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35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沉积物中氮的赋存形态直接影响其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进程、途径和贡献大小,探究沉积物中不同氮形态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对研究氮的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以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表层沉积物和柱状沉积物,采用分级浸提法提取不同形态的可转化态氮进行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中总氮(TN)质量分数在1 149.0~1 690.6 mg/kg之间,总可转化态氮(TTN)的质量分数在464.6~647.5 mg/kg之间,二者均呈现出从上游至入海口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布特征;4种可转化态氮中强氧化剂浸取态氮(SOEF-N)与TTN呈显著正相关,也是最主要的氮形态存在形式。通过沉积物C/N比值分析可知,研究区有机质主要来自污染物的大量排入,东寨港红树林柱状沉积物中TN与含水率、TOC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氮与有机质具有相似的来源。   相似文献   
82.
黔东北沿河县位于中扬子地区,分布有众多低温热液矿床,构造上位于加里东期前陆盆地的隆后带,是研究盆地物源-构造响应的良好场所,然而在中扬子的大部分地区,奥陶纪地层序列多以碳酸盐岩为主夹泥质岩,因而从岩性上制约了碎屑锆石年代学等定量分析手段的开展。近来,笔者注意到沿河县及周边地区下—中奥陶统湄潭组(O1-2m)为泥岩、灰岩夹(钙质)砂岩,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湄潭组碎屑锆石年龄大于1.0 Ga的锆石仅8颗(占12%)且未形成峰值,最年轻一组谐和年龄的加权平均值((457.8±8.1)Ma)与该组沉积上限十分接近,反映湄潭组碎屑主要来自新隆升的物源区,且具有相对较高的沉积速率。根据年龄的分布和特征峰值,可分为5组:~461 Ma(Ⅰ)、~580Ma和~606 Ma(Ⅱ)、~722 Ma(Ⅲ)、~865 Ma(Ⅳ1)和~936 Ma(Ⅳ2),其中Eu正异常的锆石集中分布于第Ⅰ组(占62%),而在第Ⅱ组和第Ⅳ2组中缺失,结合稀土元素等的分析,认为其物源主要分为3部分,第Ⅰ组、第Ⅱ组和第Ⅳ2组、第Ⅲ和Ⅳ1组,分别主要来自3个不同的物源区,分别对应黔中隆起、扬子西缘康滇古陆(另有少量来自扬子东南缘—华夏地区)、武陵—雪峰隆起。此外,第Ⅰ组年龄450~511 Ma范围内发育了高达73%的热液锆石,与区域低温热液成矿时间对应,认为其形成是物源区流体的活跃导致的,可能与奥陶纪区域构造体制从伸展到挤压的转换有关,暗示此时加里东运动已经开始波及中扬子沿河地区,但主要表现为热液活动,并没有发生大规模岩浆作用。  相似文献   
83.
以1∶5万水文地质调查兴山县幅内的白龙泉为例,介绍了如何在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基础上,综合利用地球物理勘探、示踪试验、同位素测试等手段,查明岩溶泉的成因,并对其水文地质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多手段查明岩溶泉成因的应用进行了探究。裂隙测量等基础地质调查测得了研究区代表性含水岩组的裂隙发育程度,为岩溶发育规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地球物理勘探确认了白龙泉的补给径流区中存在岩溶径流管道;示踪试验数据可分析岩溶径流管道的管道结构;而同位素测试则从水化学角度佐证了上述方法所得的结论。技术方法可以为南方岩溶大泉或地下河的水文地质调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经验。  相似文献   
84.
<正>二道河矿区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中北段,为近年该区新发现的一处中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其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兴蒙造山带东部。矿区地层主要为奥陶系裸河组(O2-3lh),侏罗系塔木兰沟组(J2tm)、满克头鄂博组(J3mk),构造为北东向,北西向和近东西向,其中北东向断裂构造为本区容矿构造,矿区岩浆活动主要为中酸性侵入岩和火山岩,与成矿关系较为密切的为燕山期的中酸性侵入岩。矿体多呈透镜状、似层状、脉状,受北东向断裂以及中酸性岩体与围岩接触带控制。矿床成矿期成矿阶段划分为矽卡岩期(早矽  相似文献   
85.
<正>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成矿区带,目前的研究显示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北侧找矿效果较好,已取得较大的突破,发现的矿床多为大型斑岩铜多金属矿床。而南侧主要以中小型的矽卡岩型矿床为主(少数为斑岩型),勘查评价工作一直进展不大。舍索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该成矿带的南侧,即西藏申扎县雄梅乡政府所在地南4 km处,大地构造位置属昂龙岗日-班戈岩浆弧。该矿床铜矿(化)体主要产于花岗闪长岩体与郎山组碳酸盐岩地层接触带上的矽卡岩、大理岩层间破碎带及顺层  相似文献   
86.
