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76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128篇
地质学   48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对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两国地下流体资料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高小其  王道 《内陆地震》1999,13(3):243-252
依据来自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两国地下流体的交换资料,分析了它们对天山及其邻区强震的映震特征,认为:(1)水化学异常时间与水动态异常的时间不同;(2)气体,离子,水动态异常形态多样;(3)水化学正负正常不确定;(4)异常幅度变化复杂;(5)强震远场效应明显;(6)震后效应显著并具有不可逆性。  相似文献   
82.
以碱式硼酸镁(MBH)和环氧树脂(EP)为原料,制备EP/MBH复合材料。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同步热分析仪(TG),极限氧指数仪(LOI)和锥形量热仪(CCT)等研究了EP/MBH复合材料的光学透过率、热稳定性和火安全性能。结果表明,1 wt%~10 wt%MBH与EP基体可制得透光性能良好的EP/MBH阻燃复合材料。其中,800~400 nm波长范围内,MBH质量分数为10 wt%的复合材料光学透过率依然超过70%;EP/5MBH复合材料达难燃级别,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烟释放速率峰值(pSPR)、CO释放速率峰值(pCOP)、CO_2释放速率峰值(pCO_2P)以及火灾蔓延指数(FIGRA)分别降低38%、30%、50%、35%和41%。研究结果表明,MBH可明显提高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绿色能源及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价值,为制备透明阻燃复合材料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83.
多分类器决策融合方法在提高遥感影像分类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面已表现出了巨大潜力,但这一过程中对所有像元多次分类会产生巨大的时间代价,为改善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主分类器的概念。在青海湟水流域确定2个试验区,对7种常用的分类器进行评估,排除精度较低的3种分类器后,选择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 Perceptron, MLP)、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和梯度提升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 GBDT)4种不同的分类器,建立决策规则共同对SPOT-6影像分类。为提高分类效率,以精度最高的GBDT作为主分类器对影像分类后,仅对结果中可信度不高的像元使用多分类器共同决策。研究结果表明,2个区域内主分类器独立完成分类的像元分别占38.10%和65.26%,错分率为1.57%和2.18%;多分类器共同决策的区域,相比GBDT的分类结果,总体精度分别高出2.49%和3.66%。整体上看,决策融合使2个区域的总体分类精度分别提高了1.18%和1.09%,能够有效减少分类结果中的“椒盐噪声”,精度更加均衡。相比现有的决策融合方法,主分类器的使用在保证分类精度的同时有利于分类效率的提高及分类结果保持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4.
洋中脊及邻区洋盆的洋壳厚度能很好地反映区域岩浆补给特征,对于研究洋中脊内部及周缘岩浆活动和构造演化过程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西北印度洋中脊作为典型的慢速扩张洋中脊,其扩张过程与周缘构造活动具有很强的时空关系.本文利用剩余地幔布格重力异常反演了西北印度洋洋壳厚度,由此分析区域内洋壳厚度分布和岩浆补给特征.研究发现,西北印度洋洋壳平均厚度为7.8 km,受区域构造背景影响厚度变化较大.根据洋壳厚度的统计学分布特征,将区域内洋壳分为三种类型:薄洋壳(小于4.5 km)、正常洋壳(4.5~6.5 km)和厚洋壳(大于6.5 km),根据西北印度洋中脊周缘(~40 Ma内)洋壳厚度变化特征可将洋中脊划分为5段,发现洋中脊洋壳厚度受区域构造活动和地幔温度所控制,其中薄洋壳主要受转换断层影响造成区域洋壳厚度减薄,而厚洋壳主要受地幔温度和地幔柱作用影响,并在S4洋中脊段显示出较强的热点与洋中脊相互作用,同时微陆块的裂解和漂移也可能是导致洋壳厚度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5.
农用地分等中ARCVIEW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实际出发,分析了ARCVIEW在地图编绘、图层提取、空间分析等方面的作用,揭示ARCVIEW的特点,希望ARCVIEW在土地分等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6.
