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62篇
海洋学   87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通过扫描电镜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方法考察了进水NO3-浓度变化对阴离子交换膜生物反应器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NO3-浓度从47.01 mg/L逐渐增加到168.55 mg/L的过程中,出水中NO3--N浓度满足我国饮用水水质标准中小于10 mg/L的要求。电镜扫描图显示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不同阶段的样品进行PCR-DGGE图谱和相似系数分析,发现随着反应的持续进行,微生物种群结构发生了演替变化,证实污泥微生物生态能够迅速进行优胜劣汰的筛选,调整内部微生物种群结构,从而达到适应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82.
利用光生物反应器培养雨生红球藻的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光生物反应器与光照培养箱两种培养容器培养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对雨生红球藻在两种容器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pH值、溶解氧(DO)及虾青素积累情况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不同接种密度对光生物反应器培养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光生物反应器中藻细胞的调整期较短,接种1 d后即进入指数生长阶段,在胁迫阶段则仅需4 d即达到虾青素含量的峰值;将pH值控制在偏碱性条件下(7.75±0.10)有利于藻细胞更好生长;营养培养阶段DO相对饱和度上升至80%,而在胁迫阶段则迅速降低,最低值小于6%;较高的接种密度(2.3×104个/mL)具有较短的营养培养周期(7 d),且因接种密度变化对胁迫周期长短无明显影响(均为4 d),选用较高的接种密度可望降低工业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83.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嗜盐性革兰氏阴性菌, 广泛分布于海洋环境中, 能够引起肠胃炎、伤口感染以及败血症, 是人类重要的病原菌之一。宿主体内被认为是一种低铁环境, 能够激发致细菌的毒力。副溶血弧菌能够分泌弧菌素或利用外源铁载体来获取铁。在低铁条件下, 编码双组份调控系统的基因簇VPA0148-VPA0149转录上调, 使含铁肠杆菌素受体PeuA转录出有活性的蛋白。VPA0148编码产物为一个响应调节因子, 具有一个磷酸基团接收结构域和一个DNA结合结构域。本研究发现, VPA0148的缺失增强了菌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和对斑马鱼的致死能力, 同时能够促进菌株在低铁环境中的生长, 并增强菌株的群集运动。研究结果表明含铁肠杆菌素受体调节蛋白VPA0148对副溶血弧菌致病力具有调控作用, 增进了对铁调节副溶血弧菌毒力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84.
贝壳填料酸化反应器预处理生活污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沿海一带,海产品废弃物贝壳多数进行废弃处理,成为潜在的环境隐患,对其进行废物资源化利用将是很好的选择.利用贝壳做填料,通过98 d的小试研究,考察了厌氧固定膜反应器在18~25 ℃条件下的运行效果.在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4 h、8 h和12 h的条件下,考察了反应器处于酸化段对污染物的处理效能.运行期间获得了较高的TP去除率,水力停留时间4 h、8 h和12 h对应的平均COD去除率分别为55.0%,58.0%和58.9%,平均TP去除率分别为16.90%,25.95%和27.43%.在试验条件下,贝壳释放的碱度足以调节系统的pH值,水力停留时间8 h和12 h对应的出水pH值较进水增加11.6%和16.5%.试验结果表明,贝壳是一种理想的酸化反应器微生物附着和生长载体,从技术和经济角度,水力停留时间设定为8 h较佳.  相似文献   
85.
天然水体中生物膜对水环境中磷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生物膜及其发育形成机理,生源要素磷与底泥、悬浮颗粒、藻类及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生物膜中微生物对生源要素磷循环的作用及其检测方法。通过对该领域近几年最新研究成果的总结,得出生物膜尤其是细菌对元素磷迁移转化的影响起着重要作用;对今后研究重点作出展望,在考虑生物膜存在的条件下,深入研究沉积物、悬浮颗粒、藻类及细菌与磷循环的相互作用机制,将有助于弄清楚水体富营养化发生的过程及机理。  相似文献   
86.
天然水体中泥沙颗粒表面容易生长生物膜,生物膜的生长会对泥沙颗粒的运动特性产生显著影响。设计了泥沙颗粒表面生长生物膜的实验,以及生长生物膜后泥沙颗粒的起动水槽实验。在水槽观测段分别放置由去离子水浸泡和天然水培养的两种泥沙,对比观察两种泥沙起动过程的区别,分析起动流速的差异和随培养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天然富营养水体中生物膜生长繁茂,对泥沙起动特性有着显著的影响,能够增强泥沙颗粒的抗冲性,并随时间呈现出先逐步增强到一个最优值后有所削弱的钟形曲线的变化趋势,表明在研究天然河流和湖泊尤其是污染严重的水域的泥沙起动时,需要考虑到生物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87.
《海洋地质译丛》2011,(2):7-7,19
美国艾奥瓦州“能藻”LP公司负责市场销售与投资的副总裁托德·希尔登对媒体披露,公司筹集大量资本建立的藻类生产企业——“可再生世界能源公司”(RWE)开发出一种“光生物反应器系统”。  相似文献   
88.
根据热管反应器工作特点,建立了吸液芯理论模型,推导出液态锂在吸液芯上升高度的公式,对特定条件下锂在吸液芯的上升高度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锂在吸液芯上升高度随丝网目数、层数、温度以及热流密度的变化规律。 为热管反应器设计及吸液芯参数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9.
陈涛  涂晨  郭鹏鹏  周倩  骆永明 《海洋学报》2018,40(12):112-119
微塑料因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可作为重金属、有机污染物以及病原微生物的载体。已有研究表明,微塑料表面附着的微生物主要以生物膜的形式存在。本研究以山东省海岸带环境中常见的两类软质塑料——发泡类聚苯乙烯(expanded polystyrene,EPS)和聚乙烯薄膜(polyethylene films,PE)为研究对象,比较了MP FastDNA®和MOBIO PowerSoil®两种DNA提取试剂盒对微塑料表面生物膜DNA的提取效果,探讨了不同的微塑料粒径和数量对DNA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P FastDNA®试剂盒对两种软质微塑料表面生物膜DNA的提取浓度显著低于MOBIO PowerSoil®试剂盒(1.0~12.5倍)。采用MP FastDNA®试剂盒提取的PE表面DNA的浓度约为EPS的1.3~4.4倍。当微塑料数量不大于20片时,小粒径(1~3 mm)的EPS表面生物膜DNA浓度显著高于大粒径(3~5 mm) EPS,而对于PE薄膜则相反。对于两种粒径的EPS,微塑料表面DNA浓度均随着微塑料数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对于小粒径(1~3 mm)的PE薄膜,DNA浓度随微塑料数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而大粒径(3~5 mm)的PE薄膜表面DNA浓度随微塑料数量的增加而降低。微塑料的粒径和数量对其表面DNA提取效果影响的差异与微塑料的类型及其理化性质有关。本研究可为海洋与海岸环境中微塑料表面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研究提供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90.
为提高好氧污泥颗粒化速度, 采用微生物絮凝剂, 探讨在好氧颗粒污泥培养过程中微生物絮凝剂的投加方式对颗粒污泥理化性能及生物降解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絮凝剂每隔2、3、5、7 d投加一次时, 均可培养出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 微生物絮凝剂的投加方式对好氧污泥颗粒化的影响较显著;微生物絮凝剂最佳投加方式为每5天投加一次, 此时颗粒化速度快, 颗粒形成时间由未投加的60 d缩短为42 d, 好氧颗粒污泥疏水性好, 污泥体积指数稳定在40 mL/g左右, 沉降速度达35.06 m/h, COD、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96.55%、93.29%和87.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