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2篇
  免费   1271篇
  国内免费   1878篇
测绘学   49篇
大气科学   2059篇
地球物理   436篇
地质学   1824篇
海洋学   233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04篇
自然地理   14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201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221篇
  2019年   202篇
  2018年   193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187篇
  2014年   328篇
  2013年   270篇
  2012年   306篇
  2011年   265篇
  2010年   274篇
  2009年   306篇
  2008年   301篇
  2007年   293篇
  2006年   296篇
  2005年   315篇
  2004年   255篇
  2003年   215篇
  2002年   235篇
  2001年   241篇
  2000年   191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164篇
  1997年   151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143篇
  1993年   114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93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54年   2篇
  1948年   2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2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使用1961~2013年广西80个气象观测站的日降水资料和NOAA OLR、NCEP/NCAR风场、高度场再分析资料。结果表明:当MJO第10位相时广西降水偏多,第1位相时偏少,第2位相时偏多,第3位相时大部偏少的周期性分布特征。原因可能为副热带高压随着MJO向东移动而减弱东移,而且影响着中高纬度地区的波列分布和转播,当MJO对流位于第10、2位相时,形成的槽脊位置有利冷空气南下影响广西,使降水发生;在MJO对流所处位相向东移动过程中,当位于印度洋西部时孟加拉湾水汽输送到达广西最强,随着逐渐向东减弱,当位于第2位相以后,广西上空水汽输送来源转为南海地区。从不同位相来看,当MJO对流位相距离广西稍远时,MJO不同位相时哈德莱上升支的主要区别在上升气流高度略有不同和高空的强上升气流区分布范围不同。  相似文献   
82.
利用FINE ECMWF模式逐日分析场(0场)序列和10d预报场序列,使用气候学方法客观检验FINEECMWF模式对南海10米风速的预报能力,主要结果如下:(1)模式对南海10米风速具有较高的预报性能,并且不同季节和不同海区具有不同的预报性能.(2)随着预报时效的增加,均方根误差线性增长.不同季节均方根误差最小的是春季,其次是冬季,最大的是夏季和秋季.随着预报时效的增加,15°以北海区的误差增长最快.广东沿海西部海区、北部湾和海南岛西南部在各个季节各个预报时次都是相对大值区.(3)随着预报时效的增加,ACC逐渐减小.不同季节预报效果最好的是春季和冬季,其次是秋季,最差的是夏季.随着预报时效的增长,春季和夏季ACC的大值区主要出现在海区的南部,秋季的大值区分布在海区的南部和北部,冬季的大值区主要分布在海区的中北部.  相似文献   
83.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物理量等资料,对1319号台风“天兔”登陆减弱成低压环流后造成广西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兔”东部的偏南汽流将南海大量的水汽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广西上空为持续的暴雨产生提供充足的水汽条件,200hPa南亚高压为“天兔”残涡维持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强烈上升运动为此次暴雨产生和维持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地面冷空气、低压环流与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共同作用造成暴雨增幅.  相似文献   
84.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是影响东亚夏季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其年际变率受热带多个海区的海-气相互作用过程的调控。为明确影响夏季西太副高的关键海区及其影响机制,在总结最近十余年来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归纳出影响夏季西太副高年际变率的5个关键海区,包括赤道中东太平洋、热带印度洋、副热带西北太平洋、海洋大陆附近海区以及热带大西洋。阐述了这5个关键海区的海温异常影响西太副高年际变率的机制,并探讨了5个关键海区海温异常的形成机制。围绕夏季西太副高的年际变率,回顾了当前气候模式的模拟和预测研究的现状。最后,提出了本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85.
南海粘土沉积学的以往研究都认为粘土矿物主要是陆源碎屑提供,包括蒙脱石在内的粘土矿物都是在周边流域经风化作用形成后输入到南海,再经不同洋流的搬运作用而发生沉积,忽略粘土矿物在海底的自生成岩作用及海底火山物质原地风化作用的影响.然而.南海表层及晚第四纪沉积物中蒙脱石含量过高(达到30%~40%以上),似乎同周边流域沉积物的...  相似文献   
86.
《岩土钻凿工程》2011,(5):27-27
北京天环燃气有限公司非开挖分公司与具有百年管道施工经验的德国KARLWEISS公司合作,引进该公司StarlineHPL—G技术应用于本市已运行20余年的东三环(老虎洞-华威桥)800多米高压燃气管线改造项目。这是国内首次引进国际先进翻转内衬对高压管线进行修复,该技术填补了国内非开挖修复技术在高压燃气管道上应用的空白。  相似文献   
87.
本文简要介绍了翻转内衬修复技术及其在北京燃气的应用现状,同时详细介绍了北京天环燃气公司引进德国卡尔维斯(KARLWEISS)starline HPL—G高压翻转内衬技术的过程和试验段的情况。  相似文献   
88.
介绍了瞬时均匀拉伸模型、挠曲悬臂梁模型和多幕伸展模型,特别强调各种模型的基本假设和适用条件,以及基于这些模型发展出的二维正反演模拟和一维应变速率模拟的方法。这些方法在计算岩石圈伸展系数和盆地张裂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在盆地的数值模拟中,有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数值模型来突破单个模型假设条件的约束。为了研究南海北部白云凹陷的裂后沉降特点,分别应用二维正反演和一维应变速率正反演方法计算岩石圈的伸展系数,并计算理论热沉降,与实测裂后沉降进行对比。模拟结果表明,白云凹陷岩石圈的伸展系数大致呈钟形分布,在凹陷中心处最大,大约为3.5;凹陷的实测裂后沉降远大于理论值,即存在裂后异常沉降,裂后期的异常沉降总量在凹陷中心和南部在2km以上。  相似文献   
89.
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的沉降史及其动力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安  吴世敏  程卫华 《海洋学报》2011,33(6):117-124
根据东沙隆起及其周围钻井资料的一维构造沉降对比分析,结合前人在基底、盖层及断裂等方面的研究,将东沙隆起地区的构造演化分为5个阶段:自垩纪挤压阶段、古新世-早渐新世伸展断陷阶段、早渐新世末期抬升剥蚀阶段、晚渐新世-中新世快速的裂后沉降阶段、晚中新世以来断块升降阶段.认为下地壳高速层是促使早渐新世末期抬升剥蚀的重要因素,而...  相似文献   
90.
Using the collected 433 heat flow values, we estimated the bases of methane hydrate stability zone (BHSZ), in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NSCS). Through comparing BHSZs with the depths of bottom simulating reflectors (BSRs), in Shenhu Area (SA), we found that there are big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In the north of SA, where the water depth is shallow, many slumps developed and the sedimentation rate is high, it appears great negative difference (as large as -192%). However, to the southeast of SA, where the water depth is deeper, sedimentation rate is relatively low and uplift basement topography exists, it changes to positive difference (as large as +45%). The differences change so great, which haven’t been observed in other places of the world. After considering the errors from the process of heat flow measurement, the BSR depth, the relationship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with the sediments depth, and the fluid flow activities, we conclude that the difference should be not caused by these errors. Such big disagreement may be due to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BSR. The deviant “BSRs” could represent the paleo-BSRs or just gas-bearing sediment layers, such as unconformities or the specific strata where have different permeability, which are not hydraterelated BS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