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85篇
  免费   1704篇
  国内免费   3398篇
测绘学   610篇
大气科学   8525篇
地球物理   554篇
地质学   1000篇
海洋学   1282篇
天文学   339篇
综合类   311篇
自然地理   666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26篇
  2022年   267篇
  2021年   341篇
  2020年   271篇
  2019年   349篇
  2018年   248篇
  2017年   260篇
  2016年   250篇
  2015年   349篇
  2014年   534篇
  2013年   496篇
  2012年   479篇
  2011年   492篇
  2010年   509篇
  2009年   562篇
  2008年   578篇
  2007年   558篇
  2006年   486篇
  2005年   526篇
  2004年   475篇
  2003年   481篇
  2002年   507篇
  2001年   533篇
  2000年   392篇
  1999年   266篇
  1998年   337篇
  1997年   337篇
  1996年   329篇
  1995年   282篇
  1994年   328篇
  1993年   264篇
  1992年   242篇
  1991年   238篇
  1990年   173篇
  1989年   155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52年   2篇
  1941年   4篇
  1938年   2篇
  193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着重研究大地形对正压大气迭加在非均匀纬向基本气流上挑动演变的影响。用WKBJ方法推导了正压扰动的频率和频散关系以及波作用量所满足的方程。当基本流场定常且存在无限长的东西向山脉时,则有波作用量守恒。据此,获得了正压不稳定的必要条件:即在所考察的平面域内至少在某点或某些点上含地形效应的某一物理量等于零,扰动就可能得到发展。对波包动能的倚时变化的讨论得知,在无摩擦正压纬向非均匀基流的情形,地形对扰动动能并无直接影响,即导波和曳波分别在西风急流的南侧和北侧得到加强,并分别在西风急流的北侧和南侧强度减弱。扰动的发展由扰动的结构所决定。导波和曳波的波长缩短总伴同其轴线倾向于东西向相联系,而它们的波长伸长总是与其轴线倾向于南北向同时发生。还指出,正压扰动的加强(或减弱)与波长的伸长(或缩短)不是必然的联系,它的成立是有条件的。  相似文献   
82.
当宇宙射线的带电粒子流通过地球大气圈上层时,发生了氧和氮原子的裂变,并形成了^10Be同位素.这个过程的强度不仅与宇宙射线的数量有关,还决定于地球磁场的状态,因为地球磁场的减弱允许大量的带电粒子透入大气圈的深处.  相似文献   
83.
热带西太平洋海-气热量交换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迪生 《海洋学报》1995,17(4):41-54
本文根据TOGA研究计划第1、2、3、8共4个航次考察结果,对热带西太平洋海-气热量交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6-1987年埃尔尼诺事件发生前,热带西太平洋海-气热量交换非常强烈,埃尔尼诺事件发生后,海-气热量交换反而减弱;在台风环流内,海-气热量交换也非常强烈.热带西太平洋对大气加热场的变化与海表面温度的变化并不一致;1986-1987年埃尔尼诺事件发生时,不但中太平洋水温异常增暖,同时西太平洋西部洋域表层水也在增暖;热带太平洋信风的加强对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的建立和热带太平洋西风的爆发导致1986-1987年埃尔尼诺事件的发生似乎是至关重要的,西风爆发首先出现在中太平洋热带海域,然后逐渐往西扩展;西太平洋热带海域主要以潜热的方式把热量输送给大气.潜热加热效应在低纬度热带海洋上的极大值均与热带天气系统的活动有紧密联系.大气主要是从热带西太平洋洋域获得热量.  相似文献   
84.
南中国海定常环流的一种模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南海是我国沿海最大最深的海域,中外学者曾作过一些研究。徐锡祯等用动力计算方法研究了南海的水平环流,首次给出了整个南海海域四个季度各层次的平均密度流图(如图2A、2B均引其动力计算结果)。该文给出的500米层(即中层)的环流与表层基本一致,并说明了南海环流有着较大的深度,至少在800米层的深度上,环流运动依然清晰可见。其动力计算的速度零面选为1200分巴。  相似文献   
85.
热红外波段大气透过率和程辐射的估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对M ONTRAN模型内嵌6种大气模式的主要特性差异进行分析,并以中纬度夏季大气模式为例,分析了主要参数(如水汽、臭氧以及气温等)对估算热红外波段大气透过率和程辐射的影响。论文最后对利用探空数据构造完整大气模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6.
北大西洋海流是大洋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热带的热量从墨西哥湾传输到北大西洋北部。这些热量被释放进向东移动的气团中,极大地改善了欧洲北部的冬季气候。我们通过模式模拟预测出:随着CO2浓度的持续增加(IPCC第3个评价报告:气候变化,2001),下个世纪的大洋循环会极大地减弱。自从20世纪60年代早期以来,我们开始观察到由于来自Nordic海的流量减少,北大西洋北部的海水不断淡化(Hansen等,2001;Dickson等,2002)。  相似文献   
87.
夏、冬两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悬浮物的分布特征及其沉积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2001年7~8月 ,2002年1月两个航次的悬浮物浓度资料 ,并参考其它水文参数 ,简要分析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悬浮物的分布特征 :无论夏季还是冬季 ,长江入海悬浮物总是向东南方输运 ;冬季由于再悬浮作用显著 ,悬浮物浓度明显高于夏季 ,且南北分布范围也明显增大 ,垂向分布均匀。同时采用数值模拟的海流流速值和观测的悬浮物浓度值计算悬浮物的断面通量 ,并最终得计算区悬浮物夏、冬两季的沉积量 ,夏、冬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悬浮物的沉积量分别为0.79×108t,1.44×108t。  相似文献   
88.
本文采用1985年12月12日至1986年2月8日“向阳红14”号调查船在太平洋调查所获海洋水文气象资料,计算了四种热交换量。结果表明:海-气热输送与天气系统和海洋水文条件关系密切。冬季,在各种天气系统条件下西太平洋及中太平洋的大气主要是从海洋得到热量,其中以黑潮流经的海域最为明显,而热交换的方式主要是海洋以潜热的形式把热量输送给大气。  相似文献   
89.
90.
李孟植 《海洋预报》2007,24(3):40-45
利用气象海洋数据资料和卫星遥感图片,分析研究了2005年第16号热带气旋"韦森特"(VICENTE)的特征,从最先的初始扰动到自身环流的分裂发展重组过程,以至当时周围相对应的大气环流,发现该热带气旋活动过程具有很多特性。对其移动过程进行的综合分析表明,只要存在合适距离等一定有利的条件,弱的两个涡旋之间完全可以发生强的作用力,高空辐散场的抽气作用对气旋的发展有极好的作用,所得的结论可对今后的预报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