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球物理   154篇
地质学   7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本文使用合成地震图方法,讨论某些有速度梯度的地壳模型在相应的合成记录截面走时—振幅—距离的特征,它有助于我们从观测记录中取得更精确的地壳细结构。由于这些讨论基于具有真实振幅的地震折射剖面,因此,在野外观测中尽可能地取得真实振幅信息是关键的。  相似文献   
82.
大别造山带构造演化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飞  王椿镛  张东宁 《地震学报》1999,21(5):478-486
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地幔热物质侵入到地壳中对大别地区构造应力场、位移场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地幔热侵入体在大别地区上地壳内形成张应力区,在与扬子板块水平向挤压共同作用下,造成大别山地区两端挤压、中部拉张的动力环境,同实际观测到的断层表现一致.并进一步讨论了过渡区域可能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83.
IntroductionGeologistsfirstlyfoundcoesite-bearingecologitesattheendof1980'sandthenthemicrodiamond(Xu,elal,1992)inDabieshanarea.Theultra-highpressure(UHP)metamorphismandthegeodynamicprocessesofDabieorogenhaveattractedmanygeoscientists(Wang,etal,1989,O...  相似文献   
84.
关于川滇地区深部结构与强震活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滇地区是中国大内部地震活动最强的地区之一,且近期的强震活动仍十分频繁。本文论述了川滇地区在我国大陆强震的机理和预测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回顾了30我为在该地区开展的地震学研究,并提出在“973”国家基础研究计划中拟开展的深部地球物理探测及其相关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5.
卫星重力资料揭示的新疆天山地区构造动力学状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楼海  王椿镛  王飞 《地震学报》2000,22(5):482-490
利用最新的地球重力场模型,计算了新疆及邻近地区的自由空气重力异常、大地水准面扰动异常、地壳和上地幔平均密度异常以及地幔对流引起的岩石层底界面粘滞应力场分布.根据计算结果,对新疆天山地区的构造动力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推断,认为天山处于地幔对流形成的挤压沉降环境中,在南北不对称的挤压应力作用下快速隆升,挤压应力场中心在天山以南.这种应力场特征有利于塔里木板块向天山之下俯冲的观点.天山南北两侧的准噶尔盆地南缘和塔里木盆地北缘,是地壳内质量缺失区,是由于南北两侧地壳向天山下挤压而弯曲造成的.中国天山东段的深部密度分布特征与中段和西段的不同,可能是地幔对流分布的东西向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86.
中国东南陆缘的深部结构与动力学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我国东南陆缘地区的人工地震测深、大地电磁测深、重磁测量、地热测量、地学大断面编制以及天然地震的层析成像等大量深部构造研究结果作综合分析。地热异常、地壳内存在低速层和高导层、强烈地震频繁发生等现象说明,这一地区是现代构造运动的活动区。中国东南陆缘的现今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为NWW-SEE,认为是菲律宾板块对欧亚板块的挤压,以及冲绳海槽的扩张等联合作用的结果。因此,这一地区地壳运动的驱动力是太平洋板块  相似文献   
87.
本文应用地震层析成象法(Scismic Tomography)对基底首波(Pg)资料进行了计算。首先将其展成二维富立叶级数,在模型参数化基础上进行广义反演,算出富利叶系数,然后应用Backus Gilbert反演方法在第一类Direchlet条件下,算出区域慢度分布及分辨。对三峡地区实际资料进行计算,给出该区基底二维速度分布。在非纵测线解释上,这是一种新的尝试。通过计算分析了富立叶变换法的特点;该方法无须对横向介质的先验假设,但是在富立叶展开阶数较少时,会带来边瓣效应。因此欲得到好的结果,则必须增加射线数及提高富立叶展开阶数这无疑将增大计算量。  相似文献   
88.
龙门山断裂带深部构造和物性分布的分段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龙门山断裂带周边的固定数字地震台网和流动地震观测获得的宽频带地震记录,用多种地震学方法研究该地区的地壳上地幔结构。深部结构研究表明,龙门山断裂带物性分布具有显著的分段特征。用远震接收函数H-k叠加方法计算了各个台站的地壳厚度和波速比。地壳厚度总体变化是,地壳从东向西增厚,最小厚度为37.8 km,最大厚度是68.1 km。从东南向西北横跨龙门山断裂带的地壳急剧增厚,从41.5 km增厚至52.5 km。但是,龙门山断裂带两侧地壳厚度的差异在断裂带的南段和北段是不同的。在南段,地壳厚度急剧变化的分界线在中央断裂附近;在中段,分界线在后山断裂附近;在北段,则断裂带两侧地壳厚度差异很小。泊松比的空间分布是,松潘—甘孜地体北部和西秦岭造山带具有低泊松比(ν<0.26),扬子地台具有低—中泊松比(ν<0.27),松潘—甘孜地体南部、三江褶皱带和四川盆地具有中—高泊松比(0.26<ν<0.29)。除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及其附近,大部分地区均不具有超高的泊松比(ν>0.30)。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地壳具有高泊松比(ν>0.30),而北段地壳则为中—低泊松比。高泊松比可以看成是铁镁质组分增加和/或部分熔融的证据,表明那里的下地壳部分熔融是可能的。松潘—甘孜地体东南部地区的下地壳处于富含流体或温度较高的部分熔融状态,它有助于青藏高原的下地壳物质向东运动。青藏高原东部中、上地壳向东运动受刚性强度较大的扬子地台的阻挡,沿龙门山断裂带产生应变能积累。当应变达到临界值,发生急剧的摩擦滑动,释放积累的应变能,产生汶川Ms8.0地震。汶川地震在龙门山断裂带不同地段,表现出不同的破裂特征和余震分布,可能与断层带的分段深部构造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89.
云南地区SKS波分裂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云南数字地震台网和云南流动地震台网的台站,以及中国国家数字地震台网(CNDSN)腾冲台和昆明台,共计47个台站记录到的远震SKS波震相,计算了各个台站下方的各向异性,讨论并分析了各向异性层的深度、厚度、起因,进一步探讨了与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地球动力学有关的一些问题. 从得到的结果来看,云南北部的各向异性的快波偏振方向呈南北向,逐渐过渡到南部的近东西向,整体来看,有一旋转的趋势. 分析表明各向异性层主要分布于上地幔,时间延迟在058~188s,厚度在67~216km之间. 青藏高原存在垂直向隆升变形和东西向拉张变形外,地幔物质还向东南运移.  相似文献   
90.
We have collected 432 vertical component records from 45 stations of new CENC (China Earthquake Network Center) in Chinese mainland and adjacent regions. These records were used to calculate Q0 (Q at 1Hz) and η values of Lg coda from each station by the stack spectral ratio (SSR) method. Then the tomography method was applied to obtaining lateral variation of Q0 and η values in Chinese mainland and adjacent regions.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Q0 value varies between 150 and 600 in the studied areas. Yunnan, southwest Sichuan, and northwest Myanmar show the lowest Q0 value (Q0〈240) and the crust of these regions is characterized by complicated crack and strong hydrothermal activity. The highest Q0 value (Qo〉510) exists in the border of southern Mongolia, Alxa and Ordos block. The η value varies between 0.45 and 0.75 in Chinese mainland and its adjacent reg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