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50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宁波育王山山前断层探测结果的工程应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宁波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的结果,结合相关规范,对评价结果的工程应用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在进行工程建设时,对于育王山山前西支断层,不需要考虑避让;对于育王山山前东支断层,虽然在6级设定地震条件下,无直接的地表错动发生,但会产生一定幅度的地表变形带,因此,丙类和丁类建筑可以不考虑避让,但建议甲类和乙类建筑尽可能避让一定的距离。由于在设定地震条件下近断层强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分区中存在一个面积约6km2的略高于现行地震区划图标准的范围,建议对该范围内已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进行鉴定,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抗震加固,对新建、扩建、改建工程按地震区划图进行抗震设防时可适当参考本文的结果。根据大碶盆地的软土分布特征,结合近断层强地震动评价结果,认为在育王山山前西支断层以东,存在一个面积约30km2的可能震陷区。震陷量≥5cm,建议在进行工程建设时考虑这一因素。鉴于探测结果的工程应用直接关系到防震减灾对策的制定,应综合考虑城市安全与经济投入2个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82.
The seismogenic fault and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Ning’er, Yunnan Province MS6.4 earthquake of June 3, 2007 are studied on the basis of the observation data of the surface fissures, sand blow and water eruption, land-slide and collapse associated with the earthquake, incorporating with the data of geologic structures,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and aftershock distribution for the earthquake area. The observation of the surface fissures reveals that the Banhai segment of the NW-trending Ning’er fault...  相似文献   
83.
焉耆盆地北缘和静逆断裂-褶皱带第四纪变形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焉耆盆地是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天山山间的重要坳陷区,盆地北缘发育的和静逆断裂-褶皱带是一条现今活动强烈的逆断裂-褶皱带,对其第四纪以来缩短量和隆升量的计算有利于分析该区域的构造活动情况,对缩短速率和隆升速率的估计可以与天山造山带其他区域的活动速率进行横向对比,从而反映出焉耆盆地在天山晚新生代构造变形的作用。在深部资料不足的情况下,对背斜形态完整、构造样式简单的和静逆断裂-褶皱带,利用地表可获得的地层和断层产状,通过恢复褶皱几何形态,计算褶皱的缩短量、隆升量和断层滑动量,得到逆断裂-褶皱带早更新世晚期(1.8Ma)、中更新世(780ka)和晚更新世中期(80ka)以来的缩短量分别为1.79km、0.88km和26m,初步估计的缩短速率分别为0.99mm/a、1.13mm/a和0.33mm/a。显示和静逆断裂-褶皱带自开始形成以来构造活动强度并不一致。与地壳形变观测结果对比,作为南天山东段最主要的坳陷区,焉耆盆地吸收了这一区域(86°~88°E)的大部分地壳缩短,且主要表现为盆地北缘新生逆断裂-褶皱带的强烈变形。  相似文献   
84.
互花米草入侵对潮滩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及其管理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在分析互花米草入侵我国沿海潮滩的基础上,论述了互花米草对潮滩生态系统生物量、生物多样性、潮滩水动力和沉积过程、土壤形成和营养物质积累、植被演替序列等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并提出应根据不同区域的潮滩特征及其开发利用方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互花米草的正面价值,尽量减少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5.
天山是典型的陆内再生造山带,研究其现今内部断裂的变形特征和活动速率对于认识整个天山造山带的应变分配方式和变形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现今天山活动构造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天山两侧向盆地扩展的前缘部分,然而对于天山内部活动构造的定量化研究并不多见。该研究聚焦于南天山与其内部山间盆地之间的边界断裂——焉耆盆地北缘断裂,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可将该断裂分为东西2段,其中东段逆冲断错了一系列山前洪积扇,形成了线性明显的陡坎地貌。通过利用高精度差分GPS对23组断层陡坎的测量,发现其垂向位移大致可分为1.9m、2.4m和3.0m 3组,推测单次地震的同震位移量为0.5~0.6m。其中保存于3.0m左右陡坎的地貌面为区域性地貌面,通过利用原地宇宙成因核素测定该地貌面的暴露年龄约为5ka,这与博斯腾湖沉积物所记录到冷暖气候交替的时间段相符,说明气候的冷暖变化控制了南天山前地貌面的形成和废弃。结合断层陡坎高度及地貌面年龄可得焉耆盆地北缘断裂东段5ka以来的倾滑速率为0.6~0.7mm/a,SN向的地壳缩短速率约为0.4mm/a,垂向滑动速率约为0.5mm/a。依据地震矩计算公式评估焉耆盆地北缘具有发生7.5级强震的可能性。该研究为认识现今天山的变形过程和变形方式提供定量化的数据支持,对于理解天山内部的强震发生地点和地震危险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6.
