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3篇
  免费   630篇
  国内免费   1002篇
测绘学   57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12篇
地质学   4001篇
海洋学   455篇
综合类   179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222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175篇
  1997年   146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152篇
  1994年   130篇
  1993年   111篇
  1992年   140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花岗岩型铀矿床是我国重要的铀矿床类型之一,它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华南及秦岭地区等地。半个多世纪以来,前人对花岗岩型铀矿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出了许多重要的认识,建立了一系列铀成矿理论。但由于华南地区热液铀矿床的广泛分布及其成矿多样性等因素,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华南地区,而对于秦岭地区的花岗  相似文献   
82.
对中印度洋脊Edmond热液区的丘顶和丘坡进行电视抓斗取样,获得了大量的金属硫化物等热液作用产物样品。在进行细致的矿相学分析基础上,对硫化物中黄铁矿的标型特征及其演化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Edmond热液区的黄铁矿可分3种类型,其形态标型和成分标型分别具有以下特征:Ⅰ型:呈自形立方体状,S/Fe原子数比接近于2.00,微量元素具有高Cu,低Zn、As、Pb、Ni和Ag的特点,Cu/Zn值高,平均可达4.26;Ⅱ型:呈半自形立方体状,S/Fe原子数比平均2.03,具有高Zn、Co、低Cu的特点,Cu/Zn值(平均0.04)低;Ⅲ型:主要呈胶状、莓球状,S/Fe原子数比平均2.04,具有Ag、Pb、Zn、As元素富集的特点,Cu/Zn值介于前两者之间(平均1.09)。根据硫化物中矿物共生组合关系,认为这3类黄铁矿分别对应高温、中高温和低温成矿作用,黄铁矿的形态和成分能很好地指示热液区的成矿环境和成矿条件的演变。  相似文献   
83.
下园垌矿区,位于粤西南化州市境内,属于钦杭成矿带西南段重要矿床点之一。在对下园垌地区区域地质、物探、化探、重砂、遥感的资料综合预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该区为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条件优越、资源前景丰富。主要认识有:(1)下园垌地区矿产为沉积热液改造型。(2)矿体沿丰村—下园垌倒转向斜北东向  相似文献   
84.
唐勇 《矿物学报》2011,(Z1):293-294
卡林型金矿,又称微细粒浸染型金矿,是产于沉积建造中浸染状的低温、浅成热液金矿床(Hofstra and Cline,2000)。该类型金矿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内华达州的卡林镇首次被发现。1978年在贵州黔西南地区册亨县发现了国内的第一个卡林型金矿——板其金矿,随后又相继在黔西南地区发现了丫他、戈塘、紫木凼、烂泥  相似文献   
85.
岩房湾铅锌矿位于陕西省太白县王家楞九坪沟南侧约2km的岩房湾梁一带,地处南秦岭中-高山区,扁家沟与九坪沟的分水岭处,为一中小型铅锌矿床。以孔管子-松坪复背斜为轴,八方山二里河、岩房湾等铅锌矿床位于该复背斜的北翼,构成八方山-王家楞矿带,铅锌矿床以遭受印支-燕山期热液强烈改造为特征。目前,岩房湾铅锌矿的研究程度比较低,通过对其成矿流体方面  相似文献   
86.
现代大洋不同热液区地球化学特征及微生物成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圈将地球其他圈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已有研究发现,地质与生物密切相关,地质过程为生物提供生活场所、能量和营养物质,生物活动改变地质过程,如微生物改变洋壳和海洋的化学组成,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改变元素的迁移。研究发现,陆地上已发现的一些矿床,是生物成矿的或与生物作用有关。微生物在现代大洋中的多金属结核和结壳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对大  相似文献   
87.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是海底多金属硫化物成矿作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介质的性质与条件是探讨矿床成因与时空分布规律的关键所在。在海底多金属硫化物成矿过程中,同位素的分馏机制与示踪特性可有效指示成矿元素的物质来源与迁移演化过程及成矿环境的物理化学变化。  相似文献   
88.
Fe-Si氧化物是现代洋底热液系统最为普遍的沉积产物之一,它可以构成低温烟囱体、形成氧化物丘、充填围岩裂隙,或者以无规则沉积体出现(Hekinian et al.,1993),也可以在弥散流区形成更大规模的多金属沉积物(Hrischeva et al.,2007;  相似文献   
89.
康家湾铅锌金银矿床是我国著名的水口山铅锌金银矿田内的重要矿床之一,是一处大型的隐伏铅锌伴生金银的矿床。迄今为止,据研究和勘探资料表明,地表以下1500m没有出露任何与成矿有关的岩体,致使其下一步的接替资源找矿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对其矿床成因和成矿机制的研究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  相似文献   
90.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低渗透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基地,其低渗透油气藏具有油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油藏成藏因素复杂、油藏分布受多种因素联合控制等特点。在回顾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藏成藏理论研究和勘探历史经验基础上,认为目前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藏成藏研究存在两大理论体系,即沉积学控制成藏理论和运移动力学控制成藏理论,前者从沉积特征出发,强调储层砂体沉积相、非均质性和成岩作用在低渗透性油藏形成中的控制作用,后者从石油运移与聚集过程出发,强调运移动力学在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低渗透油气成藏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过分强调了单个地质因素的作用,其中沉积学控制成藏理论局限于沉积相划分和沉积模式建立方面,过多地强调了沉积相对成藏因素静态的控制作用,而忽视了油气成藏过程的动态属性;运移动力学控制成藏理论却过分强调了油气流体运移过程的模式化和公式化,过分夸大和随意解释了油气运移成藏记录——油气包裹体的作用及其原始地质意义,轻视了深部地层条件下油气运移的复杂性和油气包裹体记录的多解性。因此,传统的单因素控制油气成藏理论和相应的勘探研究方法已经不能确切揭示油气富集规律和有效指导勘探工作。低渗透油气藏成藏理论研究趋势是要重视分析油气藏地质记录,动态研究油气藏形成和演化历史过程,总结油气富集规律,为油气勘探战略部署提供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