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8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黑龙江五常地区土壤肥力及环境健康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农业用地的角度,以地球化学为主要手段,对黑龙江五常地区的土壤肥力指标及环境健康指标进行了筛选,并对其中各元素指标的地球化学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参考1990年出版的《中国土壤元素背景》以及依据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得出结论:五常地区土壤中有机质及植物所必需大量元素中N、K、C、Mg、S的含量相对于全国土壤(A层)背景值较为丰富, P、Ca较缺乏;对Hg、Pb、Zn、Cu、As、Cr、Ni重金属元素进行综合评价, 99%以上的土壤达到了一级标准;必需微量元素中Fe、Mn相对于全国土壤(A层)背景值较为丰富,B、 Mo、Zn、Cl较为缺乏。  相似文献   
82.
胶东招平断裂几十年来黄金产量一直位居全国首位,但近十年没有大的找矿成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多数人认为破头青断裂为招平断裂北段的主干断裂,忽略了对九曲蒋家断裂的找矿。近年来在水旺庄矿区取得深部找矿突破,新增金资源量170余吨。通过水旺庄矿区大量深部钻孔配合地表实测剖面及区域调查研究等手段,系统揭露了控矿断裂深部形迹,揭示了九曲蒋家208断裂与招平断裂的空间关系。按照以往招平断裂尖灭于龙口市颜家沟村的认识分析,尖灭位置距水旺庄矿区直线距离仅1.9km,招平断裂北段的找矿空间已不大。明确了九曲蒋家208断裂为招平断裂北段主干后,招平断裂北段再次展现出巨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83.
天山造山带与准噶尔盆地壳幔过渡带 及其动力学含义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0  
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对天山造山带与准噶尔盆地壳幔过渡带的反射波进行处理,获得了来自各个爆炸点壳幔过渡带反射波走时曲线.计算结果表明,沙雅-布尔津地学断面的壳幔过渡带根据其特点可以分为三段塔里木盆地北缘、天山造山带与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壳幔过渡带比较简单,主要由一级间断面构成;准噶尔盆地的壳幔过渡带也比较简单,除个别地段外皆以一级速度间断面过渡;天山造山带(尤其是北天山)的壳幔过渡带十分复杂,它由7~8个薄层叠合而成,层厚度2~3km不等,层速度高低相间,总厚度近20km.天山造山带与准噶尔盆地壳幔过渡带的结构特点及其两者之间的差异特征是天山造山带地球动力学"层间插入消减"模型建立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84.
基于穆棱河-兴凯湖平原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土壤养分元素数据,参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DZ/T 0295—2016),采用单指标评价法对研究区土壤养分进行分别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全氮、全磷、有机质、硫、锰、钼、氧化铁以丰富—较丰富为主,全钾以三等适中为主,研究区缺乏氧化钙、氧化镁、硼、锌、铜.土壤养分综合指数显示,穆兴平原土地以丰富(一等)及较丰富(二等)为主.发现了富硒土地资源面积344 km2,土壤中硒含量在0.4×10-6~0.79×10-6之间,平均值为0.44×10-6,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07%.  相似文献   
85.
86.
储层的孔隙发育对煤系"三气"的赋存和运移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压汞实验、氮气等温吸附等方法对研究区黔普地1井龙潭组的煤、泥页岩、砂岩系统开展孔隙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煤、泥页岩、砂岩平均孔隙度之比为1∶0.176∶0.249,具有典型的低孔低渗特征。压汞研究发现,煤岩的孔径要大于泥页岩和致密砂岩,渗透性能也更好。液氮等温吸附分析也显示煤岩的孔径明显大于泥岩和致密砂岩,且具有更大的孔隙体积。氮气吸附曲线总体呈现反S型,样品在吸附氮气的过程中发生了毛细孔凝聚现象,样品孔隙呈开放状态,孔隙结构具有一定的无规则孔特征,以两端开口的圆筒孔及四周开放的平行板孔为主,微孔隙内各个孔径阶段的孔隙均比较发育,连通性好,有利于天然气运移。  相似文献   
87.
284东矿区位于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北部,区内自发现金矿化以来,一直为民间开采,地质勘查无较大突破。本文通过研究以往地质资料以及野外地质踏勘,发现284东矿区以往勘查中可能存在漏矿现象,进而对已施工钻孔进行样品补取、分析,证实炭质千糜岩层为含金层位,新探获矿体走向长500m,最大斜深500m,金矿床规模达到中型。含炭千糜岩层位严格受布尔罕特敖包逆断裂(F9断裂)控制,总体沿岩体和地层接触带分布,蚀变带分带特征明显;具有高极化率、低电阻率的特征;区内金、银、铜、镍、铅丰度高、分异性强,Au、As组合高背景区呈北东向带状展布,与主控矿断裂一致,推测与含矿热液沿裂隙迁移、富集有关。通过对地质、物探、化探特征的综合分析,建立了284东金矿区综合信息找矿模型,提出地质找矿主线,为后期找矿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8.
