于重现期的Pushover分析方法,充分考虑平台侧向环境载荷分布的变化以及可能的甲板上浪载荷因素,使得确定的倒塌环境载荷更加真实;采用APDL编制平台隐式与显式有限元模型转化程序,有效解决波浪载荷计算与精确施加的难题;在此基础上,应用LS-DYNA实现导管架平台在强台风载荷下的倒塌全过程仿真,动态再现平台结构倒塌过程中的构件破坏失效及内力分布,深入揭示平台结构的倒塌机理。研究成果可为导管架平台结构抗台风设计及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
一种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城镇扩展影响机理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重要现象,尤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正经历着快速城市化的过程。快速城市化导致了城市地区的大规模扩张,从而加重了土地资源的压力,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定量分析城镇扩展的空间驱动力能更好地辅助城市规划与管理。本文提出了一种量化城镇扩展的指数——城镇扩展密度,并通过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了1990—2000年北京市城镇扩展的时空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表明:北京市城镇扩展沿交通干线呈线性扩张,其城镇扩展受到社会经济和地理的共同影响和制约作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对城镇扩展影响力最大,区域条件次之。这些发现可以为城镇扩展模拟和预测提供更好的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90.
曲希玉  刘珍  高媛  陈修  于强 《沉积学报》2015,33(4):786-794
以大牛地气田含绿泥石胶结物样品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绿泥石包壳的成因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并探讨其环境指示意义.大牛地气田的绿泥石包壳形成于成岩作用早期,厚10~20 μm,由原生粒间孔的边缘向中心晶形渐好,颗粒渐大.据铁质来源绿泥石包壳可分为原地和异地成因,原地成因由先体黏土矿物和岩屑溶解未排出的富铁流体生成,一般以混层黏土和晶体较小的包壳形式存在;异地成因是富铁矿物及岩屑溶蚀、溶解形成的富铁流体通过河流异地絮凝沉淀生成,结晶充分、晶形好.绿泥石包壳的储层保护机理为:①抑制石英次生加大;②增加矿物颗粒间抗压实强度,抑制压溶作用;③抑制碳酸盐胶结,促进溶蚀作用.大牛地气田的绿泥石包壳主要发育于盒一段(63%)和山二段,当其含量在15%以下时,孔隙度随绿泥石含量的增高呈线性递增.绿泥石包壳可作为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水下辫状河道)等强水动力条件的微观相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