佛洞庙-红崖子断裂位于祁连山北缘断裂带中段,是1条活动逆断裂。在佛洞庙-红崖子断裂东、中、西各段落开挖整理了5个探槽。通过探槽揭示的各地层单元的沉积特征、各单元之间的层序关系以及断层对不同地层的切割关系,共辨认出了4次古地震事件。根据探槽中各地层单元的14C样品和光释光样品测年结果,对4次古地震事件给出了年龄制约:最早事件E4发生在距今约10.6ka,事件E3发生在距今约7.1ka,事件E2发生在距今约3.4ka,事件E1为1609年红崖堡地震。这4次地震事件的间隔分别约3.5ka、3.7ka和3.0ka,平均复发间隔约3.4ka,具有准周期重复特征。  相似文献   
87.
人工地貌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提高,人类活动已成为现代地貌过程的第三造貌力,人工地貌是人类造貌营力在自然地理背景下与自然营力协同作用塑造的具有人文特征的地貌体。文章从人工地貌学的提出、人工地貌营力与地貌分类、人工地貌变迁、人工地貌演化的影响机制、人工地貌的地图表达、人工地貌的环境影响等方面综述了人工地貌学的主要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人工地貌学的未来发展方向,指出未来人工地貌学的研究需加强人工地貌学学科体系建设、人工地貌的物质构成与形态特征、人工地貌空间扩张过程及其发育规律、人工地貌的区域差异及累积地貌环境效应、人工地貌环境管理及国际比较等研究。  相似文献   
88.
杭州湾南岸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经济价值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生态系统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该文应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方法及Costanza功等的研究成果,结合杭州湾南岸生态系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特征的分析,初步估算出2000年杭州湾南岸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为91.1亿元,其中间接经济价值是直接经济价值的5.85倍,并对各种生态系统类型的服务价值构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9.
大兴安岭北段雅鲁河断裂为典型的活动断层,对区域晚更新世地质和地貌演化及现代地震具有控制意义。在扎兰屯市成吉思汗镇北雅鲁河东侧发现雅鲁河断裂活动记录,以野外资料为基础,通过相关松散堆积物的光释光测年,厘定断层活动特征和活动时限,并结合相关经验公式,估测该记录反映的古地震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雅鲁河断裂晚更新世在扎兰屯南部地区存在断层活动,断层走向近SN向、倾向265°、倾角约55°,性质为逆断层;断层活动错断了中生代流纹岩和晚更新世早-中期洪冲积物,并被晚更新世晚期残积和冲积物覆盖,断层活动发生在距今53.4±6.7~39.1±3.6ka之间;活动记录所反映的古地震矩震级(M0)和面波震级(Ms)为6.7级,地震发生时地表破裂长度(SRL)约为30.2~37.8km。  相似文献   
90.
内蒙古乌兰浩特古元古代变质岩系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乌兰浩特东白音乌苏一带新发现一套斜长角闪片岩、透辉透闪岩、斜长角闪片麻岩的岩石组合,岩石普遍经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变质,经受了后期多期构造改造。斜长角闪片岩经原岩恢复为基性火山岩,锆石晶形、阴极发光、背散射图像及高Th/U值等特征显示为岩浆锆石。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技术,在变质岩系中获得了1864.1±7.3Ma的同位素年龄,时代归属为古元古代,该年龄为岩浆形成年龄。此年龄限定了该套变质岩系的形成时代,证明乌兰浩特地区可能存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与区域上松嫩地块南部新发现的古元古元代岩浆锆石年龄进行对比发现,松嫩地块西缘可延伸至乌兰浩特一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