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3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71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大地热流值是表征地球热状态的重要参数,也是进行深部地温预测和评价一个地区地热资源的最基本数据。受钻孔测温的影响,盆地外的无钻孔测温地区缺少实测的大地热流值。目前的热流分布图都是依据相邻盆地的实测值进行插值绘制的,无钻孔区热流值可信度较低。由于岩石居里点与温度密切相关,可以通过居里面深度来研究地表热流值。本文依据东北地区现有的居里面深度分布图,结合实测的岩石热导率、岩石生热率数据和相应的地壳分层状况,计算了东北地区的大地热流值,重新绘制了中国东北地区精细的大地热流分布图。东北地区整体大地热流处于42.5~95 mW/m 2 之间,热流高值位于五大连池及敦化 密山断裂带海龙—牡丹江一带,松辽盆地内部、小兴安岭和长春 延吉缝合带也有局部的高热流值。热流高值与居里面隆起区域有较高的一致性,即居里面隆起处热流较高,而坳陷区热流较低。本次研究填补了中国东部地区热流实测值空白,为该区深部地温预测和地热资源评价提供了更加准确的参数。  相似文献   
82.
海洋地热流测量技术及其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工作的深入开展,海洋地热流测量成果对其他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资料的解释和研究成果的提升至关重要。因此,海洋地热流测量以及相关的研究工作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论文通过对目前我国海洋地热流测量工作开展的现状、测量地热流值中的地温梯度和沉积物热导率值的理论基础、测量技术和种类以及相应的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结合海上调查中的实际工作情况,系统介绍测量技术方法,指出目前海洋地热流测量技术方法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3.
对采自江苏东海毛北地区(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先导孔附近) 的新鲜榴辉岩样品进行了岩石热导率的测定, 初步查明了该区榴辉岩热导率随矿物组成的变化关系, 探讨了岩石结构特征和温度变化对热导率的影响.本次所测东海超高压榴辉岩的热导率介于3.2 2 2~ 3.716Wm-1·K-1之间并随岩石中2种主要矿物的相对含量比而变化, 随着榴辉岩中石榴石对绿辉石体积比(VGrt/VOmp) 的增加而降低, 近似的函数关系满足K =3.76 7- 0.18× (VGrt/VOmp).岩石中矿物分布的不均匀性和面状构造的发育对榴辉岩热导率的影响较大, 由此产生的热导率各向异性可达近10 %.温度是影响热导率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结合本次的实测资料和相应的热导率-温度关系, 建立了东海地区榴辉岩热导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方程K (T) =1/ (7.85×10-2 +6.95×10-4 ×T), 根据这一方程并结合东海地区的地热梯度资料推算了榴辉岩热导率随5 0 0 0m钻孔深度的变化关系, 推测东海地区科学钻探施工至5 0 0 0m深度时, 榴辉岩的热导率将比地表平均降低2 4%.该成果为钻探测井资料的解释以及该区地热结构模型的建立提供了重要依据和约束资料.   相似文献   
84.
基于呼伦贝尔地区的地下地质特征,在工作区内选取深度、井身结构和套管程序都适宜的废弃油井,依据《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规范》将底部射孔层位进行封堵改造,实现了超导液闭式循环,达到了深井直接换热的目的.通过对区内ZK1油井的直接换热试验,经稳定测试取得了单井换热功率约162 kWh,每延米换热量为90 W的良好应用效果.ZK1油井直接换热改造的成功,标志着废弃油井直接换热改造是可行的,并总结了一套改造技术流程及取热利用方案,同时为类似改造工程积累了值得进一步推广的经验,为清洁能源地热的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5.
由于Ewing型热流计具有安全性和便捷性的优点,其在恶劣环境下的热流测量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使用Ewing型热流计测量热流值时,通过原位测量获取海底沉积物的地温梯度,并在实验室中测量沉积物样品的热导率。由于桩效应的原因,即取样器的插入深度和所取样品长度并不一致,热导率和地温梯度测量位置难以精确匹配,其造成的误差可达3.5 mW·m~(–2)。基于同一站位不同深度上的热流值较为一致的原则,设计了"最小标准偏差法"来确定Ewing型热流计作业的最优偏移量。针对中国第9次北极科学考察采集的12个站位数据分析表明,经最小标准偏差法改正后,同一站位各深度上热流值的标准偏差从8.4 mW·m~(–2)减小到3.8 mW·m~(–2),其变化幅值约为平均热流值的9%。  相似文献   
86.
