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60篇
测绘学   60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164篇
海洋学   5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孙浩  刘营  王正  王振  刘荆平  陈超  王国灿  王岸 《地球科学》2022,47(11):4280-4293
覆盖区地质填图是新时期地质填图的重要方向.音频大地电磁法(AMT)是覆盖区地质填图的重要地球物理方法之一,可以为地层和基岩面的刻画提供电性参数的约束.然而,常规的AMT反演无法精确刻画电性异常体的边界,且当缺乏其他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约束时,难以进行地质解译.针对此问题,基于数值模拟结果的可行性,利用哈密烟墩戈壁覆盖区的4条实测AMT剖面探讨了AMT约束反演在地层识别中的应用效果.相位张量分析指示研究区浅部(> 1 Hz)电性结构表现为二维特征,深部受三维结构影响;浅部为低阻,深部电阻率逐渐升高.采用不加约束二维反演获得了4条剖面的地下(< 3 km)电性结构.基于研究区的重力异常、地震解译结果、物性和钻孔资料,在二维反演结果上初步划分了渐新统-中新统和侏罗系地层的底界面;进而以这两个界面建立先验模型,并根据物性资料设置电阻率变化范围,进行AMT约束反演,获得了更优化的反演结果以及清晰可靠的渐新统-中新统和侏罗系的底界面.结果显示,研究区渐新统-中新统地层电阻率值略小于10 Ω?m,其底界面平均埋深为120 m;侏罗系电阻率值为10~100Ω?m,其底界面最深可达2 km.基岩面(侏罗系底界面)埋深整体上呈现为东南深、西北浅,这指示哈密烟墩地区中生代以来的沉积中心在东南部;此外,侏罗系地层与下伏的古生界地层存在角度不整合.研究表明,哈密烟墩地区新生代以来可能受到了近南北向应力挤压,在研究区中部形成近东西或北东东向的侏罗系隆凹相间的构造地貌格局.而渐新统-中新统地层底部的不整合面可能反映了后期褶皱构造的影响,这种隆凹作用相伴的褶皱构造可能具有同沉积性质.   相似文献   
82.
提要:【研究目的】中山沟金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尚义—崇礼—赤城深大断裂的南侧,是河北省张宣金矿集区典型金矿床之一。本文探讨了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和演化,以期为该矿床找矿勘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文总结了中山沟金矿的成矿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体及矿石特征,选取4个阶段的代表性样品,开展了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氢氧同位素、氦氩同位素等研究。【研究结果】研究发现中山沟金矿可划分为4个成矿阶段:钾长石-黄铁矿-石英阶段(Ⅰ)、乳白色石英-黄铁矿阶段(Ⅱ)、烟灰色石英-硫化物阶段(Ⅲ)和贫硫化物-碳酸盐阶段(Ⅳ)。各成矿阶段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原生流体包裹体。流体包裹体测温数据表明,其主成矿阶段均一温度为210~250℃、盐度为6.01%~13.62%NaCleqv。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δ18O和δDV-SMOW值分别为-2.97‰~6.96‰和-94.6‰~-80.2‰,具有明显向大气降水线发生漂移而呈线性变化的特征。黄铁矿氦、氩同位素研究表明,3He/4He值为1.82×1...  相似文献   
83.
花垣排碧剖面位于扬子板块东南边缘,发育特殊的寒武系第三统陆源碎屑-碳酸盐混积岩。文章以沉积地球化学分析为主要手段,并结合混积岩种类、成因及沉积环境分析,探讨了碎屑物源属性及其构造意义。分析结果显示,混积岩碳酸盐组分和陆源碎屑组分混合沉积,相对比值从1∶1~1∶9.8;含有较高的Si O2与Ca O,La、Th、Zr及Sc等元素及其之间的比值主要受控于陆源碎屑且相对稳定。元素特征指示第三统混积岩的碎屑物质主要来自于大陆岛弧源区,具体为长英质-铁镁质混合源区以及靠近安山质岛弧源区。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认为排碧剖面寒武系第三统混积岩的陆源碎屑来自新元古代扬子与华夏俯冲碰撞中形成的大陆岛弧。据此推测,寒武纪第三世,扬子碳酸盐岩台地的东南缘已受到"华夏地块"及华夏-扬子古老结合带的影响,其间并无"华南残留洋盆"相隔。  相似文献   
84.
关于川东北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溶蚀型孔隙的成因,主要有两种观点:早期的大气淡水溶蚀和浅埋藏白云石化以及晚期的深埋藏流体溶蚀。以二叠系石灰岩和白云岩为例,通过原位模拟实验分析得知:随着埋深、温度的增加,方解石和白云石均趋向于胶结而不是溶蚀,其中方解石胶结程度更高。因此判定深部碳酸盐岩储层总体上发生溶蚀作用而形成孔隙的可能性较小,早期的成岩作用才是形成次生溶蚀的关键。  相似文献   
85.
