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154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109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赵东 《地质与勘探》2022,58(6):1261-1270
为合理实现炭质板岩隧道的大变形分级,以木寨岭隧道大变形段五个监测断面的监测成果为基础,利用极限位移准则实现其现状分级,利用递进优化思路构建隧道大变形预测模型,并根据外推预测结果的速率均值实现大变形发展趋势分级。结合隧道大变形的现状分级和发展趋势分级结果,开展隧道大变形发育程度的综合评价。实例分析表明:在大变形现状分级过程中,不同位置处的大变形等级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以DK180+960 m断面的大变形程度相对最为严重,属Ⅴ级-极严重,其余四个断面的大变形等级为Ⅳ级-严重;通过发展趋势分级,得DK180+940 m断面和DK180+960 m断面的大变形发展趋势等级为2级,其余三个监测断面属1级,均具持续增加趋势,趋于不利方向发展。结合前述大变形现状分级和发展趋势分级结果,综合得出DK180+960 m断面的大变形最为不利,其次是DK180+940 m断面,其余三个断面的大变形程度相似。因此,可根据断面的大变形综合评价结论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达到优化现场防治措施的目的。  相似文献   
82.
陕西地勘局第二水文地质队以其技术、人才优势,在渭北岩溶区地下水开发中连创佳绩。据统计,从1998年到现在,该队在渭北岩溶区的缺水地区已完工400~900米的中深井7眼,正在施工的2眼,经论证后有施工意向的4  相似文献   
83.
渭南市区地震裂缝与岩土工程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556年华县大地震,在渭南市区产生了大量的地震裂缝,研究与工程实践表明,这些裂缝遗迹目前已处于稳定状态。随着地下水位的普遍下降和上覆土层的加厚,在基本烈度为Ⅷ时,市区内一般将不会产生砂土液化等震害现象。拟建场地出现此类裂缝,只需采取相应的岩土工程措施,便可做为适宜建造场地。应将地震裂缝与由构造引起的地裂缝及由湿陷性土遇水引起的湿陷裂缝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84.
吕海波 《干旱区地理》2022,45(3):860-866
为探索湿地水位变化与土壤气体排放之间的关系,对黄河中游芦苇湿地进行了半注水和满注水样地处理后的动态监测,对比了7 d水位变化过程中土壤气体排放差异。结果表明:注水造成了土壤CO2排放速率的显著差异;随土壤温度上升,H2O、CO2、H2S排放速率都有上升趋势(满注水样地的H2O除外);半注水和满注水造成的影响,H2O排放速率表现为趋同-异步-消失的特征,在注水前期(63.73 h)半注水和满注水差异基本一致,后期差异较大,直至125.64 h后注水的影响才消失,总体分别造成H2O排放总量76.3%和31.3%的增加;CO2排放速率表现为异步-趋同的特征,注水初期环境的改变造成CO2排放的一致减少,37.69~68.66 h二者出现明显差异,68.66~125.64 h水位虽然恢复,但差异仍然存在,注水分别造成CO2排放总量50.1%和43.2%的减少;H2S排放速率表现为无变化-异步-无变化的特征,总体造成H2S排放总量42.3%和32.3%的增加。研究追踪了水位上升后土壤H2O、CO2和H2S排放速率变化的动态过程,其影响具有异步性和持续性的特点,CO2排放速率表现出较长的响应周期。研究结果对于河流湿地生态功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湿地土壤气体排放对水位变化的响应滞后意味着对湿地生态功能的重要影响,其波动过程需要更长时段的精准研究。  相似文献   
85.
随着河流开发和城市生态并举发展的需要,众多流经城市段的河流被开发建设和综合利用,修建砼拦水坝成为众多城市对于城市段河流所采用的最常见开发形式,这对于河道改造、营造水面、改善气候、城市生态和综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而面对以大体积砼为特点的此类工程,如何做好实际施工中相关部位砼的施工质量,成为项目建设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86.
刘晓丽 《地下水》2014,(4):85-86
移动平均法是一种简单的自适应预测模型,它具体可以分为一次移动平均法和二次移动平均法。讨论用二次移动平均法来预测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趋势的方法-趋势外推法。预测未来地下水位埋深。  相似文献   
87.
焦广彦  王涛 《北京测绘》2015,(5):102-105
高层建筑变形监测的工作重点是对建筑物的沉降进行观测,进行沉降观测的时候要保证水准基点的稳定。为了保证建筑物在沉降过程中变形观测成果的正确性、连续性、可比性,结合工程实例利用平均间隙法及F分布整体检验法对沉降监测基准网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有一些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88.
根据MODIS数据特点,分高植被覆盖和低值被覆盖条件,研究了MODIS第1~7波段数据与土壤表层水分含量之间的关系,基于分析结果,选择与土壤水分含量相关度高的MODIS数据波段,建立渭南市0~10cm土壤相对湿度反演模型。利用模型开展渭南市土壤墒情监测,只需在晴空条件下,使用一景白日过境的MODIS卫星数据,即可完成土壤表层水分快速监测。  相似文献   
89.
利用NCC/CMA资料分析了2008年6月深圳降水异常事件的成因.结果表明, 2007年7月-2008年2月赤道西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偏低、2008年前冬今春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偏大是深圳异常降水事件的前期气候背景;2008年6月东亚阻塞高压的异常强大及乌拉尔山长波槽的异常加深发展, 促进了经向环流异常增强;偏强的冷空气以阶梯槽的形式频繁入侵华南, 为深圳异常降水事件提供了动力条件.副高西段较常年偏南、西伸脊点偏东, 强劲的季风潮为深圳地区输送了巨大的水汽和热量, 冷暖空气在深圳繁交汇等, 是深圳异常降水事件的主要成因.上述多种因素的异常共同导致了深圳异常降水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0.
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稀少,蒸发能力大,雨滴在云下易发生蒸发现象并改变其同位素比率,明确雨滴降落过程中稳定氢氧同位素的变化在同位素水文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Stewart模型常被用于评估雨滴中同位素比率的变化,云下雨滴降落过程中的气温、相对湿度等是模型输入的关键参数。目前广泛采用的大气均质假设往往与自然条件有差异,这种均质假设对模拟结果产生的影响有待明确。基于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新疆66个地面气象站逐小时观测资料与8个探空站的高空定时观测资料,通过三种Stewart模型算法方案(方案①以地面气象资料代替大气气象参数,方案②假设地面气象资料与预测的云底气象参数均匀变化,以其平均值代入模型,方案③根据高空探测资料,分层计算大气参数)的对比,深入研究新疆降水同位素的云下二次蒸发效应。结果表明:(1)三种方案计算的新疆各分区云下二次蒸发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蒸发剩余比(f)均呈现出秋冬较大、春夏较小的趋势,各分区的ΔδD、Δδ18O和Δd均为春夏较大、秋冬较小。(2)从空间来看, Δd均值在准噶尔盆地西部和塔里木盆地东侧北缘较小。对于蒸发剩余比(f)均值、ΔδD均值、Δδ18O均值和Δd均值来说,三种方案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塔里木盆地。(3)蒸发剩余比(f)与d-excess的变化量存在相关性,整体来看,三种方案的斜率均表现为塔里木盆地 > 阿尔泰山地 > 准噶尔盆地 > 天山山地。无论是新疆各分区(除天山山地方案②)还是新疆全境,三种方案的f与Δd的线性关系均>1.0‰/%,最为干旱的塔里木盆地方案③的斜率高达1.496‰/%,这可能与新疆地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有关。毋庸置疑方案③是后续云下二次蒸发效应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