造山带非史密斯地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造山带一般都经历了多期板块裂解与拼合的复杂演化过程。造山带地层体在造山带洋盆会聚、俯冲消亡和陆内造山阶段,发生过强烈的构造搬运和构造混杂。俯冲带在消减板块下潜过程中,盆地中先前在重力机制下形成的原始浊积岩和远洋沉积(基质)、同沉积滑塌岩块,与先前在热力机制下形成的蛇绿岩和火山弧,与早先裂解的陆壳碎片等最终一并带入俯冲带内遭受剪切,发生构造混杂,由这种混杂作用形成的地层体通常由经强烈构造剪切作用的基质(浊积岩和远洋沉积)和混入的多种外来岩片(块)构成,是造山带非史密斯地层研究的主体。对造山带非史密斯地层,要针对基质和外来岩片(块)分别进行划分、对比研究。特别对基质中的外来岩片(块),要进行物态、时态,相态、位态、变形和变质历程的精细解剖与研究。通过造山带非史密斯地层研究,建立造山带地层系统理论模型,恢复造山带形成和演化历程。  相似文献   
87.
建筑场地填土边坡的优化设计是边坡安全与风险评价的关键问题。根据场地工程特点,提出了以最小期望造价为目标函数的填土边坡优化设计模型,构建了模型的主要设计变量和约束条件;指出优化设计模型应与建设规划衔接、应考虑设计参数随机分布以及设计方案适用性。以广西平乐县二塘锰矿区建筑场地整平工程为例,通过优化设计模型的分析,得出了不同高度填土边坡的最优设计坡角和单位工程的最小期望造价,发现填土边坡的工程造价与设计坡高呈线性正相关关系,最优坡角与设计坡高之间为负指数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8.
东天山-北山镁铁-超镁铁质岩特征、成矿意义及构造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天山-北山地区镁铁-超镁铁质岩体成群成带分布,明显受区域内主干断裂控制,主要分布于东天山、中天山地块和北山裂谷。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与Cu-Ni矿化密切相关,小岩体成大矿为普遍现象。含矿岩相多集中在橄榄辉长岩、角闪橄榄岩、辉橄岩和各岩相接触带上。岩体低Ti高Mg,高m/s和m/f是评价其含矿性的良好指标。SrNd同位素显示镁铁-超镁铁质岩体整体上源于亏损地幔,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同化混染作用,中天山和北山地区较东天山地区混染程度较小。成岩成矿集中在早二叠世约280 Ma,指示其可能是统一地球热力学的产物。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的构造背景复杂,争议较多,单一的构造背景不能解释所有问题,后碰撞伸展和地幔柱的共同作用可能诱发大规模成岩成矿事件。  相似文献   
89.
班公湖地区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蛇绿岩出露完整,火山岩类型多样,但一直缺少高精度年龄约束。本文报道了西藏班公湖地区卜垄蛇绿混杂岩中火山岩的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数据。研究结果表明:火山岩中锆石结构和Th/U比值都显示其为岩浆成因,锆石U-Pb年龄163.9±0.7 Ma(MSWD=1.06)代表火山岩形成时代。岩石亏损轻稀土元素,暗示岩浆源于亏损地幔;同时显示富集K、U、Th、Ba、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及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的岛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与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之上伸展环境的岩浆岩类似。结合区域构造背景研究,认为火山岩形成于弧间盆地或弧前盆地,岩浆起源于亏损地幔,一定程度上受到板片俯冲脱水和陆壳的影响;蛇绿岩属于SSZ型蛇绿岩,是中晚侏罗世班公湖-怒江洋盆北向俯冲的产物。  相似文献   
90.
滇西剑川盆地剑川组火山事件的定年和古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琼  徐亚东  张克信  吴旌  郑国栋  曹凯  王国灿  戴婕 《地质学报》2018,92(10):2096-2105
通过对剑川组顶部凝灰质砂岩和底部晶屑凝灰质火山角砾岩进行U- Pb锆石测年,结合前人对剑川组内部侵入的花岗岩脉体的数据,本文限定剑川组火山事件发生于36.23±0.88~35.46±0.76Ma,为始新世晚期蔡家冲期。剖面上段发现丰富的孢粉化石,反映该时期剑川盆地周缘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植被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结合化石的最近亲缘类型的海拔、年均温和年降水量数据,进行共存分析得出始新世晚期剑川盆地的海拔在1900±100m,年均温在13.3~14.9℃,年降水量在863.3~1344mm。综合对比分析古生物化石、氧同位素、火山事件和构造热年代学数据,反映始新世晚期受印度和欧亚板块碰撞的影响,滇西地区具有显著的地势差异,高海拔可达2000~2700m,而低海拔可降到1200m以下,甚至接近海平面,并伴生一系列拉分盆地的形成和强烈的火山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