东北地区黑土退化地球化学指示与退化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东北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分析探讨了黑土不同退化类型的地球化学指标变化,并与20世纪80年代对比分析了黑土下降的面积和强度.结果显示,有机质下降和盐碱化是黑土退化的关键因素,在有机质缺乏区和碱性土壤区,土壤C/N值均小于10.0,且全氮、全磷、全硫、有机碳等指标间呈现弱相关性,而代表黏粒的铝、铁氧化物或指标与易被这些物质吸附的微量元素仍保持“生命共同体”特点.对比海伦及公主岭地区不同时期土壤锌、钼等微量元素含量,显示锌、钼等微量元素含量10年来均明显下降,表明在黑土有机质流失以及土壤盐碱化过程中土壤全氮、全磷、全硫以及锰、锌等营养元素在一定程度上随之流失.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松辽平原区土壤有机碳减少面积达54.45%,有机碳减少了131 Mt,其中向大气释放碳数量为26.2 Mt.在开垦相对较晚的黑龙江省,黑土有机碳下降程度最强,由北向南随着开垦程度增强,有机碳下降程度反而相对较小,体现随着开垦程度增强,有机碳不断趋于平稳的过程.通过统计及对比研究认为,在研究黑土退化及黑土开发保护过程中既要重视人为活动导致的土壤养分流失,也要重视黑土向强酸、强碱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89.
贵州西部晚二叠世玄武岩顶部新发现的“古陆相沉积型”稀土资源具有富矿岩系分布广泛,连续性好的特点,其厚度在2~16 m之间,平均品位为0.12%~0.15%,最高可达1.60%。作为一种全新的稀土矿床类型,相关研究较为薄弱,含矿的岩性组合和沉积相带尚未明确,阻碍了成矿理论的研究和该地区的找矿预测。本文在收集大量基础地质资料与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野外调查与微量元素测试结果,对该套富稀土岩系开展了沉积相分析。研究表明,贵州西部玄武岩顶部富稀土岩系从下往上由3个岩性段组成,即铁质岩段、铝质岩段和宣威组底部的碎屑岩段。其中,铁质岩段为残积平原相、铝质岩段为湖泊相、宣威组底部的碎屑岩段为河流-三角洲平原相。由此提出富矿铝质岩段为“隆凹相间”的古地形地貌控制下的湖泊相沉积,并识别出了铝质岩段沉积期贵州西部由西往东分别为湖泊-隆起-湖泊-潮坪的沉积格局,从而建立了峨眉山玄武岩经风化剥蚀基底形成-湿热气候湖泊沉积-河流发育3阶段稀土岩系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90.
研究目的】典型黑土地分布区土壤硒自然禀赋、成因来源、生态环境效应及人体健康评价为健康地质研究焦点,开展双阳河流域土壤-作物-人体系统中硒迁移与累积的定量研究,对黑土地富硒农产品开发和地方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测定成土母质、土壤、大气降尘、灌溉水、作物籽实和人发等多介质硒含量,运用GIS、SPSS软件对测试结果统计分析及评价。【研究结果】划定富硒土地46.4 km2,主要沿双阳河及其支流分布;硒以人为成因为主,主要来源于大气降尘补充,输入通量为0.21~1.47 kg/km2 · a。土壤、大豆、水稻、玉米和人发硒含量均值为0.305 mg/kg、0.0352 mg/kg、0.0287 mg/kg、0.0198 mg/kg和0.145 mg/kg;作物对土壤硒的富集系数(0.120)远小于1,人发对作物硒的富集系数(4.834)大于1,揭示人发对硒具有较强的浓缩和放大作用,硒在土壤-作物-人体系统中的迁移与积累呈“V”字型模式。【结论】土壤硒含量整体为足硒或富硒,无硒潜在环境风险。大豆、水稻富硒占比为28.4%、9.4%,未发现硒超标情况,无生物硒中毒风险。人发硒含量明显低于参考值0.20~0.60 mg/kg,人体处于缺硒状态,随年龄增长呈递减趋势,可能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应引起地方相关部门关注。创新点:基于系统的生态地球化学数据,运用统计分析学原理,开展典型黑土区土壤-作物-人体系统中硒迁移与积累研究,为富硒农产品开发和地方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