岩土体不仅决定地温场的展布形态,而且也是浅层地温能资源评价和工程设计的关键因素,掌握区域岩土体的热物性及换热性能,是保障热泵高效稳定运行的关键。根据北京地区在施地源热泵工程对现场换热能力测试结果,系统地研究了地层结构及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回填材料等因素对综合热导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选择适当回填材料有利于提高系统换热性能,膨润土和水泥基作为回填材料,比中细砂作为回填材料的换热性能分别提高了17.6%和19.7%;岩土体和地下水是热能赋存和传播的物质基础,地下水与地层结构决定着地温场分布形态和换热效率,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能力与土壤颗粒、地下水位、地下水渗流存在直接关系,土壤颗粒越大,地下水位埋深越浅,渗流越快,对地埋管换热器换热能力具有明显的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87.
目前国际上对高温下土壤热导率的试验和模型预测研究比较缺乏,通过KD2 Pro测试两种红黏土在较广温度范围(5~90℃)和含水率范围内的热导率,并选择IPCHT模型预测高温下体积含水率-热导率的变化规律。测试结果表明,两种红黏土的热导率对体积含水率的敏感程度与温度有关,且热导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90℃时热导率最高可达5℃的3~4倍。60~90℃范围内热导率随体积含水率的变化存在明显的临界含水率(对应土壤的塑性指数),但相同温度、体积含水率下,柳州红黏土中水汽潜热传输效应较桂林红黏土要明显。模型预测研究表明,除粉砂质黏壤土外,高温下IPCHT模型预测效果均不理想,经传质增强因子ξ修正后,柳州红黏土以及细砂的热导率预测值和实测值均相符得较好(RMSE < 30%),但桂林红黏土的整体预测效果仍较差。  相似文献   
88.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动态地温测量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大陆科学钻探主孔完钻后4次的钻井测温数据,地温梯度随深度的变化趋势,系统的热导率测试结果及其温压校正. 地温测量显示,浅部(100m以上)的4次测量结果有较大的区别,而100m以下测量温度趋于一致.在900~1600m井段,温度略有波动,可能存在地下水活动.到了深部,温度与深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在0~500m,500~2700m,2700~3600m及3600m以下这4个井段范围内,地温梯度随深度降低或增加的趋势交替变化,平均地温梯度248±34℃/km. 198块岩芯样品测试结果表明,热导率变化范围在1711~36 W/(m·K),平均2716±0403 W/(m·K). 依据实测的温度-深度进行温压校正后,热导率为1989~3652 W/(m·K),平均2808±0363 W/(m·K). 热导率随深度的变化趋势与地温梯度的变化趋势并不能完全相互补偿,表明影响地温梯度的其他因素不容忽视. 大陆科学钻探温度测量,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超高压变质带深部地热场及其地球动力学含义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9.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靶区深部温度预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两口先导孔中地热测量和岩石样品热物性参数,对5000m深钻的可能钻遇温度进行了预测.先导孔中地温梯度介于1-26℃/km;岩石热导率变化为2.64-8.81W/(m@K),平均(3.4±1.26)W/(m@K);实测热流值为76-80mW/m2;30块岩石样品放射性生热率变化为(0.0-2.17)μW/m3,450m深度以上层平均(0.76±0.5)μW/m3,以下层段平均(0.48±0.2)μW/m3,生热率随深度递减,但变化趋势难以明确判定.分别对热流和热导率取上、下限,采用不同的生热率随深度的分布函数,区分考虑或不考虑热导率的温度相关性,分别计算出5000m深度内可能的温度分布剖面.计算结果表明,超深井于5000m垂直深度上的温度将达到110-140℃,2000m深度的探井钻遇温度将介于54-64℃.此外,考虑热导率的温度效应后预测的温度一般高于未考虑热导率温度效应5-8℃.  相似文献   
90.
准噶尔盆地地温分布特征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据盆地大量的钻孔测温资料和实测岩石热导率、放射性生热率等岩石热物理性质参数,分析了准噶尔盆地的地温分布状况,表明盆地现今是一个相对较冷的盆地,平均地温梯度为22.6℃/km.由热传导理论计算了盆地深部和无钻井区的地温,并编制了盆地3 000~6 000 m深温度分布图和盆地东西、南北向的温度分布剖面图,分析了盆地深浅地温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