城市热岛效应直接反映着城市的气候特征,这对于研究由城市化发展与环境改变引起的城市气温的变化及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LandsatTM影像、气象台站资料,基于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及单窗算法,对河谷型城市西宁市的地表温度进行反演,分析了地表温度与NDVI、NDBI的空间对应关系。结果表明:西宁市存在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热场分布及延伸与西宁市空间扩展布局相一致,热岛范围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低、中温区的热岛面积大幅度减少,高温区的热岛范围显著增加;热岛效应冬季最强,夏季次之,秋季有明显减弱的趋势。在河谷型城市的空间格局上,地表温度与NDVI呈负相关关系、与NDBI呈正相关关系。最后,依据热岛时空演化、成因分析和策略研究的思路,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和对策,为未来西宁市热环境的改善提供科学参考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7.
地铁修建过程中穿越运营地铁线路时,需动态监测结构和轨道的安全状态。本文以深圳地铁某区间盾构隧道穿越过程为例,利用测量机器人(TS30),以2 h/次的频率对隧道、道床监测点进行全程观测。断面数据分析表明:①9号线右线、左线穿越垂距1.80 m的左线过程,叠加应力使得2个主断面及之间断面的水平收敛增加,而穿越垂距6.0 m的右线,水平收敛最大值为0.82 mm,可忽略穿越过程及叠加应力对断面水平收敛的影响;②9号线右线单独穿越后,最大沉降点在正交断面(7-1和7-2),而左线穿越过程,受叠加应力的影响在第四和五阶段最大下沉点转移至两个正交断面间(6-1和6-2);③穿越过程均表现为从刀盘到达隧道边界至穿越结束期间对各点沉降影响较大,这期间应增大监测频率至0.5 h/次;④整个穿越过程应重点监测断面3-1-9-1,即30 m的核心影响区域,其余断面最大沉降不超过3 mm。  相似文献   
88.
首先分析了佘山25 m卡塞格伦天线结构,形变与噪声这2个因素影响下的远场进行仿真分析,理想情况比较,分析这2个因素对全息测量的影响。然后利用天线结构参数分别对天线面板表面获得了二维远场的幅度和相位分布图,并与  相似文献   
89.
库车坳陷东部YN5井位于依奇克里克构造带中部,其下侏罗统阿合组发育一套浅色辫状河三角洲相砂岩、砾岩组合,阳霞组为湖泊相夹三角洲平原相的大段泥岩夹砂岩和煤层。通过岩石薄片观察,结合岩石物性测试发现,下侏罗统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砂岩,岩屑以变质岩岩屑为主;阳霞组以铁泥质和钙质胶结为主,阿合组以硅质和钙质胶结为主。储层孔隙度均小于12%,多介于2%~8%之间,渗透率多介于0.1×10-3~5.0×10-3μm2,平均孔喉半径主要介于0.2~0.6μm之间,阿合组储层物性好于阳霞组。受到原始岩石组分及压实作用的综合控制,阳霞组和阿合组储层物性呈现出两段式自上而下逐渐变差的特征。储层岩石孔隙类型以粒内溶孔和微孔隙为主,是由长石、岩屑以及碳酸盐胶结物等可溶物质遭受溶蚀作用形成,阿合组粒度相对较粗,长石、岩屑等可溶组分含量相对较高,其溶蚀作用较阳霞组更发育。此外,构造作用产生的裂隙是改善储层物性的另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0.
登临权是海上执法和海洋维权的一项重要权力。但我国的登临权立法笼统,登临主体、对象、原因、理由、程序、武器和警械的使用、责任等都没有规定,实务上难操作,不利于海上巡航执法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考虑到登临、紧追、监视、跟踪、驱逐等战术是海上执法和维权的重要手段,立法时应统筹考虑,细化其权力主体、对象、程序、手段、责任等,并实现综合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