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00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26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省农垦总局建三江管理局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健全保护机制,完善保护措施,形成了以管理局、农场为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保护耕地新局面,截至2010年末,全局耕地保有量达到1100万亩,比2006年增加432万亩,基本农田711万亩,比2006年增加138万亩,保护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82.
点苍山—哀牢山带基础地质问题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点苍山—哀牢山是滇西重要的变质带。点苍山-罗平山断裂将点苍山分为两个结合带:东部甘孜-理塘结合带东以洱海—箐河断裂为界,包括石鼓蛇绿混杂岩带、义敦岛弧带和中咱-中甸地块。西部金沙江结合带西以乔后-西洱河断裂为界,包括古元古界沟头箐岩群结晶基底、河底-李子坪蛇绿混杂岩带及维西陆缘弧带。哀牢山东侧红河断裂是上扬子地块与金沙江接合带的分界,哀牢山断裂是一条逆冲推覆断裂,不是金沙江结合带的东界。  相似文献   
83.
纳日贡玛斑岩型铜钼矿是近年来在三江北段发现的与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铜钼矿.作者首次利用锆石U-Pb方法测得纳日贡玛花岗闪长斑岩的形成年龄为41.44±0.23 Ma,属于喜马拉雅早期.纳日贡玛斑岩型铜钼矿成矿主要在40.8±0.4 Ma~40.86±0.85 Ma之间.在多期热液叠加,多期成矿作用中,纳日贡玛斑岩型铜钼矿...  相似文献   
84.
滇西三江地区因其独特的地质、构造背景而发育多种类型的多金属成矿,其中不乏大型、超大型矿床,并为国内外地质学家、矿床学家所关注(Hou Zengqian et al.,2007;李兴振等,1999)。甭哥岩体位于云南中甸地区三江并流地带东侧,大地构造位置上邻近欧亚板块和冈瓦纳板块的交界处,属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东缘义敦岛弧  相似文献   
85.
西南三江义敦岛弧南端地壳抬升历史及资源评价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学龙  李文昌  张娜 《地质学报》2015,89(2):289-304
云南格咱岛弧成矿带是西南"三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多岛弧盆系中一个重要的地质构造单元,位于甘孜—理塘结合带西侧德格—中甸陆块的东缘,印支期义敦岛弧带南端。它始于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壳的向西俯冲,燕山期经历了陆内汇聚和造山后伸展作用阶段,喜山期受青藏高原碰撞隆起效应的影响,本区表现为强烈的逆冲-推覆构造和大规模走滑平移活动。区内岩浆活动强烈,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重要铜多金属成矿带,其中以印支期产出于普朗复式岩体的斑岩型铜矿床最为典型。本文通过格咱岛弧岩浆岩带主要成矿斑岩体的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的研究表明,裂变径迹年龄分布于12~68Ma,均小于成岩成矿时代,区内主要成矿斑岩体的剥蚀速率为0.046~0.236mm/a,剥蚀程度约为1473~2904m。通过岩体的剥蚀程度与铜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深度来分析,各成矿岩体的剥蚀深度基本上小于侵位深度,这对矿床形成后的保存情况较为有利。根据区内主要斑岩型矿床剥蚀资源量的定量计算,将矿床剥蚀情况划分为3个数量级:I级为矿床轻度剥蚀、Ⅱ级为矿床中等剥蚀、Ⅲ级为矿床严重剥蚀,为该区斑岩成矿系统资源潜力评价和深部找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6.
书藏古今,港通天下.今天的宁波,这座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正日益向世人展露出迷人的风采.在推进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征程中,城中村改造正日益发挥着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拓展建设空间、惠及民生福祉的作用,成为中心城区建设和发展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87.
2013 年黑龙江省夏季洪涝灾害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13年逐日降水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2013年黑龙江省境内三江流域及支流发生大洪水的原因,并对盛夏降水异常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黑龙江省境内三江流域及其支流发生大洪水的原因为前期降水偏多,使土壤湿度大,流域内蓄水较大;同时,夏季降水偏多,降水时段集中,暴雨频次多于常年;多座大中型承担防洪任务的水库超汛限水位运行,为了保护水库堤坝的安全,泄洪量加大。黑龙江省盛夏降水偏多的主要原因为东北冷涡活动频繁且路径偏北;850 hPa水汽输送充足;200 hPa东亚高空西风急流位置异常,东亚夏季风偏强;500 hPa,欧亚纬向环流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阶段性异常偏北,鄂霍次克海地区阻塞高压明显,黑龙江地区上空盛夏为负距平控制。  相似文献   
88.