根据《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结合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践,本文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项目建设必须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着力解决突出性障碍因素,与地力提升和科技农业推广等措施相结合,聚合多渠道资金共同建设,以全面提高耕地质量,充分发挥基本农田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6.
石湖地区金、银多金属矿床位于太行山中北段,产出于太古界阜平群变质岩系,燕山期麻棚岩体的周边。本文以石湖地区代表性矿床为例,根据多金属矿床黄铁矿流体包裹体中He、Ar同位素及与黄铁矿共生的石英流体包裹体中C、H、O同位素组成,探讨了石湖地区金、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来源。分析结果表明石湖地区金、银多金属矿床黄铁矿流体包裹体中3He/4He介于0.43~2.40 Ra,40Ar/36Ar介于477~879,显示出本区金、银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流体为地幔流体与地壳流体混合的产物。石英包裹体中δDV-SMOW介于-62‰~-105‰,δ18OV-SMOW介于9.6‰~13.8‰,表明成矿流体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δ13CPDB介于-3.5‰~-5.0‰,表明矿区成矿热液来自地幔。氢、氧、碳同位素体系与氦、氩同位素体系的示踪具有一致性,均显示出石湖地区金、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为地幔流体与地壳流体混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87.
陈超  陶旸  赫春晓 《测绘通报》2023,(3):155-159
建设“一张底图”是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的前提。本文基于国土三调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研究了“一张底图”建设的流程:对两套数据进行联合相交后,得到了兼顾两者图形与属性的融合数据;针对面积不足100 m^(2)和介于100~400 m^(2)的碎小图斑,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融合方法;最后人工核查与处理细长图斑及剩余碎小图斑。试验表明,本文的融合方法能够消除碎小图斑,形成以国土调查数据为基础、兼顾森林资源专项属性的底图数据,为后续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8.
求解位场反演问题的混合编码遗传算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求解地球物理反演问题时,复杂的解析关系往往使计算变得十分困难. 对于这类问 题,遗传算法有其独特的优势. 然而传统的遗传算法在搜索最优解的过程中往往效率不高. 研究表明,遗传算法的编码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交换和变异操作的搜索能力. 二进制编 码的交换操作能产生更多的新样本数目而具有较强的搜索能力,十进制编码的变异操作因搜 索范围更大而具有较强的产生新样本的能力. 本文分析了二进制与十进制编码的搜索机制, 提出了混合编码遗传算法(Hybrid Encoding Genetic Algorithm,简称HEGA),其原理是利用 十进制编码进行变异操作,其他操作采用二进制编码. 针对位场反演问题的特点,结合混合 编码、动态编码和大概率变异技术,有效地提高了搜索及产生“新”有效基因物质的能力. 理论模型及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尤其是在模型的分辨力方面有显著的 提高  相似文献   
89.
研究了经济代理人面临红利支付和劳动负效用情形下投资与退休选择问题,其中考虑了风险资产派发红利及 劳动会给经济代理人带来效用损失的情形.代理人享有退休选择权,退休决策使得代理人避免了劳动负效用,却必须要放弃工资收入.代理人效用来自消费,并且受劳动负效用的直接影响.利用动态规划的方法去解自由边值问题,得到了代理人临界财富水平和最优消费投资组合策略显示解.  相似文献   
90.
为了确定条纹锯(Centropristis striata)仔鱼的不可逆点(PNR),作者在温度(22.9±0.8)℃、盐度30~32、DO≥5.0mg/L、pH7.8~8.2,光照强度40~100 Lx条件下,对人工孵化的条纹锯仔鱼开展饥饿胁迫对其存活、摄食、生长的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及影响。结果显示,仔鱼在孵化后2 d开口摄食,仔鱼体长开始下降,从内源营养期转入混合营养期,持续1 d;3 d时卵黄囊、油球消失,仔鱼体长增加,进入外源营养期,初次摄食率可达到68.25%。3.5 d时初次摄食率最高达到88.24%,之后初次摄食率逐渐下降,5 d时初次摄食率下降为37.5%,可知条纹锯PNR=5 d。6.5 d时试验组仔鱼全部死亡。结果表明,内源营养期对照组与试验组无显著差异,对卵黄囊与油球的利用率相似。混合营养期,仔鱼体长出现负增长,且试验组负增长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外源营养期,试验组仔鱼体长持续下降,至PNR时体长负增长速率加快死亡率增加,直至全部死亡;对照组仔鱼体长开始增长,死亡率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条纹锯仔鱼孵出后2~5 d为摄食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