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25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降雹先兆特征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雨曾 《气象》1990,16(9):34-38
  相似文献   
82.
T213L31全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2m温度预报误差源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佟华  姚明明  王雨  陈起英  管成功 《气象》2006,32(2):52-57
T213L31全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的2m温度预报存在系统性偏低的问题,对业务预报影响很大,针对这一问题就产生原因对模式系统进行分析定位。经过一系列分析,通过对模式地形高度与观测站地形高度的比较,以及通过采用欧洲中心与国家气象中心的陆面过程初值得到的2m温度的比较,认为2m温度的误差是由于模式地形高度与实际地形高度存在较大差异以及2m温度预报对陆面过程所需的初值如土壤湿度等的敏感而实际采用特定值代替初始场的不科学性造成的。  相似文献   
83.
南流江河口区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又茵  项鹏  王磊  杨燕燕  王雨  林茂  蓝文陆 《海洋学报》2017,39(10):111-123
通过2016年3月底现场航次11个站点的调查,应用反相高效液色谱(RP-HPLC)并结合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分析技术,分析了春季广西南流江河口区浮游植物光合色素组成,进而由CHEMTAX软件估算全粒级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春季含量较高的浮游植物特征光合色素含量以叶绿素b最高,其次为岩黄藻素;浮游植物的优势类群为隐藻,其次为绿藻和硅藻,它们分别平均占据了浮游植物生物量的54.95%、23.36%和17.37%,其他藻类所占比例很低。南流江河口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东西部入海分支有较大差异:东部分支营养盐较西部分支低,隐藻所占生物量比例最高,其次为绿藻和硅藻,浮游植物群结构与分布受营养盐因素影响较大;西部分支营养盐含量明显比东部分支高,绿藻和硅藻的所占比例有所提升,隐藻的生物量所占比则有所下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分布受非营养盐因素的影响较大。南流江河口区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除了受营养盐影响外,还与浊度、盐度等密切相关,表明南流江浊度增加已明显影响着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需要密切关注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4.
Re-Os同位素体系及其地质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Re-Os同位素体系是近年来地球化学研究的热点,也是发展较快的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矿床成因、陨石定年、岩浆成因以及壳-幔演化、大陆岩石圈地幔定年等领域,尤其在地幔地球化学动力学等前缘领域,Re-Os同位素体系成为一种新的强有力的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85.
福建沿岸不同海区夏季浮游植物的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雨  林茂  林更铭 《台湾海峡》2009,28(4):496-503
结合福建省“908专项”,于2006年7~8月对福建省沿岸海域水采浮游植物的种属组成、数量分布、生物量进行了大面积科学调查.结果表明,福建沿岸海域浮游植物隶属于6门57属127种,其中硅藻47属107种,甲藻5属15种,蓝藻1属1种,金藻2属2种,隐藻1属1种,裸藻1属1种.硅藻类在种类和数量上均占主导地位,优势种主要是柔弱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等.硅藻类广布,甲藻类在闽东海域及东山沿岸分布较多,蓝藻类检出率降低,裸藻类和金藻类检出率增高.表层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为3222.59×10^4ind/dm^3,数量分布态势为近岸高、外海低,阂东和闽南高、闽中低.叶绿素a及优势类群的分布与数量分布基本一致.福建沿岸海域赤潮生物种类较多,是引发赤潮的潜在生物因素,一些赤潮生物已在闽南、闽东沿岸局部海域成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86.
