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83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小西南岔富金铜矿床是中国东部陆缘重要金铜矿床之一. 该矿床由北山和南山两个矿段组成, 北山矿段由细脉浸染状硫化物蚀变岩和数条胶黄铁矿为主的硫化物石英细脉组成, 南山矿段由磁黄铁矿为主的硫化物石英脉及纯硫化物脉构成; 它们矿石矿物的流体包裹体稀有气体的同位素实验得出: 3He/4He, 20Ne/22Ne和40Ar/36Ar比值变化分别在0.08~4.45 Ra, 8.8~10.2和306~430之间, 且南山矿段矿物流体包裹体具有较高的3He/4He, 20Ne/22Ne比值, 北山矿段的矿物流体包裹体持有较低3He/4He比值. 从其成矿流体起源与演化以及与矿化阶段的对应关系、成矿时代角度分析, 该矿床的初始热流体应是来自有地幔柱型地幔/软流圈流体参与的洋壳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 并与伊泽奈崎(Izanagi ocaneic plate)板块向古亚洲大陆俯冲的大陆边缘环境相对应(123~102 Ma); 北山矿段细脉浸染型矿体是高温含矿流体上升、沸腾的前缘流体与年轻地壳流体发生强烈混合作用后的混合流体交代、结晶作用形成, 胶黄铁矿为主的硫化物石英脉是随后的高温含矿流体充填作用形成; 南山矿段磁黄铁矿为主的硫化物石英脉是中温含矿流体以充填方式为主沉淀结晶形成, 纯硫化物脉是再度上升的中温含矿流体沸腾后的富矿流体充填、沉淀结晶作用形成. 其成矿的动力学过程初步概括为: (1) 伊泽奈崎板块俯冲去气、脱水或部分熔融作用形成含流体、矿质的埃达克质岩浆; (2) 熔体与流体分离形成埃达克质岩浆和含矿热流体; (3) 含矿流体先后上升、并经二次沸腾作用最终形成细脉浸染状与脉状共生的富金铜矿床.  相似文献   
82.
金厂沟梁金矿床是华北陆台北缘大型脉状热液矿床,矿脉类型主要是黄铁矿-石英脉,其次是石英-黄铁矿脉和黄铁矿-黄铜矿石英脉。对其黄铁矿中的流体包裹体He、Ar同位素研究表明:黄铁矿-石英阶段的流体包裹体3He/4He比值为1.03~3.33 Ra,40Ar/36Ar比值为296~499;黄铁矿-黄铜矿-石英阶段的3He/4He比值为4.44~5.95Ra,40Ar/36Ar比值为288~312。这种特征揭示,该矿床流体包裹体的稀有气体组成是由地幔、大气水和地壳流体三端元构成;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和形成时代,得出该矿床的初始含矿流体源是MORB地幔和俯冲大洋板片,与岛弧/大陆边缘背景产生的玄武质岩浆基本一致,热流体上升到地壳浅部过程可能受到地壳流体和部分大气水混染。  相似文献   
83.
刘开福  陈雷 《干旱气象》2001,19(2):45-47
文中从90年代以来河西走廊东部发生的两次强黑风暴天气过程入手,在对预报服务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用"93.5.5"黑风暴的研究成果[1~2],分析研究当地黑风暴天气特点及成因,发现黑风暴天气是产生于春季常见的强冷空气东移南下过程中,在黑风暴过程前6h左右开始,天气尺度系统发展最强,高空、地面系统特征量及本地气象要素变化最为显著,出现一个跃变过程.  相似文献   
84.
李隽辉  闫臻  付长垒  汪洋  陈雷  李五福 《地质学报》2022,96(4):1478-1487
造山带内增生杂岩的准确识别和详细解剖不仅对确定古洋盆和古俯冲带存在具有直接的指示意义,而且对区域矿产资源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专题地质填图是识别和解剖增生杂岩的有效手段,然而,部分艰险地区海拔高,交通不便,给填图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难。遥感地质解译可为专题地质填图提供重要参考,因此,本文尝试基于多光谱遥感数据对柴达木盆地北缘托莫尔日特地区进行遥感地质解译,来揭示研究区内出露的岩石组合类型、空间展布和构造特征,并提取该地区的矿化蚀变信息,为造山带内增生杂岩的识别和解剖提供新思路。结合区域地质资料、专题地质填图和遥感地质解译结果,综合分析认为柴达木盆地北缘托莫尔日特地区滩间山群南段是具有“基质裹夹块体”结构特征,发育叠瓦状逆冲断层、双冲断层和同斜紧闭褶皱等构造样式和伴生有热液型造山带金矿床特征的增生杂岩。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多光谱遥感数据的遥感地质解译能够有效识别和解剖增生杂岩,可作为增生杂岩专题地质填图的一种实用手段。  相似文献   
85.
