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67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2010年夏南极半岛邻近海域的浮游植物群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10-01-02农业部首次南极磷虾探捕所获的浮游植物网采样品,分析了2010年夏季南极半岛以北南大洋海域的浮游植物群落.鉴定浮游植物27属49种,硅藻是主要的浮游植物类群.总细胞丰度变化在387~1.04×107个/m3,平均9.51×105个/m3,在南奥克尼群岛以北的海域出现高值分布.优势种为南极海毛藻(Thalassiothrix antarctica)、裸甲藻(Gymnodinium sp.)、角毛藻(Chaetoceros sp.)、细条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lineola)、克格伦拟脆杆藻(Fragilariopsis kerguelensis)、蛇形角毛藻(Chaetoceros criophilus)、无刺环毛藻(Corethron inerme)和短拟脆杆藻(Fragilariopsis curta).生态类型多为南大洋特有种.南设得兰群岛以西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程度较高.温度与积分叶绿素a、总细胞丰度皆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是影响调查区浮游植物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82.
83.
陈静  陆志波 《极地研究》2016,28(4):539-547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南大洋海冰变化已引起广泛关注,基于近35年来该区域海冰覆盖范围的时空变化规律,运用Pearson相关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多元厄尔尼诺指数(MEI)、海洋尼诺指数(ONI)以及臭氧空洞面积气候变化因素与海冰覆盖范围的关系。南大洋海冰呈1.1%(±0.6%)小幅度增长,近5年印度洋海域海冰增长最快。1—6月别林斯高晋/阿蒙森海域、6—9月和11月威德尔海域海冰的多年变化趋势均为负增长。在南大洋5大片区中海冰与气候变化因子的关系不同,其中ONI影响别林斯高晋/阿蒙森、威德尔、印度洋、罗斯海海域;MEI主要影响印度洋和罗斯海海域;臭氧空洞主要影响罗斯海和威德尔海域。海冰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84.
中国南极考察航线上气旋大风过程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使用“雪龙”号走航气象观测数据、SeaSpace极轨卫星云图、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研究了中国第19~34次南极考察航线上由南大洋气旋导致的气旋大风过程,分析了其发生数量及时间间隔、强度和空间分布等特征,探讨了气旋大风发生间隔与南极涛动的关系。南大洋气旋对中国南极考察航线影响频繁且强烈,气旋大风过程数量与航次时长呈显著正相关,平均而言每个航次出现约18(4)次气旋大风过程(强过程),平均每间隔6.5(30)天就出现一次;气旋大风过程中,过程风速平均达8级,最大可达12级。但气旋大风过程的数量、发生时间间隔、最大风速都存在较为明显的航次差异。气旋大风过程时间间隔与南半球夏季南极涛动指数呈负相关,且对于发生在55°S以南的过程负相关更为显著;南极涛动通过调整中高纬度风压带强弱,并影响气旋活动数量和活动区域,进而影响考察航线上气旋大风过程发生数量和频率。气旋大风过程可以发生在南大洋和极区内的任意航段,其中以45°~60°S绕极西风带内发生最为频繁,尤其易出现在气旋中心及其北侧与副热带高压配合产生的强梯度风区内。在4个重点考察海域中,由于阿蒙森低压的存在,阿蒙森海气旋大风过程和强过程发生最为频繁,其次是南极半岛海域,而普里兹湾和罗斯海气旋大风过程频率明显低于前两个海域,由于罗斯海最为偏南,不易受到气旋大风过程影响。  相似文献   
85.
海洋前沿     
1南大洋的碳吸收能力超出预期在南极洲周围的南大洋,深层海水上升到表层时可以吸收大量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携带这些二氧化碳再次沉入海底,直到几百年后再次上升。因此,科学家一直在密切关注南大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早期直接测量海水含碳量的研究认为,南大洋吸收的二氧化碳占所有海洋吸收量的40%以上。  相似文献   
86.
87.
<正>赫德岛和麦克唐纳群岛位于南大洋,距离南极大陆约1700千米,在澳洲西海岸珀斯西南约4100千米的海洋深处。有些岛屿是近南极大陆岛屿中唯一的活火山岛,被称为是"通往地球的窗口",意思是这些火山岛为科学家们提供了观察冰川地貌变化的机会。其中,赫德岛和麦克唐纳群岛又有着与众不同的保护价值,因为这里存在着世界罕见的原始岛屿生态系统,几乎完全没有外来的植物和动物物种,而且人类活动的影响也很少。赫德岛主要由一个叫"大本"的活火山构成,该火山的高度为2745  相似文献   
88.
这是一个难忘的南极夏季,濒临南大洋普里兹湾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的中山站随着2011年2月底中国第27次南极考察队圆满完成任务安全返航,这里又恢复了平日的寂静,就在撤离的1周前,他们完成了1个战略和战术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的漂亮行动。  相似文献   
89.
利用我国第26次南极考察航线上所采集到的气溶胶样品,分析了各水溶性离子组分的浓度、组成及存在形式.采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对各离子成分特征及其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阴阳离子总和接近于1,表明航线上空主要阴阳离子具有海洋气溶胶的代表性;CI-、Na<'+>、SO<'2-><,4>、NO<'-><,3>、Mg<'2+>是航...  相似文献   
90.
在中国第24次和第25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利用航渡表层水观测和普里兹湾定点观测,对颗粒有机碳(POC)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大洋表层水体的颗粒有机碳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表层水体POC的含量与营养盐和叶绿素a有着明显的相关分布趋势.南极水、亚南极水的表层POC浓度明显高于亚热带水和热带水,第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