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220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222篇
海洋学   34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7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1.
本文对栖息在我国淡水鱼苗培育池及水稻田中的6种原蚌虫(隶属于甲壳门,鳃足纲,介甲目,蚌壳虫科)进行了分类记述。其中的兖州原蚌虫Eocyzicus yanzhouensis sp.nov.及拟莱阳原蚌虫E.paralaiyangensis sp.nov.系2新种。分别列表比较了新种与其近似种佩里原蚌虫E.perrieri Daday,1914,多刺原蚌虫E.spinfer Durga Prasad et al,1981及莱阳原蚌虫E.laiyangensis Hu,1985的主要形态区别特征。文中附有6种原蚌虫的检索表及形态特征图54幅。本文记述种的名录如次: 1.东方原蚌虫Eocyzicus orientalis Daday,1914; 2.蒙古原蚌虫E.mongolianus Ueno,1927; 3.戴维原蚌虫E.davidi(Simon,1886)Brtek et al,1984; 4.莱阳原蚌虫E.laiyangensis Hu,1985; 5.兖州原蚌虫,(新种)E.yanzhouensis sp.nov.; 6.拟莱阳原蚌虫,(新种)E.paralaiyang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82.
对东白令海水域双线鲽(Lepidopsetta bilineata)、太平洋拟庸鲽(Hippoglosso-ides elassodon)和阿拉斯加鲽(Pleuronectes quadrituberculata)等三种经济鲽类的捕捞群体结构和生长特性进行比较。得出结论是:(1)捕捞群体结构复杂;(2)渐近体长和渐近体重较大、寿命长、K值小;(3)雌鱼比雄鱼个体大、生长快、寿命长;(4)三种鲽类的捕捞群体结构和生长特性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3.
1975-1976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东海大陆架调查时,在底栖生物采泥取样中获得3个小单売标本;经鉴定,认为是马蹄螺总科(Trochacea)、蝾螺科(Turbinidac)、缩口螺属(Collonia)中的一个新种。标本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84.
于1987年4—5月在南沙群岛进行综合考察,采集环节动物多毛类样品,经鉴定表明,系多齿鳞虫科1新属,定为新多齿鳞虫属Neopolyodontes,模式种为秀丽新多齿鳞虫Neopolyodontes lepidus gen.sp.nov.,以及新斑鳞虫属Neopanthalis的1新种,命为刺须新斑鳞虫Neopanthalis muricatus sp.nov.。  相似文献   
85.
三角帆蚌对水体悬浮物和叶绿素a消除量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研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分别测定了一龄(△1)和三龄(△3)三角帆蚌对水体中悬浮物和叶绿素a的消除量;研究了三角帆蚌对叶绿素消除效果与水体中藻类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并在池塘中挂养1200只三角帆蚌四个月。结果表明:三角帆蚌对水体中悬浮物和叶绿素a的消除率均随水温升高而提高,其中消除效果在总重量相同时△3>△1,较高水温条件下三角帆蚌在悬浮物中优先利用藻类;同一温度下,水体中藻类量增大时,三角帆蚌对叶绿素a的消除量增大而消除率却降低;在池塘挂养测试中与对照池塘比较,四个月后三角帆蚌因大量消除了池塘水中的悬浮物和叶绿素a,使池塘水体透明度提高从26cm提高到了80cm。  相似文献   
86.
作者1987年于四川省乐山市大渡河尾段发现椎实螺属一新种,现命名为乐山椎实螺(Lymnaea leshanensis sp.nov.)。该种与日本琵琶湖产的 Lymnaea onychia 相似,但贝壳的形态、齿式、齿形、两性生殖系统的诸器官、外套膜的色带、个体大小、生活环境和动物区系均有所不同。前者属东洋区系,后者属古北区系。  相似文献   
87.
88.
核电站温排水对大亚湾鲷科鱼卵,仔鱼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维翥 《热带海洋》1996,15(4):80-84
在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温排水排放前、后,自1993年1月20日至1995年2月28日对该站附近水域14个站位进行6个航次的采样调查,收集鲷科鱼卵、仔鱼样本和同一站位的水温资料。结果表明,各站位的鲷科鱼卵、仔鱼的分布在温排水排放前、后与水温变化密切相关。水域升温2 ̄8℃对鲷科鱼类的产卵、孵化和仔鱼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鉴于目前升温水域范围只限在2n mile内,可以认为整个大亚湾鲷科鱼类的资源和补充尚水  相似文献   
89.
马尾藻类是重要的经济海藻。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就以马尾藻作为药材和食品;近几年来,随着医药工业的发展,马尾藻类不仅越来越广泛地用在医药上,而且成为提取褐藻胶、甘露醇、碘和氯化钾的重要工业原料之一。因此,弄清这类海藻的种类、分布和资源情况是有效地开发、利用马尾藻类海藻的前提。西沙群岛地处我国海防前哨,海洋植物资源很丰富,马尾藻类种类也较多,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西沙群岛的海藻资源,使其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工、农、兵服务,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于1957年,1958年,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后的1975年,1976年前后四次对西沙群岛的海藻进行了调査,收集了大量的标本。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西沙群岛的马尾藻科海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仅是这项研究任务的一部分,以后将陆续整理发表。  相似文献   
90.
鲷科Sparidae鱼类属于硬骨鱼纲,鲈形目,为温带和热带近海的习见鱼类,通常栖息在海底多岩礁和底质粗杂的水域,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虽种类不多,但由于本科鱼类肉质鲜美,数量可观,因此,在经济上有着特殊意义,在海洋渔业中居重要地位。 本文是总结了近百余年来有关中国鲷科鱼类研究的文献资料,根据多年来在我国沿海各地采集的标本,对鲷科鱼类的头骨脑颅形态特征和牙齿等进行比较,并结合地理分布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结果,共记述中国沿海所产鲷科鱼类8属10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