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5篇
地质学   9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中国砷矿成矿规律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烨  孙小虹  唐尧  王莹  郑厚义  宋崇宇 《地质论评》2015,61(Z1):806-807
  相似文献   
83.
<正>始新世末期至更新世末期,是华南氧化锰矿的大规模成矿期(李建威等,2008)。在温暖潮湿的古气候条件下,含锰源岩在表生地球化学作用下形成次生氧化锰矿,广泛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和福建等省区。湘南的蓝山盆地是氧化锰铁矿的重要矿集区之一。湘南中晚泥盆世蓝山盆地,地处华南构造区"灵山一衡阳台盆"的北段,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和第二隆起带的过渡地带,加里东褶皱带和海西-印支褶皱带的复合部位,属扬子板块边缘裂谷带拉张环境  相似文献   
84.
通过对宜昌磷矿矿区内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等影响区内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因素的发育现状及现有防治的调查研究,并分析了地震、降雨、露天和地下开挖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得出结论有:1崩塌及其隐患(危岩)是宜昌磷矿最主要的地质灾害,其次为地面塌陷和地裂缝,滑坡和泥石流较少。2地下采空区变形是引发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的主要原因,也是引发崩塌危岩的重要原因;泥石流以沟谷型泥石流为主,采矿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可作为泥石流的物源,采空区回填、修建拦渣坝是预防其充当物源的主要措施。3影响岩质边坡稳定的因素包括地质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等。4露天开挖时,在坡角不变时,稳定性系数随坡高的增大而减小;开挖高陡边坡所能形成的最大坡高约为460m。5当巷道位于边坡内部时,随着开挖范围的扩大,稳定性系数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85.
86.
对乌石峰和德尔尼蛇绿岩玄武岩单元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分析,发现其形成环境存在某些共性又有区别。通过稀土配分图和构造环境判别图,初步认为乌石峰蛇绿岩代表的是不成熟洋壳环境,而德尔尼蛇绿岩代表的是典型的快速扩张的洋中脊环境,两蛇绿岩带同属古特提斯多岛洋构造体系,但其发育程度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87.
段凯波 《地质与勘探》2012,48(2):406-414
[摘 要] 中扬子中侏罗统主要散布于中扬子前陆盆地各次级盆地中,应用现代沉积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结合露头岩性、古生物、沉积相分析等手段,发现中侏罗统主要为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或扇三角洲以及滨浅湖沉积体系,在不同区域,分别以花家湖组、沙溪庙组和千佛崖组地层命名。不同区域层序特征既有差异,又存在相似性。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将花家湖组、沙溪庙组和千佛崖组分别划分为4 个、4个和2个三级层序,局部地区还可细划四级层序,整个中侏罗统大致相当于1个二级层序。此层序地层格架的形成主要是受构造因素控制,即印支期以来中扬子地区发生强烈的构造变形和运动而形成复杂的盆山耦合体系,层序横向展布和纵向叠加于前陆盆地中。  相似文献   
88.
汶川8级地震造成当地极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震后次生地质灾害又给灾区规划重建带来严重影响.本文分析了汶川震后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以流域为单元,选用改进后的震后泥石流总流量计算公式,以泥石流物源总量与沟床比降为评价因子,建立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对57条潜在泥石流沟进行了危险性评价.实地调查及相关资料验证表明,评价结果与实际较为吻合,具有较强实用性,可为汶川灾后重建规划与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9.
通过对北票市台吉营子矿区含水层、断裂构造带特征及地下水补、径、排条件、水文地质参数及矿坑充水因素的分析,认为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确定了水文地质单元边界条件模型,采用水平集水建筑物涌水量计算公式、管井涌水量公式、比拟法计算公式和大井法计算公式等方法对斜井、竖井和深、浅开拓水平涌水量进行了预测,并根据矿山实际情况提出了矿坑防治水措施,为矿山的下一步建设和开采提供了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90.
通过对内蒙古中部新发现的冰臼特征研究,认为该冰臼群为第四纪冰川遗迹。冰臼分布在海拔高度2005~2033m地势平缓开阔山顶部,发育于中生代中三叠世浅黄色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体之上,岩石完整坚硬,冰臼分布较为集中,其形态可分为圆形和不规则形两大类,口宽0.1~1.2m,深0.1~0.3m,形态规则,部分冰臼发育出水口和水流侵蚀槽,其方向不受风向的制约。通过与周边发现的冰臼群对比研究,形态特征基本一致,只是本区冰臼群发育的海拔高度更高,规模较小,但部分冰臼形态更加完整,水流冲刷、流动痕迹明显,符合冰臼的一般特征。总体看,本区冰臼的形成是在厚层冰层消融阶段长期受冰川融水冲刷、研磨作用所致。结合周边冰川遗迹发育情况,认为内蒙古、河北一带第四纪发育过较大规模冰川,可能具大陆冰川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