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7篇
  免费   264篇
  国内免费   489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08篇
地质学   1703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09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8篇
  1976年   3篇
  1950年   4篇
  1949年   6篇
  1948年   7篇
  1947年   4篇
  1946年   8篇
  1945年   6篇
  1944年   5篇
  1943年   6篇
  1942年   4篇
  194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石英脉型金矿是广西大瑶山地区主要的金矿床类型之一,但一直没有高精度的年龄数据约束其成矿时代。论文首次 对大瑶山南部广西苍梧县上木水石英脉型金矿中的热液白云母进行39Ar/40Ar年龄法测年,获得坪年龄为(432.6 ± 3.2)Ma,相应 的等时线年龄为(428.2 ± 7.2)Ma,反等时线年龄为(425.3 ± 6.6)Ma,表明其成矿时代为加里东期。这一数据进一步证明 大瑶山南部的古龙-夏郢环形成矿区主要以加里东期矿化为主,除了与加里东期岩浆岩有关的斑岩-矽卡岩型钨多金属矿化 外,还存在石英脉型金矿。同时,位于大瑶山中部沿区域性大黎断裂分布的六岑-桃花-古袍金矿田的石英脉型金矿时代仍 然不明确,还需要进一步的高精度测年数据来约束。  相似文献   
82.
东坪钨矿床是近年在赣北地区新发现的首个超大型石英脉型黑钨矿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幕阜山地区东坪-香炉山钨矿找矿远景区东部。矿床赋矿层位为新元古代双桥山群安乐林组浅变质岩系,北东向断裂及其两侧的次级裂隙为区内主要控矿构造、容矿构造,隐伏的燕山晚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成矿岩体,与区内钨多金属成矿关系密切的为石英脉状硅化;两个矿带的钨矿体均产于成矿岩体外接触带,呈现了石英脉型黑钨矿矿床典型的"五层楼"分带特征,矿石工业类型主要为黑钨矿矿石;明确了构造和岩浆岩等主要控矿因素;总结出地表微细裂隙云英岩化-黄铁矿化蚀变带、含硫化物石英细脉带、石英脉、重砂及地球化学异常为区内主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83.
作为变质核杂岩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拆离断层带内广泛发育的褶皱构造与其寄主岩石一样记录了中下地壳拆离作用过程。选取辽南变质核杂岩金州拆离断层带内褶皱构造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叶理与褶皱构造关系分析,划分了褶皱期次与阶段性;通过形态组构分析、结晶学组构分析及石英古温度计等技术方法的应用,初步分析了拆离断层内褶皱的形成机制,为辽南地区拆离作用过程提供约束。根据褶皱形成与拆离作用的时间关系,将拆离带内褶皱分为拆离前褶皱、拆离同期褶皱和拆离后褶皱;拆离作用同期的褶皱按时间早晚分为早期(a1)阶段、中期(a2)阶段、晚期(a3)阶段。不同阶段褶皱的野外形态、叶理与褶皱关系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形态组构与结晶学组构的特征,为判断和恢复褶皱的形成机制提供了佐证,揭示出拆离断层带褶皱是在纵弯压扁和顺层流变的共同作用下递进剪切变形的产物。在拆离作用过程中, a1阶段和a2阶段褶皱以纵弯、压扁褶皱作用为主,a3阶段褶皱以弯滑作用为主。褶皱作用记录了拆离断层一定温度范围内(主要集中在380~500 ℃)的变形特征,拆离作用从早期到晚期的演化整体处于相对稳定的应变状态下。对金州拆离断层带而言,在区域NW-SE向伸展过程中,还伴随着NE-SW向微弱的收缩。  相似文献   
84.
罗泽  方贵聪  张宇杰 《江苏地质》2017,41(4):582-586
赣南长流坑钨矿床属于热液成因的大型钨矿床。为探明矿区钨矿床成矿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以赣南长流坑钨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开展原生晕研究,结果表明,各主要成矿元素原生晕异常在3号线以西和8号线以东两侧方向呈明显减弱趋势,其中WO3和Sn异常往深部明显扩大加深,而Cu异常往深部则相对减弱,研究区钨矿床的主要成矿元素主要富集在3号、0号和8号线上,该部位成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85.
小江断裂带北段为白鹤滩水电站库区内规模最大的断裂构造,其几何展布特征与活动性对库区移民及其就近安置规划有明显的制约作用。通过对小江断裂北段大比例尺调查、断裂带石英形貌扫描以及现场氡气测量等综合研究,重新界定了小江断裂带北段展布,即北起宁南县华弹镇,沿金沙江左岸经永乐村,鲁吉、溜姑延伸至蒙姑以南,断裂带总体向西陡倾。石英微形貌统计分析与应力痕迹微形貌观察结果表明,断层强烈活动时间在晚更新世,同一石英颗粒表面具有代表两种滑动方式(蠕滑和黏滑) 的应力痕迹组合,应力痕迹的溶蚀程度、叠加和切割关系表明,断层在晚更新世的滑动至少有3个亚期次,早期为蠕滑,中晚期为黏滑。小江断裂北段的潜在地震危险性评估表明,其可能发生强震的最大震级约在MS6.8级~MS7.1级左右,为未来仍有可能再次活动的强震地区。  相似文献   
86.
