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0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新疆侏罗纪原型盆地类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过近几年的勘探工作新疆中生代盆地取得了大量物化探资料和钻井、测井、分析化验等地质资料.这些资料的积累,为深入探讨新疆中生代盆地的演化过程提供了丰富信息.应用含能源盆地沉积学研究的工作方法对盆地中生界格架、沉积体系类型及其展布、盆地的充填样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新疆侏罗纪盆地具有许多类似的特征.总体表现为张性构造背景条件下的盆地类型.这些盆地已成为残留盆地,原始沉积物源离目前盆地边界较远,大部分边缘相已被天山隆起过程中剥蚀,而非因天山逆冲掩覆.新疆侏罗纪呈现三隆四坳的古地理格局.分别为塔北、南天山、北天山隆起带和托云-和田、库车-焉耆、伊犁-乔尔玛、准噶尔-吐哈沉积坳陷带.各盆地沉积环境基本类似,多为浅水湖盆的河流.三角洲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82.
对天山北缘石场-玛纳斯、安集海河和四棵树河地区18个样品进行了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测定,同时测定了中生界地层10件裂变径迹样品相应煤层的镜质体反射率。结果表明地层由老到新镜质体反射率逐渐增加,磷灰石裂变径迹中值年龄逐渐降低。石场-玛纳斯地区,下部三叠系煤层镜质体反射率 R_o 值较低,为O.56%,磷灰石裂变径迹中值年龄较大,为125.3±9.1Ma;八道湾组煤层 R_o 为0.53%~0.64%,磷灰石裂变径迹中值年龄介于81.3±4.7~87.8±5.9Ma;上部西山窑组煤层 R_o 最高,达到0.81%,磷灰石裂变径迹中年龄较低,为44.0±5.4~11.8±1.8Ma;相同层位,东部石场-玛纳斯一带 R_o比西部四棵树地区高,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刚好相反。磷灰石裂变径迹模拟结果表明中生界三叠系、下侏罗统地层的埋藏深度相对较浅,上覆沉积持续的时间到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基本上已经结束,然后保持在基本不变的深度,直至中新世,不整合在三叠系之下的花岗岩的模拟结果也支持这样的认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冷却降温事件可能是地温梯度变化和隆升作用的共同结果;中侏罗统地层埋藏增温过程持续时间较长,在玛纳斯地区直至渐新世末期。所有样品中磷灰石裂变径迹模拟都记录了10Ma 左右的快速冷却过程,近4~5km 的地壳表层物质被剥蚀,平均剥蚀速率400~500m/Ma。这一剥蚀过程应该与天山地区的快速隆升,以及向北的冲断推覆作用相对应。天山地区山前带的变形应不早于10Ma,这一认识与野外地质证据一致。  相似文献   
83.
本文通过分析准噶尔盆地南缘野外剖面、部分钻井岩心和天山内部野外剖面的碎屑重矿物及其组合特征,探讨了准噶尔盆地中-新生代物源体系和盆山格局的演化。准噶尔盆地南缘至少存在3个物源体系,各物源体系的重矿物组合、含量及其反映的物源属性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南部天山物源还存在东、西两部的差异。不同重矿物组合出现和不稳定重矿物的增加显示中-新生代存在3个构造活动相对活跃期,即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晚白垩世和晚新生代。早-中侏罗世天山内部发育多个分隔的小型盆地,盆地南部边界至少位于后峡附近,不存在地理分隔明显的天山;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是天山隆升、盆山格局发生转变的时期,博格达山逐渐构成盆地南缘的又一重要物源;白垩纪—古近纪盆山格局变化不大,新近纪以来的强烈挤压构造背景使得天山山脉快速隆升,盆山格局发生重大改变。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新生代构造相对活跃期和盆山格局演变与欧亚板块南缘发生的构造事件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4.
采用颗粒锆石U-Pb定年方法,测得塔里木东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不整合于原兴地塔格群(现双横山组)之下的红卫庄花岗片麻岩结晶年龄为1943±6(2σ)Ma,表明库鲁克塔格地区早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之上的第一套稳定盖层应为中元古界,与华北长城系相当。在早前寒武纪表壳岩系斜长角闪岩中得到锆石生成年龄为2492±19(2σ)Ma,托格灰色片麻岩锆石结晶年龄为2337±6(2σ)Ma,并同时获得其中可能有2660±2(2σ)Ma、2782±4(2σ)Ma捕获晶年龄。上述年龄新资料表明,以库鲁克塔格地区为代表的塔里木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基底中可能发育有新太古代岩石,但其主要以残留包体形式分布于托格灰色片麻岩中,以托格灰色片麻岩为主体的早前寒武纪块体可能形成于(新太古代)-古元古代。  相似文献   
85.
