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93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81.
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沥青砂岩段是塔里木盆地古生界碎屑岩层系油气主要富集层段之一。以钻井岩心观察描述为基础,结合测井、地震和分析测试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塔中地区志留系下沥青砂岩段发育海侵背景下的滨岸-潮坪-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的观点。其中滨岸相沉积中主要发育上临滨和下临滨沉积微相,岩性以细砂岩、粉砂岩、含砾不等粒砂岩为主;潮坪沉积相中障壁砂坝、潮砂滩、潮汐水道、砂坪沉积微相发育,潮道沉积的岩性以砂岩、粗砂岩和含砾砂岩为主,发育楔形、板状和羽状交错层理,底部见侵蚀冲刷面和较多黄铁矿团块;辫状河三角洲中发育辫状河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前缘席状砂等沉积微相。海侵时期,下沥青砂岩段存在4期超覆砂体,从盆地中部向南部的塔中低隆逐期超覆,沉积微相在平面上也由此存在着复合超覆规律的演变,整体表现为滨岸相至潮坪相、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沉积的演变。4期超覆沉积微相的平面分布在控制因素、展布范围和海侵方向上具有一定的继承性、相似性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82.
为了正确分析和评价碳酸盐岩溶蚀孔洞在埋藏成岩环境中的发育和保存条件,对塔里木盆地北部露头剖面中下奥陶统白云岩及其溶蚀孔洞的充填物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试图对这类孔洞充填物沉淀时的成岩环境进行恢复。大型洞穴充填物的矿物学特征和微孔洞充填物扫描电镜的分析表明,此类孔洞的环带状充填物具有明显的世代性,由基岩向孔洞中心,至少可识别出4期充填物,即第1期的乳白色白云石,第2期的铁质浸染的杂色高镁方解石,第3期的无色透明白云石和第4期的自形石英。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孔洞充填物形成于高温条件,结合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所示的成岩信息可进一步推断其形成于高温埋藏环境,而非现代表生暴露期的充填物;第1期和第3期白云石充填物形成在相对还原且高盐度的流体性质条件下,而第2期高镁方解石充填物沉淀时相对偏氧化,盐度也偏低。据下奥陶统此类4期充填物的特征分析可知,第2期高镁方解石充填物的发育可能与构造抬升导致成岩环境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83.
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长4+5曲流河三角洲露头进行深入的研究,划分出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其内部砂体骨架是由席状化水下分流河道、曲流型分流河道、辫状型分流河道沉积构成。阐述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上三叠统延长组层序格架和砂体结构特征,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层序地层格架内砂体分布模式,构建了层序地层格架内砂体结构与相对湖平面响应模式图。研究表明随湖平面变化层序格架内砂体结构发生规律性变化,低位体系域早期侵蚀,晚期充填呈复合状砂体;湖侵体系域砂体呈孤立状;高位体系域早期砂体发育不全,晚期呈席状砂体。  相似文献   
84.
沉积成岩环境对白云岩储层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塔里木盆地寒武-下奥陶统广泛发育深层碳酸盐岩,白云岩储层中的溶孔、裂缝和溶洞极为发育,是最具储集潜力的缝洞型储层,其发育与否对油气储集有重要影响.为深入研究深层白云岩储层发育条件,利用钻井岩心、沉积相、地球化学等资料,从白云岩岩石学特征和储集空间类型出发,从原始沉积相带、白云石化类型、白云石化程度、构造裂缝发育及深埋岩溶作用几方面,分析了影响白云岩储层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综合分析研究,认为塔里木盆地深层白云岩具有形成优质储层的条件.  相似文献   
85.
从古地貌谈层序格架中储层的发育规律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吴贤顺  樊太亮 《地球学报》2002,23(3):259-262
在高分辨层序地层的理论中,基准面的升降和旋回期的长短变化影响着层序内部沉积体系的发育。但要注意的是,盆地的原始古地貌作为层序发育的背景,很大程序上影响着基准面变化导致的可容纳空间大小的变化,对沉积物的体积分配和相分异有特定的控制作用。同时古地貌形态会在层序格架中发生演化,变得逐渐不明显或最终消失。文中论述了古地理特征识别及其重要性;以鄂尔多期盆地为例研究了古地貌对层序中发育规律的影响,重点论述了发育较广泛的古凸起带呼下切沟谷带基准面旋回变化而不同类型储集体发育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6.
