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0篇
  免费   596篇
  国内免费   845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262篇
地质学   2751篇
海洋学   32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01篇
自然地理   359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86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4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贵州关岭生物群海百合Traumatocrinus的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大量新发掘的贵州关岭地区晚三叠世海百合化石标本的再研究,肯定了Trauma-tocrinus的有效性。根据目前的材料,认为该属只有1个有效种,即Traumatocrinus hsui;而根据化石的埋藏学特征,认为幼年体Traumatocrinus hsui营假浮游生活,成年体是否能够适应底栖生活环境尚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82.
贵州关岭生物群中发现完美的植物化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关岭生物群是指贵州关岭一带以大量海生爬行动物和海百合为特色的多门类化石群[1],现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化石宝库之一,但以往一直没有植物化石的报道。近些年来,笔者等在该地产海生爬行动物的同一层位中首次发现较多的植物化石,经鉴定为CtenozamitessarraniZeiller和Equisetitesare-naceus(Jaeger)Bronn.。这些植物化石的发现不仅增添了关岭生物群的组成内容,而且为海生爬行动物时代的确定提供了新的证据。植物化石产于关岭县新铺乡小凹组(原称“瓦窑组”)近底部。小凹组主要系一套海相不纯碳酸盐岩沉积,由灰、深灰、灰黑色…  相似文献   
83.
三叠世轮藻化石在世界各地发现很少,在我国南方亦尚属首次发现。报道了秭归盆地上三叠统沙镇溪组底部的轮藻化石,计有3属4种(包括2个新种):Stellatochara subspaerica Kozur et Reinhardt,S.xietanensis sp.nov.,Cuneatochara sanxiaensis sp.nov.,Vladimiriella decora(Saidakovsky)。根据沙镇溪组轮藻化石在国内外地质时期的分布,结合同层中所产孢粉化石的组合特征,详细讨论了含化石层位的地质时代,认为属晚三叠世早期,并对当时的古植被、古地理、古气候做了初步探讨,对化石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84.
文章以金川和红原两组泥炭纤维素Δδ13C时间序列值的反向变化来指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活动变化.结果表明,在过去5000年中,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活动可分为4个阶段,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在2800~2200B.C.期间持续偏北,2200~600B.C.期间持续偏南,600B.C.~1200A.D.期间在北进与南移之间频繁波动,以及1200~1900A.D.期间再次持续偏北,它们导致降雨量在中国大陆上不同的分布.从约1900A.D.起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活动似乎又开始一个新的偏南阶段,值得进一步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85.
四川已发现银矿床35个,主要与铅、锌、铜共生或者为其伴生组份。笔者将四川银矿床初步划分为5个类型和9个亚类型。成矿时代以晚白垩世和晚三叠世为主。四川银矿的找矿方向主要是三江地区的德格—乡城深大断裂带和扬子地台西缘的攀西裂谷带。  相似文献   
86.
滇西保山地区二叠纪碳酸盐岩地层古气候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佳新  梁定益  伍明 《中国科学D辑》2003,33(11):1076-1083
研究了滇西保山地区二叠纪丁家寨组上部、永德组上部和沙子坡组浅水碳酸盐岩的骨屑颗粒组合和非骨屑颗粒组合特征, 认为丁家寨组上部碳酸盐岩的骨屑颗粒组合属苔藓虫-棘皮组合, 缺乏非骨屑颗粒; 永德组和沙子坡组碳酸盐岩的骨屑颗粒组合为绿藻-有孔虫组合, 后者发育非骨屑颗粒. 通过与形成于不同纬度地区、大体同时的碳酸盐岩地层的骨屑颗粒组合的对比, 认为丁家寨组碳酸盐岩为温凉水沉积环境成因, 永德组和沙子坡组碳酸盐岩属暖水沉积环境成因.  相似文献   
87.
兰州地区冬季非尘暴降尘通量初步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黄土高原上冬季非尘暴条件下的大气粉尘,主要由来自黄土物源区的远源粉尘和黄土高原本身的近源粉尘共同组成。它们各自的贡献如何,以往的研究均未做过明确的讨论。由于前者的浓度及其相应的降尘通量在较小空间内的分布是比较均匀的,而后者则往往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因此可以通过对某个小区域内不同地点降尘通量的比较和分析来推断其贡献的大小。若各点的通量均很接近,则当地的大气粉尘应以远源输入为主,而来源于本地的近源粉尘贡献很小,或者近源的大气粉尘在空间上的分布也是很均匀的;若各点的通量相差悬殊,则表明本地来源的粉尘对总降尘通量具有显著的影响,并且,由各观测点中的最小降尘通量还可以近似了解远源.  相似文献   
88.
青海北祁连区中三叠世孢粉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连县俄博乡土圈沟、大擦汗沟、柯柯里等剖面的粉砂岩、砂质页岩、泥质页岩岩层之中,首次发现丰富的孢粉化石,计39属74种(其中包括1新种),疑源类8属9种。推出Verrucosisporites(8.6%)-Triadispora(2%)-Trematosphaeridium(7.2%)的孢粉组合。该孢粉组合面貌应归于中三叠世Anisian期。它的发现为该套地层的进一步研究与合理归属提供了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89.
鄱阳湖组(第四系)的修订及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对鄱阳湖地区 Zk0 1钻孔柱状剖面的研究 ,对鄱阳湖组的定义进行修订、补充 ,认为鄱阳湖组为一套以青灰色淤泥质粘土、黄褐色粘土、粉质粉土为主夹少量粉砂或细砂的湖泊—河口三角洲相沉积。年代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 ,底界年龄约 6 2 10± 12 5 a B.P.,开阔湖泊沉积始于 32 4 0± 180 a B.P.,且由北向南时代渐新 ,具有明显的穿时性  相似文献   
90.
朱诚  张强  张芸  张之恒  沈明洁 《地理科学》2003,23(6):705-712
通过长江三角洲长江以北地区高邮龙虬庄和海安青墩两个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址剖面粒度、磁化率、孢粉以及年代学测定,较为全面地分析了该区全新世以来生态环境变化与人类文明兴衰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有人类活动以前,该区距离海洋较远,但受海面变化影响强烈。此后,气候向暖湿方向发展,7000—6000间的大西洋温暖湿润气候以及3700aB.P.左右期间,该区气候适宜,人类文明在这样的适宜气侯条件下得到长足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海安青墩遗址剖面中出现厚达1m多的自然沉积地层,粒度分析以及孢粉分析表明,这一自然沉积地层是4000aB.P.以来的海侵事件所致,正是这次海侵事件,使研究区人类文明得以衰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