库鲁克塔格—星星峡是古生代末天山最高地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分析造山带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提出了构造高程 (或层次 )的比较分析在古造山带构造地貌识别中的重要性。根据构造高程的分析并结合塔里木盆地物探资料 ,提出库鲁克塔格—星星峡地区是古生代末境内古天山山系最高的区域。东天山基底岩系是古天山根带相的产物 ,东西天山的差异是塔里木板块与天山斜向碰撞的结果  相似文献   
86.
天山东段隆升过程的裂变径迹年龄证据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东天山基底隆升过程主要发生在新生代之前,白垩纪后该地区没有发生过快速隆升。东天山隆起带构造面貌基本继承了中生代的特征,这与天山西段主要是新生代陆内造山形成的构造地貌明显不同。其原因可能与古生代南天山洋盆自东向西的剪刀状闭合和塔里木板块的斜向碰撞有关。  相似文献   
87.
新疆吐拉盆地构造特征与含油气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召杰  张志诚 《地质科学》1999,34(3):357-364
吐拉盆地侏罗纪时是柴达木盆地的一部分,其原型盆地是北断南超的箕状坳陷,由于新生代阿尔金断裂带的左行走滑活动,形成吐拉盆地现今构造面貌。吐拉盆地侏罗系暗色泥岩发育,有机质丰度较高,正处于生油高峰阶段,应具有生成油气藏的地质条件。吐拉巨厚油砂岩的发现,证明吐拉盆地已经生成一定规模的油气藏,建议进一步开展吐拉盆地的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88.
郭召杰  谢艳霞  马军 《地球科学》1999,24(4):383-386
红柳河蛇绿岩中的堆晶辉长岩层具有强烈的韧性变形现象.用 T E M 观察辉石的超显微位错组态特征,其自由位错从直线状、弓弯状、环状及具尖点、三结点结构直至漫散结构的胞结构,位错壁组态表现为由直线形和环形位错排列而成的两种类型,还可见清晰的亚颗粒构造.显微与超显微特征表明,辉石以晶内位错滑移为主导变形机制.利用动态重结晶的辉石- 斜长石矿物对讨论了糜棱岩形成的温压条件:温度大约为420 ℃,压力150 M Pa ;用动态重结晶颗粒大小对古差异应力进行估算,平均为85 .78 M Pa.认为红柳河辉长质糜棱岩是在洋盆扩张过程中,洋壳上部冷的刚性层与下伏较热的塑性层拆离,沿拆离面韧性剪切形成的.  相似文献   
89.
新疆东部三条蛇绿混杂岩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本文综合对比了新疆东部三条蛇绿混杂岩带的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背景,指出克拉美丽—塔克扎勒—伊吾蛇绿混杂岩带是西伯利亚板块和塔里木板块晚古生代末的最后缝合线;中天山北缘米什沟—干沟蛇绿混杂岩带是古准噶尔洋壳早古生代向塔里木北缘俯冲的标志;南天山红柳河—玉石山蛇绿岩带则是南天山弧后洋盆的残骸。  相似文献   
90.
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和构造分析表明,南翼山背斜两翼发育两组与背斜轴向近平行的左行压扭性断裂带(走向约310°),断裂带剖面形态为正花状构造,背斜发育三组次级断裂,可分别与走滑里德尔剪切模型中的R、R'、X面很好地匹配,特征次级断裂性质与南翼山边界左旋走滑断裂带属性相符。晚新生代以来,柴西南地区受控于阿尔金断裂和昆北断裂系,整体处于压扭性环境之中,形成了一系列以南翼山为代表的压扭性背斜构造,不存在大规模逆冲构造。南翼山左行花状压扭性断裂带活动导致的背斜隆起及其派生的张性次级断裂是控制南翼山油气藏形成的重要因素,花状压扭性断裂带和背斜隆起形成了构造圈闭,而次级断裂沟通了烃源岩与储层,形成了油气向上运移的通道和储集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