《地学前缘》2017,(6):10-24
加鲁河中基性岩体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岩体边部岩浆混合作用明显,富含暗色环边石英,是研究岩浆混合作用的理想地质体。本文在详细岩石学研究基础上,对寄主岩(香加南山花岗岩基)-包体-包体捕虏晶-暗色环边石英的矿物(黑云母和角闪石)进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研究表明,不同类型黑云母的Fe~(2+)/(Fe~(2+)+Mg)比值基本一致,介于0.53~0.59,寄主岩黑云母的MgO含量较低(8.06%~8.29%),包体捕虏晶-暗色环边的黑云母MgO含量较高(分别为9.38%~9.45%和9.25%~9.52%);不同类型角闪石的(Ca+AlⅣ)较高,大于0.5,寄主岩角闪石具有较高的FeO~T含量(20.27%~21.01%)和较低Mg#值(45~47);包体-包体捕虏晶-暗色环边的角闪石具有较低的FeO~T含量(分别为18.31%~19.49%、18.11%~18.90%和18.01%~18.43%)和较高的Mg#值(分别为50~54、52~53和55~60)。寄主岩的角闪石(为铁浅闪石)和黑云母(为铁质黑云母)具壳型特征;包体-包体捕虏晶-暗色环边的角闪石(为镁角闪石)和包体-暗色环边的黑云母(为镁质黑云母)具壳幔型特征。寄主岩和包体捕虏晶的角闪石具有近似的成分和结晶环境,显示包体与寄主岩间存在成分交换。早期富水岩浆有利于磁铁矿和钛铁矿结晶,使晚期结晶的暗色环边矿物(黑云母和角闪石)具有较高的MgO含量和较低的FeO~T含量,以及最低的结晶温度和压力。  相似文献   
87.
采用阳离子捕收剂HAY和脂肪酸类捕收剂GJBW对采自贵州织金硅钙质磷矿床的石英试样进行可浮性试验。结果表明,HAY比GJBW更易吸附于石英表面,2个试样可浮性存在差异。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X射线能谱、Zeta-电位对石英晶体结构及表面特性进行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2份试样物相组成单一,纯度高,结晶粒度较大。晶胞参数分析计算结果与理论值接近,偏大,晶胞参数偏差是影响石英可浮性的主要因素。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表明:石英表面存在凹坑和明显棱角,晶体表面存在微量的Al、Mg和K等元素对石英进行活化,其相对密度越大,石英可浮性越好。Zeta-电位分析结果表明,石英零电点较低,石英表面金属离子使石英Zeta电位负移,石英表面电负性强,在弱酸条件下使用阳离子捕收剂HAY对其浮选效果较好。推测石英表面杂质元素可能是以类质同象进入石英晶体结构,对石英表面特性及可浮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8.
石英胶结作用是导致砂岩储层致密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关于石英胶结物SiO_2内部或外部来源尚无定论。关于石英胶结物SiO_2来源问题的研究较薄弱,尤其对非晶质SiO_2溶解来源和SiO_2外部来源的研究重视不足。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致密砂岩储层中石英胶结物形成的成岩作用时间及SiO_2的物质来源,并研究了其贡献量的大小。结果表明:(1)长石的溶解与转化、蒙脱石的伊利石化和绿泥石化作用、压溶作用与缝合线的发育,以及非晶质SiO_2的溶解作用,是砂岩储层中石英胶结物发育的重要内部SiO_2来源。石英胶结物的外部来源则包括岩石邻近的砂体,也包括深部埋藏砂岩、深部埋藏泥岩、花岗岩侵入体、基岩等来源的大规模运移。(2)长石的溶解、蒙脱石的伊利石化和绿泥石化作用、压溶作用与缝合线的发育,主要在早成岩-中成岩时期为砂岩储层提供SiO_2来源,而钾长石向高岭石和伊利石的转化、钠长石化作用主要为中成岩-晚成岩时期石英胶结物的主要SiO_2来源。此外,非晶质SiO_2的溶解和外部来源提供的SiO_2推测应该可以发生在整个沉积成岩时期,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工作验证。  相似文献   
89.
《岩土力学》2017,(2):493-500
利用透明土技术和激光散斑图像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方法(DIC方法)测量土体内部的位移场,是研究土力学问题的一种新方法。通过试验研究不同粒径范围的熔融石英颗粒(中细砂0.1~0.3 mm、中砂0.3~0.5 mm、粗砂0.5~2 mm、细砾2~5 mm),揭示粒径对激光散斑图像质量、DIC查询窗口和位移场测量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的熔融石英透明土模型产生的散斑场图像、灰度直方图明显不同;相同入射激光下,小粒径比大粒径模型获得更好质量的散斑图像。位移误差直方图显示,位移误差依赖于查询窗口尺寸和颗粒大小。通过平均灰度梯度调整查询窗口,不同粒径的透明土模型可以给出彼此相当的测量精度。数字和物理平移试验显示,由小粒径石英颗粒配置的透明土模型能够得到更高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90.
土屋–延东铜矿带位于东天山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上,是目前新疆最大的铜矿带。铜矿体主要赋存于石炭纪斜长花岗斑岩和晚古生代企鹅山群中,但是前人研究表明斜长花岗斑岩的成岩年龄(339~332 Ma),明显老于成矿年龄(约322Ma),因此,土屋–延东铜矿带的致矿岩体至今还存有争议。本次研究首次对该铜矿带晚石炭世石英钠长斑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分析,并结合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测定,探讨土屋–延东铜矿带矿床成因。对延东铜矿4件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同位素分析,得到322.0±2.7 Ma的加权平均模式年龄和319.1±9.1 Ma等时线年龄,明显要晚于斜长花岗斑岩年龄。两个石英钠长斑岩样品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324.9±2.4 Ma和324.5±2.1 Ma,表明石英钠长斑岩为晚石炭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相学研究表明,石英钠长斑岩中发育黄铜矿+绿泥石+硬石膏+方解石矿物组合,这与延东铜矿主成矿阶段的矿物组合基本一致,并且石英钠长斑岩成岩年龄与辉钼矿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石英钠长斑岩可能与土屋-延东铜矿带铜矿形成有着密切关系,这一发现可能为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晚石炭世铜矿的勘查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