86.
秦何星  陈雷  卢畅  胡月  熊敏  谭秀成  计玉冰  陈鑫  王高翔 《地质论评》2024,70(1):2024010004-2024010004
为深入探讨上扬子地区南缘晚奥陶世—早志留世黑色页岩的物质来源、风化作用和源区构造背景,本文选取典型野外剖面,对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并探讨其地质意义。结果显示:上扬子南缘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富有机质页岩具有与上地壳相似的贫高场强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特征,∑REE值(103.66×10-6~295.98×10-6,平均180.57×10-6)整体较高,稀土元素标准化配分模式与上地壳极为相似,呈现“V”型向右倾斜、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平坦、轻重稀土分异明显、Eu负异常明显的特征;特征微量、稀土元素含量及比值,如:La、Ce、La/Yb、Sc/Cr,均表现出与被动大陆边缘特征值相接近;样品成分变异指数ICV值(0.55~14.1,平均2.28)和Zr/Sc—Th/Sc图解指示物源为构造带首次快速沉积产物,不具备沉积再循环特征;较低的CIA值(54.89~71.61,平均65.27)、A—CN—K图解和K2O/Al2O3—Ga/Rb图解表明物源受化学风化作用较小,沉积环境为寒冷、干燥环境;K2O、Rb、Al2O3/TiO2含量较高及Eu负异常指示其源岩以长英质火成岩及花岗岩类的偏酸性地质体为主;综合物源、构造背景判别图解,推断上扬子南缘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主体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物源主要来自于西侧康滇古陆新元古代早期地台盖层,黔中隆起次之,伴随扬子板块东南部中酸性火山物质涌入沉积。  相似文献   
87.
贾少华  赵元艺  王宗起  武昱东  王涛  陈雷 《地质学报》2014,88(11):2071-2085
本文选择浙西岭后铜矿作为研究对象,在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样品采集和室内岩矿鉴定、分析测试工作的基础上,获得了矿区花岗闪长斑岩LA-MC-ICP-MS锆石U-Pb年龄和相关的地球化学特征,对该区燕山期构造背景的认识和浙西地区寻找斑岩型矿床有一定科学意义.错石环带结构明显,Th/U比值较大(均值0.41),为典型的岩浆锆石;LA-MC-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加权平均值为169.9±1.4 Ma(MSWD=0.095).SiO2含量为60.69%~70.46%;里特曼指数小于3.3(0.13~2.25),为钙碱性系列;K2O/Na2O均大于1,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高场强元素La、U和大离子亲石元素K、Ba,低Nb、Ta;Sr/Y比值较大(5.89~67.7),Rb/Sr比值较低(0.53~2.87);稀土元素含量较高(∑REE为54.3×10-6~138×10-6),LREE富集,分馏程度高;δEu为0.85~1.04,δCe为0.84~0.94,铕铈正负异常均不明显.上述特征表明,岭后铜矿含矿花岗闪长斑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岩浆类型及产出背景均和德兴等同时代含矿花岗闪长斑岩类似,均为产出于“古陆缘弧环境”的壳幔混源型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具埃达克岩亲和性.由此推测,岭后乃至浙西地区有寻找斑岩型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88.
文章介绍了吉林省荒沟山—南岔地区的区域地质概况,利用该区ETM数据所成图像进行解译,解译出5条中型断裂,共圈出近百个环形构造。选择与已知矿床类似的地质构造环境,圈出三个金矿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89.
90.
重庆大足井水位对邻井抽水的奇异响应及其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足井位于重庆市大足县拾万镇,井深108.7m,观测含水层为J2S泥岩夹砂层的风化裂隙潜水层。多年的观测结果表明,每当相距仅14.6m的邻井抽水时,该井水位不仅不降,反而上升,是国内外罕见的奇异现象。通过对这一现象进行的观测资料分析、井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现场试验观测及理论分析等得出,大足井水位对邻井抽水的奇异响应是在特定的水文地质条件下,抽水降落漏斗外边界带上因水流速度较大引起的动水压力使该处的观测井产生的特殊井水位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