纳日贡玛斑岩产于三江北段,由大小不同的6个斑岩体组成,岩石化学显示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配分型式为几乎不具负Eu异常的轻稀土富集型。笔者利用锆石U—Pb方法首次测得纳日贡玛斜长花岗斑岩的生成年龄为41.0±0.18Ma,属喜马拉雅早期。从区域构造演化的角度来看,三江北段大部分花岗质岩体的形成都与喜马拉雅造山作用过程中的岩浆侵位相关,表现为多数同位素年龄都集中在21~66Ma。鉴于纳日贡玛铜钼矿产于纳日贡玛斑岩体中,属于斑岩型,花岗斑岩体为纳日贡玛铜钼矿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同时三江北段发育较多的中酸性岩体,纳日贡玛铜钼矿床成岩年龄的确定对于在该区寻找斑岩型铜钼矿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9.
云南"三江"变质杂岩带多期花岗质岩浆事件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舫  刘福来  刘平华 《岩石学报》2013,29(6):2141-2160
云南“三江”地区地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记录了多期岩浆-变质热事件.本文对该区8件花岗质岩石进行了锆石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锆石年代学结果表明,8件样品记录了6期岩浆事件,中寒武世(501.2±5.0Ma)、晚奥陶世(456±2.1Ma)、晚二叠-早三叠世(251~246Ma)、早白垩世早期(134~125Ma)、古新世早期(55±0.62Ma)和始新世晚期(38±0.52Ma),部分样品中存在古元古代、中-新元古代的继承锆石.地球化学结果显示,这些样品SiO2含量变化范围较大,为60.41% ~77.41%,Al2O3含量为11.57%~17.54%,Na2O含量为2.05% ~4.16%,K2O含量变化范围为2.09%~6.31%,早三叠世以前的花岗质岩石的A/CNK≥1,以过铝质为主;而早三叠世以后的花岗质岩石的A/CNK<1,属偏铝质.轻重稀土分异明显,Eu负异常,(La/Yb)N值变化于5.22~ 19.56.其中5样品的143Nd/144 Nd比值为0.51195~0.51255,εNd(t) =0~-11.11,tDM=1071~1969Ma.两件较老的样品可能反映该地区存在中寒武世和晚奥陶世的岩浆作用;晚二叠-早三叠世的岩浆事件可能是古特提斯洋闭合构造-热事件的响应;高黎贡杂岩带中早白垩世花岗质岩石可能与碰撞后地壳加厚有关;而新生代花岗质岩石则是对印支板块和欧亚板块俯冲-碰撞事件的响应.部分样品中继承锆石U-Pb年代学结果显示,最主要年龄峰值在1100~800Ma之间,指示该地区可能存在新元古代岩浆作用;少量古-中元古代锆石的存在,可能指示该地区可能存在更古老的基底物质.同样Nd模式年龄也指示该地区可能存在古元古代和中-新元古代的基底岩石.  相似文献   
90.
三江北段东莫扎抓矿区构造变形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已有关于青藏高原隆升的各种构造模型多重视新生代变形而忽略了早期构造变形的限制.本文以三江北段东莫扎抓矿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构造-岩相填图,恢复了矿区二叠纪以来变形序列,结合区域资料讨论了变形事件的大地构造背景.研究表明矿区发育中-下二叠统九十道班组灰岩、上二叠统那益雄组碎屑岩、上三叠统结扎群甲丕拉组碎屑岩和上三叠统结扎群波里拉组灰岩4套地层系统,二叠系与三叠系之间为不整合接触,局部被近南北向逆断层代替.北西向逆断层横亘矿区,断层上盘三叠纪碎屑岩和灰岩整体北倾,断层下盘三叠纪岩石被左右两条走滑断层夹持向南挤出.在图面和露头尺度上矿区叠加褶皱明显,南北向剖面上多见紧闭的倾伏褶皱,近东西向剖面上则为开阔水平的斜歪褶皱,表明南北向剖面上观察到的是已被叠加的早期褶皱,为矿区第一期变形,其形成与三叠纪末古特提斯洋盆闭合有关.始新世晚期印-亚大陆碰撞地壳缩短形成矿区第二期构造,即北西向逆断层和褶皱叠加.第三期近南北向逆断层可能形成于始新世末,与印-亚大陆碰撞引起的侧向旋转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