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27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探讨了用CePO4共沉淀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CoSO4溶液中的痕量Fe3 。共沉淀效率受pH、Ce(NO3)3和H3PO4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溶液pH为3.0~4.0时,CePO4能够定量共沉淀CoSO4溶液中的Fe3 。对于20mL的样品溶液,方法的检出限为24.8μg/L,铁的加标回收率为101.7%。方法用于CoSO4试剂中Fe3 的测定,6份样品测定的RSD<5%。  相似文献   
82.
内标和快速共沉淀-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盐中的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以(2-吡啶偶氮)-2-萘酚-Ni(Ⅱ)为共沉淀体系,以Mn(Ⅱ)为内标,在pH=9.0的条件下快速共沉淀分离富集食盐中的痕量Cd。当试液为100mL时,方法的检出限为5.7μg/L,加标回收率为96%~101%,相对标准偏差(RSD,n=6)〈5%,基本消除了基体干扰。  相似文献   
83.
计时电位溶出法同时测定样品中铜和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新玄  余耀东 《岩矿测试》2000,19(2):106-108
探讨了以预镀汞膜破碳电极为工作电极,同时测定锑类金属及其氧化物和硫化物中铜、铋的计时电位溶出法的适宜条件;试验了酸介质和常见元素对测定的影响;选择了仪器的最佳工作条件。结果表明,在0.1mol/LHC1-0.01mol/L抗坏血酸底液中,相对饱和氯化钾甘汞电极,铜与铋的溶出峰电位分别为-0.20V和-0.10V,分辨效果较好。在测定条件下,铜和铋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300ug/L和0~80ug/L  相似文献   
84.
印度深水油气的勘探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使海上油田钻探和生产技术在过去50a发生了显著进步 ,导致1947年在墨西哥湾水深20英尺处安装了第一个海上平台 ,随后深浅海区在确定、开发和利用新、老油田的方法上取得了巨大进展。随着技术的发展 ,深水定义也随时间发生了变化。20世纪70年代深水界限为100m ,到80年代晚期则为300m。遥控器(ROVs)和电子遥控系统的发展将深水的范围扩展至现今的3000m。现已在世界数个深水地区发现了油气储量。过去8a在墨西哥湾水深500~1800m圈定储量超过50亿桶 ;在巴西的Campos盆地 ,…  相似文献   
85.
年丰  杨于杰  王伟 《遥感学报》2011,15(4):687-695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技术对微波定标源表面物理温度分布进行了仿真,解决了现有测温手段难以对小尺寸定标源尖劈进行高精度温度测量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定标源等效输出物理温度的评定方法,并给出测温电阻埋设深度的建议值,从而有效减少测温电阻测量值与定标源等效表面物理温度值的差值,给出定标源输出亮温度不确定度小于0.5 K的合理评定结果,提高了微波辐射计定标系统的精度评估水平。  相似文献   
86.
秦岭南麓汉江流域上游地区分布着厚达二、三十米的黄土堆积,与秦岭以北地区黄土相比差异明显。汉江流域黄土中的钙结核分布十分广泛,钙结核内壁附着纯净致密的碳酸盐晶体,而秦岭以北黄土钙结核中却少有碳酸盐晶体析出。铀系不平衡测年是一门发展成熟、测年精度高、测年范围相对较广的第四纪重要测年方法,本文尝试利用铀系测年法对汉江流域上游柳陂黄土剖面钙结核样品内的碳酸盐晶体进行了铀系测年分析。柳陂剖面厚约17 m,可辨认出多层古土壤与黄土地层。自柳陂剖面中下部获取的4件钙结核样品测年结果分别为距今115.57±0.66 ka、130.15±0.65 ka、303.97±14.47 ka和356.40±11.60 ka,随着地层深度增加,^230Th年代增长,且与磁化率揭示的土壤地层序列基本一致。所以初步推断柳陂黄土剖面的地层序列为S1、L2、S2-I、S2-II、L3和S3。研究表明,秦岭南麓钙结核的^230Th年龄可为黄土地层的独立定年提供重要参考。根据碳酸盐钙结核形成机制,认为钙结核中碳酸盐晶体的^230Th年代能够指示相应黄土地层的最小年龄。  相似文献   
87.
