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87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67篇
地质学   258篇
海洋学   52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57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4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A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grazing pressure of heterotrophic nanoflagellates(HNF) on bacteria assemblages in the Yellow Sea Cold Water Mass(YSCWM) area in October, 2006.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NF abundance ranges from 303 to 1 388 mL-1, with a mean of 884 mL-1. The HNF biomass is equivalent to 10.6%–115.6% of that of the bacteria. The maximum abundance of the HNF generally occurred in the upper 30 m water layer, with a vert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surface layer abundance greater than middle layer abundance, then bottom layer abundance. The hydrological data show that the YSCWM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the study area, typically 40 m beneath the surface. A weak correlation is found between the abundances of HNF and bacteria in both the YSCWM and its above water layer. One-way ANOVA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abundance of HNF and bacteria differs between inside the YSCWM and in the above water mass. The ingestion rates of the HNF on bacteria was 8.02±3.43 h-1 in average. The grazing rate only represented 22.75%±6.91% of bacterial biomass or 6.55%+4.24% of bacterial production, implying that the HNF grazing was not the major factor contributing to the bacterial loss in the YSCWM areas.  相似文献   
82.
83.
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测绘事业大体经历了恢复发展、停滞徘徊、全面振兴和改革崛起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84.
85.
86.
为了研究靖远大厚度黄土在浸水条件下的水分入渗规律和自重湿陷变形特征,在中兰铁路沿线的靖远北站黄土自重湿陷场地进行了不打注水孔的现场浸水试验,监测并分析了地表及地下湿陷变形、试坑周围裂缝、含水率和土中竖向应力变化情况,对水分扩散规律、自重湿陷特性和土中竖向应力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地区修正系数β0值和浸润角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体积含水率变化分为浸水稳定(2个)、快速增加(1个)和缓慢增加(1个)共4个阶段;浸水过程中,水分在21m处竖向入渗加快、径向扩散减缓,湿润峰最终形态呈现为椭圆状。根据探井和钻孔含水率测试结果,推算出浸润角最大为41°。该场地黄土自重湿陷过程历经剧烈湿陷、缓慢湿陷和固结稳定3个阶段。试验结束时共计发展了13圈环状裂缝,裂缝最远处距试坑边缘26m。根据室内试验和现场测试结果,建议地区修正系数沿土层深度进行修正,0~10m内β0值取1.05,10~27 m内β0值取0.95。在地表至21 m深度范围内,地基土浸水饱和且湿陷充分,土中竖向应力沿深度呈线性增加,土中竖向应力接近饱和自重应力,21m以下的地基土未能充分湿陷,土中竖向应力逐渐减小。该研究成果可应用于中兰铁路...  相似文献   
87.
针对传统电渗法治理淤泥质土过程中排水效率低且治理后土体不均匀等问题,从改变软黏土颗粒自身持水特性角度出发,提出采用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联合电渗法治理淤泥质土的思路。利用自制的一维电渗固结试验装置,探究絮凝−电渗法联合作用机制以及不同絮凝剂掺入比对电渗排水加固效果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电渗法相比较,絮凝剂 APAM 的掺入减少了软黏土颗粒表面的结合水膜厚度,使得淤泥质土的前期电渗排水速率和累计排水量显著提升,从而降低了电渗法的平均能耗系数;同时,絮凝剂高分子长链的“吸附架桥”作用增强了土颗粒的黏结力和絮凝沉积效果,有效缓解了电渗过程中细小黏粒迁移集聚而造成的阴极淤堵问题;治理后淤泥质土的抗剪强度大幅增高,土体的均匀性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且当絮凝剂 APAM 掺入比为 0.30% 时,土体的电渗排水固结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8.
本文旨在探讨金属元素的理化性质和其地壳丰度(CA)的分布规律。利用相关性分析和集对分析研究了金属的理化性质和其地壳丰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金属元素21种理化参数与地壳丰度之间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10种理化参数和地壳丰度显著相关(P≤0.05),包括共价指数(X2mr)、原子密度(ρ)、原子序数(AN)、原子量(AW)、有效核电荷(Z*)、电负性(Xm)、软指数(σp)、电子亲和能(EA)、极化力(Z*2/r)和电化学势(ΔE0)。集对分析进一步表明:X2mr,ρ,Z*和Xm与log(CA)之间趋同性较好,支持了相关分析的结论。研究结果暗示金属的理化性质与地壳丰度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关系,这为地球演化成因、元素丰度演变规律提供了新证据,对岩石、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9.
90.
一、概述。海东地区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地处祁连山支脉达板山南麓和拉脊山脉,属于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的相嵌地带。地势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倾斜。地形复杂多变,以山地丘陵为主体。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由一系列西北一东南走势的山脉、河谷阶地相间而成。地面相对高差较大,海拔最低处1650米,最高处达4634米。全区所辖6个县,105个乡镇,1614个行政村,总人口15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2.2万人)。土地总面积132万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103.0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9.1%。2004年,全区农业总产值22.7亿元,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26%,已初步形成青海省粮油、蔬菜、果品等为主的农业生产区。但是,随着当今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和人口的剧增,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将会不断增长,尤其是住宅和工业建设占用耕地急剧增加,耕地逐年锐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