利用热带测雨卫星(TRMM)搭载的微波成像仪(TMI)探测结果,在像元分辨率上同步反演的10年海表温度(SST)和海表风速(SSW)资料,研究了热带地区非降水条件下SSW变化对SST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带地区SST日变化显著,SST日最小值多出现在早晨03:00(当地时间,下同)至06:00,日最大值多出现在午后17:00至19:00,SST日绝对振幅为1.9~3.4℃,日相对振幅为5%~7%。SSW变化对SST日最小值和日最大值的出现时间及SST日振幅均有明显的影响,且均呈现出区域性差异。热带地区SST日绝对振幅随SSW增大而减小,当SSW增加至9 m/s之后,SST日绝对振幅变化不再明显;二者符合特定的正弦函数关系。在风速小的情况下,暖池区域平均SST日绝对振幅异常减小了0.16℃;在风速大的情况下,秘鲁沿岸区域平均SST日绝对振幅异常增大了0.17℃,且SST随时间变化波动较大。上述研究结果为下一步研究海表感热和潜热日变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7.
2007年夏季GRAPES_MESO15及30km模式对比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勇  王雨 《气象》2008,34(10):81-89
对2007年6-8月两种GRAPES模式产品进行天气学检验.结果表明:GRAPES模式对7月上旬淮河流域降水位置预报较为准确,但两种模式对降水量值预报均偏小.在淮河流域强降水期,两种模式对500hPa中高纬度平均槽脊的位置预报较为准确,15km模式对中低纬度印度半岛地区高度场预报更加准确,且对副热带高压588线平均北界位置的预报好于30km,但两种模式对副热带高压西伸脊点的位置预报偏东.GRAPES模式对850hPa温度趋势有较好的预报能力,都能够准确预报出850hPa温度的转折,15km模式比30km模式预报更为接近实况.此外,两种GRAPES模式对0709号台风的预报效果均不太理想,台风邻近登陆前850hPa气旋性环流仍不清楚,登陆后环流中心清楚,但预报中心位置偏向西南,路经预报存在偏差,同时登陆前的台风中心附近风速明显偏小.  相似文献   
88.
近年来,国内学者强调对于复杂和超限结构需进行中震性能设计,即在小震弹性设计后进行中震下的承载力复核及调整,然而中震设计能否提高结构整体抗震性能仍存在争议。为探究中震设计与小震设计方法的差异,本文依据现行规范,以设防烈度、结构高度和场地类别为变化参数,建立了48个典型RC剪力墙模型,并分别以“小震”、“高规中震”、“广东高规中震”和“关键构件中震”进行截面设计,之后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分析及增量动力分析计算。在对比了不同设计方法的钢筋用量、结构与构件性能表现及结构抗倒塌能力储备的差异后认为,现行中震设计方法存在诸多弊端,包括会导致结构用钢量的显著增大,结构延性的降低,及结构安全度的降低等;采用关键构件中震设计方法则能较好地提高结构整体抗震性能,更符合抗震设计概念。因此,建议对RC剪力墙结构仅针对关键构件进行中震性能设计,以提高重要结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9.
人工防雹效果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雨曾  刘新元  赵宗然  冉永海 《气象》1996,22(12):31-34
满城防雹10个期间,从该县山区,平原雹灾面积的变化来看,虽然都有明显的效果、但却有明显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有自然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可能是人工防雹作业时机的差异。  相似文献   
90.
现有的环境政治文献多关注环境治理中多元主体之间的互动和策略,尤其是国家与环保组织之间的权力关系,但对权力在空间上的领域特征及其实践影响探讨不足。通过对一个国际环保组织乡村水资源保育项目的田野观察,分析了该组织在近十年的社区领域建构策略演化,并探讨动态的领域化过程如何影响环境治理的形式、范围和效果。研究发现:(1)环保组织通过与不同层级政府建立差异化联系,能够在农村社区中建构相对独立的社会领域,自主开展环保活动,但与农村社区之间的隔离也限制了环保项目进一步发展的空间;(2)环保组织通过融入本土社会关系网络的策略调整,重新建构了更具流动性、融合性的社会领域,为项目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3)面对长期的资源挑战,环保组织通过培育本土组织来保持自身在社区“飞地”的长期影响,但“代理人”在融合后的新领域空间内却难以再维持独立性和专业性,从而制约了公众参与环保的范围和效果。通过动态的领域化过程及其影响,解释了环境治理和环保组织发展的规律,为认识国家-环保组织-社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