以油气成藏动力系统和砂岩型铀矿成矿动力系统为单元,分析了砂岩型铀矿床与油气藏同盆共存的沉积体系、矿床(藏)聚集带之间的联系。认为油气多次运移促使砂岩型铀矿成矿是一种普遍的地质作用,油气运移成藏过程对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表现为油气初次运移使铀矿化预富集、油气二次运移使间氧化带型铀矿化作用中止与矿体封存、油气藏微渗漏使红色砂层中铀富集成矿等。笔者依据油气对砂岩型铀矿还原作用的结果初步建立了吐哈式、东胜式、钱家店式3种油气藏与砂岩型铀矿共存的基本模式,丰富了砂岩铀矿找矿理论,为多能源矿产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
沉积基准面升降变化及其规律是各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又是控制地层发育和沉积作用的主导因素.地震剖面中上超点的迁移变化规律和测井资料中Milankovitch旋回分析是研究沉积基准面变化的有效方法.塔里木盆地北部显生宙沉积基准面变化曲线由13个长周期构成,并可组合为6个一级周期.基准面变化在三叠纪以前与全球海平面变化有着良好的一致性,三叠纪及其以后可比性较差.与控制沉积作用的基准面变化周期相对应,塔里木盆地沉积地层分为6个一级巨层序,不同的巨层序有着不同的沉积充填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88.
通过对白垩纪早阿普第期Mt.Faito野外露头剖面宏观特征描述及室内岩石薄片分析,根据岩性及沉积特征变化,将其划分为A、B、C三个地层单元:A以潮下带粒泥灰岩为主,时有生物碎屑粒泥灰岩-泥粒灰岩夹层沉积;B以潮下带双壳类漂浮岩沉积为主,基质多为生屑泥粒灰岩;C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该单元岩性变化复杂,整体以潮下带-潮上带沉积环境为主,偶尔发育潟湖沉积。根据三个地层单元所发育的骨架生物颗粒类型,可将地层A、B和C划分为"Chlorozoan"、"Chlorozoan&Foramol"、"Foramol&Microbial"三种不同组合的生物颗粒沉积。其沉积环境演变如下:A为暖水贫营养的水体环境,B为暖水富营养环境,而C则主要为温水富营养环境。基于Mt.Faito剖面的生物沉积特征及碳同位素数据可知,由温度、CO2及水体营养物质增加所引起的早白垩世生物沉积及其环境演化具全球性。  相似文献   
89.
已有研究表明,松辽盆地西斜坡姚家组沉积初期古湖盆大面积暴露地表,形成的姚一段区域性假整合面成为后期油气向西运移的通道,因此,研究姚家组上部地层沉积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对油气的勘探开发意义重大。通过重矿物分布和小层砂岩百分含量分析,揭示了松辽盆地西斜坡地区姚家组SⅡ+Ⅲ砂组沉积时期受齐齐哈尔和英台双向物源控制。根据古构造层、古地貌形态、水体能量的控制因素分析,结合研究区49口岩心井资料和202口钻测井资料,阐明了西斜坡地区姚家组SⅡ+Ⅲ砂组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远砂坝、河口坝、砂坪、泥坪和混合坪7种微相类型,并总结出SⅡ+Ⅲ4、SⅡ+Ⅲ3、SⅡ+Ⅲ2、SⅡ+Ⅲ14个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区姚家组SⅡ+Ⅲ砂组在南北向物源控制下发育的7种微相中,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为最有利的砂体储集类型;湖水冲刷环境下形成的砂坪和混合坪很可能成为后期湖区勘探的潜在目标。  相似文献   
90.
运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理论,通过对露头剖面、钻/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的综合研究,进行了露头剖面层序划分、钻/测井层序界面识别、井间层序划分与对比及地震层序划分。结果显示,在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识别出6个三级层序,包含着10个四级层序。四级层序更接近自然沉积旋回,即下部以河流相或辫状三角洲相分流河道砂岩为主,夹薄层泥质岩,上部则以滨浅湖相泥质岩为主,夹薄层砂岩。并建立了以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为目标的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