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57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本文研究了精子入卵过程中太平洋牡蛎精子超微结构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 ,精子入卵过程分为 4个时期 :顶体反应期、穿卵前期、穿卵期和融合期。顶体反应期 ,精子顶体物质释放 ,顶体致密部分向外延伸 ,形成 1层保护膜 ,亚顶体腔开始向顶端突起 ;穿卵前期 ,亚顶体腔前突形成顶体锥 ,并向卵膜释放亚顶体物质 ,精子外膜后移 ;穿卵期 ,精子核及线粒体进入卵膜形成的受精锥 ,线粒体数量减少 ,顶体突消失 ,精子外膜和尾部脱落 ;融合期 ,精子核进入卵内与质膜融合 ,核解体。  相似文献   
82.
盐度胁迫对许氏平(鱼由)鳃、头肾、脾脏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慢性盐度胁迫对许氏平(鱼由)(Sebastes schlegeli)鳃、头肾、脾脏超微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经盐度为5的低盐胁迫30d后,鳃氯细胞顶端小窝较浅,胞质内微细小管系统较松散,线粒体数量少且不发达,而经盐度为40的高盐胁迫后,鳃氯细胞的顶端小窝较深,胞质内微细小管系统发达且分布密集,线粒体数量明显增加,表明细胞的泌氯功能和细胞代谢水平明显提高.水体盐度变化使实验鱼头肾中细胞排列的紧密程度、粒细胞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未观察到明显变化.同时水体盐度变化对许氏平(鱼由)脾脏中粒细胞的形态、结构影响也较显著.  相似文献   
83.
我国从70年代开始对真鲷(Pagrosomus major)进行人工育苗研究,近几年来,真鲷养殖发展迅速,成为我国主要海水养殖鱼类之一。但是,随着养殖环境的恶化,各种病害的发生,真鲷的养殖也受到潜在的威胁。孙耀等1993年报道了合成洗涤剂中十二烷基磺酸钠对真鲷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而有机磷农药是一种应用很广的农用杀虫剂,可随地下水和地表水进入海水中。因此它也是近岸海域的主要污染物之一,1986年在青岛胶州湾曾发生有机磷农药污染使几百公顷对虾死亡的事故。有机磷农药主要降低动物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84.
红鳍东方鲀精子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研究红鳍东方精子形态的超微结构:红鳍东方精子分头部和尾部等两部分。头部似炮弹状,无顶体;核内有空隙,空隙中有或无少量电子致密小颗粒;细胞膜与核膜间的原生质有向外鼓起的单个小液泡;中心粒复合体位于植入窝内,由近端中心粒、中心粒间体和基体等组成。袖套位于核后端,内含7~8个环列的线粒体球。尾部近核端部分鞭毛的一侧有小囊泡群聚的囊泡鞘;远核端部分有侧鳍;囊泡鞘和侧鳍与轴丝的中央微管同在“Y”轴上;轴丝为“9+2”结构。  相似文献   
85.
通过温室萌发实验,研究磷养分输入对兴凯湖狭叶甜茅(Glyceria spiculosa)沼泽、槽鳞扁莎(Pycreus korshinskyi)沼泽、恢复沼泽、大豆地和水稻田土壤种子库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磷养分输入并没有显著影响狭叶甜茅沼泽、槽鳞扁莎沼泽土壤种子库种子萌发的物种组成,但是随着磷养分由低—中—高浓度的输入,两者的种子库萌发幼苗数呈现减小—增加—显著减小的变化.其中,8 g/m3磷养分输入使二者的种子库种子萌发幼苗数量显著减少(P<0.05).磷养分输入对恢复沼泽和农田的土壤种子库种子萌发影响不明显.2 g/m3磷养分输入显著减少了狭叶甜茅沼泽土壤种子库中野稗(Echinochloa crusgalli)的幼苗萌发数量,而磷养分浓度达到8g/m3时,槽鳞扁莎和三裂慈菇(Sagittaria trifolia)的幼苗萌发数量显著减少.磷养分输入可能会抑制狭叶甜茅和槽鳞扁莎沼泽物种的种子萌发数量,进而改变沼泽植物群落结构.应注意控制沼泽中营养物质的输入,以维持沼泽植物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86.