正六盘山,古代盘道六重始达山顶,故名六盘山。广义六盘山脉地跨陕甘宁三省区,南起陕西省宝鸡市,隔渭河与秦岭遥遥相对,跨甘肃省陇县、华亭县,进入宁夏境内,最北至海原县境内。山分两列,南北走向,是陕北黄土高原和陇西黄土高原的界山,渭河与泾河的分水岭。既是关中平原的天然屏障,又是北方重要的分水岭,黄河水系的泾河、清水河、葫芦河均发源于此。狭义六盘山位于宁夏境内。六盘山  相似文献   
88.
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作为重要的植被生长状况植被指数,对其进行有效实时监测具有重要科学意义。选择4个大陆板块边界观测网(plate boundary observatory,PBO)观测站的GPS信噪比观测值,提取反射信号信噪比并计算归一化振幅,通过与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NDVI产品时序频谱特征的相关性分析,建立GPS反射信号植被指数线性反演模型和BP神经网络反演模型。分析发现:GPS反射信号信噪比归一化振幅与NDVI指数存在显著年周期性和季候特性,NDVI线性反演模型相关系数均约为0.7,均方根误差处于0.05~0.09之间,BP神经网络反演模型相关系数提高了约5%。利用GPS反射信号反演NDVI变化趋势具有可行性,为获取高时间分辨率、低成本的NDVI指数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89.
田培  贾婷惠  平耀东  许盈  王哲  刘目兴 《热带地理》2023,(11):2216-2228
揭示鄂西北土壤侵蚀时空分异特征及成因可为该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借鉴。基于RUSLE模型定量分析2005—2020年鄂西北土壤侵蚀时空分异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进行土壤侵蚀时空格局的主导因素和多因子间度量交互耦合程度的定量归因研究。结果表明:1)鄂西北2005—2020年土壤侵蚀强度整体持续下降,15年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下降了16.3 t/(km2·a);整体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占总侵蚀面积的93%)。2)不同坡度下土壤侵蚀强度不同,8°~25°地区以中度、强烈和极强烈侵蚀为主(侵蚀占比为55.4%);>25°地区,65.6%的面积受到强烈及以上等级的高强度侵蚀。3)坡度和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土壤侵蚀的主导因子,二者共同作用对土壤侵蚀的解释力(q=0.479)均优于单因子。4)坡度>35°、高程在500~800 m、年降雨侵蚀力在4 950.55~6 378.09 MJ·mm/(hm2·h·a)且以耕地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区域均被识别为高风险侵蚀区。  相似文献   
90.
针对融媒体时代对气象服务产品加工个性化、准实时、智能化新诉求,以SOA架构组件式开发思想为指导,归纳气象服务产品加工业务共性,提出一套集成应用WebGIS、并行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气象服务产品自动化加工解决方案。利用组件开发和工作流引擎技术,搭建面向服务体系架构的产品加工模型装备框架,对产品加工组件进行模型编排,实现无须编程情况下的产品加工模型快速构建;利用基于分布式架构的加工服务器集群技术,搭建加工服务器集群环境,对产品加工模型服务进行发布和管理,实现产品加工任务的秒级高并发处理;利用基于消息和定时机制的加工任务调度技术,开发了产品加工任务调度器,通过设置消息主题和定时计划策略,实现加工任务参数智能解析和适配应用,统一协调触发各加工模型服务进行自动化作业。智能化气象服务产品自动加工系统自业务化运行以来,在加工效率、美观性和扩充性等方面表现出很好的应用价值。以温度、降水、风速、相对湿度全国实况格点服务产品加工为例进行实验,加工耗时由797 s缩减至14 s,效率提高50倍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