利用2010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以及1954年、1980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对三江平原浓江—别拉洪河中下游区域土地覆被数据信息进行提取,分析了研究区沼泽地因农业开发而逐渐消失的过程。结果表明,1954~1980年期间,研究区沼泽地面积共减少69.66×104hm2,平均年损失率为2.44%;1980~2000年期间,沼泽地面积共减少5.66×104hm2,平均年损失率为0.75%;2000~2010年期间,沼泽地面积共减少15.67×104hm2,平均年损失率为4.67%。利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单位面积价值当量,以及补充的水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研究区各时期生态服务价值量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在1954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950.84×108元/a,之后,由于沼泽地被大规模开垦为农田,造成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锐减,至1980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减少为590.08×108元/a,损失了360.76×108元/a,减少幅度为37.9%。1980~2000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变化相对较小,减少了13.84×108元/a。2000~2005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总值出现较快速的下降,减少了87.65×108元/a。2005~2010年期间,随着水田面积的增加、旱田面积的减少,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上升趋势,与2005年相比,共增加了7.15×108元/a。从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上分析,1954~2010年间,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损失量最大,为399.36×108元/a,其次为文化服务价值,损失量为46.24×108元/a,再次为支持服务价值,损失量为17.1×108元/a,而供给服务价值增加了7.59×108元/a,仅弥补了总损失量的1.67%。  相似文献   
87.
INTRODUCTIONThesinglecellsandprotoplastsofPorphyragametophytebladescoulddevelopintoplantletsdi rectlyorintocallus likecells (ZhaoandZhang ,1 981 ;Polne Fulleretal.,1 984 ;Chen ,1 989;WangandYan ,1 990 ;Galletal.,1 993;Chen ,1 997;MeiandFei,2 0 0 1 ) ,andtheirgrowthanddevelopmentunder…  相似文献   
88.
INTRODUCTIONBillard ( 1 986)studiedthespermatozoonultrastructuresinteleostsandfounddistinctdifferencesa mongdifferentspecies.Studyonspermatozoonmorphologyandfunctionisachallengebecauseofthesperm’sspecialenvironment (Gageetal.,1 998;WangandZhang,1 999) .Sinceleft ey…  相似文献   
89.
火烧对三江平原湿地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在三江平原腹地,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当年火烧地段以及中国科学院三江生态实验站烧后一年地段,设置当年火烧、火烧后一年与未烧湿地对照区,用对比法分析了火烧对湿地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火烧会减少湿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火烧当年洪河保护区草根层与腐殖质层有机质含量下降尤为明显;火烧次年生态实验站火烧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仍低于未烧湿地。同时,伴随有机质的迅速分解与矿化,无论火烧当年还是次年,土壤草根层与腐殖质层全氮、全磷含量都较未烧湿地低,而全钾含量提高。火烧当年保护区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含量虽然降低,但速效氮、速效磷占全量的比例较未烧湿地高;草根层土壤内速效钾含量较未烧湿地高,占全量比例也较高,但在其他层次内未见提高。三江生态实验站内火烧后一年的土壤,除速效氮占全氮的比在腐殖质层及潜育层内仍高于未烧湿地外,其他速效养分含量占全量比值普遍低于未烧地。另外,火烧后湿地土壤的pH值略有升高。以上结果均在湿地草根层与腐殖质层表现明显,火烧对湿地土壤潜育层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0.
土壤动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营养物质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湿地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及其功能研究,可为深入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研究和湿地恢复评价等管理提供基础资料。采用野外采样和不同网孔分解袋分解实验,研究了生长季三江平原典型乌拉苔草(Carex meyeriana)—毛苔草(C.lasiocarpa)湿地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和分解功能。结果表明,岛状林土壤动物隶属5门11纲24目,优势类群有柄眼目、真螨目、鞘翅目成虫和线虫,常见类群14类;优势类群和常见类群都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多样性分析表明,土壤动物个体密度(ID)表现为ID5月〉ID10月〉ID8月〉ID7月〉ID6月;土壤动物类群数(GN)表现为GN8月=GN5月〉GN10月〉GN7月〉GN6月;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指数为2.54,丰富度指数为3.70,均匀度为0.80,优势度指数为0.12。夏季土壤无脊椎动物多样性和均匀度较高,而在春季、秋季,土壤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相对较低。土壤动物对湿地乌拉苔草分解具有明显的作用,整个实验过程土壤动物对乌拉苔草分解的贡献率为26.68%~39.45%,其中大型土壤动物分解贡献率始终最大,分解贡献率为14.67%~27.79%;中型土壤动物的分解作用力最小,小型土壤动物作用力波动较大。土壤动物这种分解作用力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而且起主要作用的土壤动物类型也随季节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