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17篇
测绘学   92篇
大气科学   90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344篇
海洋学   81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62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01.
沧州市土壤墒情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建强  祝明  朱艳飞 《水文》2017,37(6):74-79
依据沧州市捷地旱情试验站2003~2014年监测资料,深入分析了沧州地区土壤墒情特点,研究了捷地试验站所代表区域(滨海平原区)的土壤墒情变化规律。采用实际观测资料,分析计算土壤消退系数K值,并求出逐月平均K值,建立退墒预报方案。构建P-θ_0-△θ组合图,即建立降雨量、雨前土壤含水率、雨后增墒的相关关系,由此分析得到土壤墒情增加的相关公式,进而可以较为准确地对未来墒情增加进行预报。通过2015年实测资料验证,比较增退墒方案以及经全面评定,其精度可以满足本地区墒情预报的要求。该成果对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指导农作生产,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02.
南海强夏季风(1994年)和弱夏季风(1998年)建立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和局地纬向平均Hadley环流(反Hadley环流)诊断方程,探讨南海强夏季风年(1994年)建立初期(5月1~5日)和弱夏季风年(1998年)建立初期(5月21~25日)的物理机理。数值诊断结果表明:强南海夏季风年(1994年)建立初期候平均气压梯度力(地转风)作用相对较小,而弱夏季风年(1998年)则相对较大。1994年5月第1候候平均非地转南风比1998年5月第5候候平均非地转南风强的主要原因是1994年南海地区稳定度较小。对1994年5月第1候南海地区近地面候平均最大非地转南风起正贡献的主要因子为:潜热加热,纬向温度平流,垂直温度对流,边界效应;对1998年5月第5候南海地区近地面候平均最大非地转起主要贡献因子为:潜热加热,边界效应,垂直温度对流。  相似文献   
803.
尝试恢复了中全新世东亚冬季风表现出的太阳活动以及ENSO周期变化。通过对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区EC2005孔进行粒度分析以及AMS碳-14测年,对高分辨率敏感粒度资料揭示的中全新世近700a(距今5.2~5.9ka)东亚冬季风记录与GRIP冰心氧同位素记录的气候变化进行了对比,良好的对应关系说明,东亚冬季风变化与格陵兰冰心揭示的古气候变化有某种内在联系,期间东亚冬季风的增强得到了良好的区域性响应,同时又具有全球性背景。中全新世东亚冬季风具有明显的周期变化,主要表现为62,11a的太阳活动周期以及与现代ENSO周期相似的6,5a周期。东海内陆架EC2005孔泥质沉积物揭示的中全新世东亚冬季风变化与格陵兰冰心氧同位素记录的良好对应说明两者有相似的发生机制,可能是太阳活动以及古ENSO对全球气候系统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804.
文章针对中国南海不同深度珊瑚礁灰岩物理力学特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断层扫描(CT)技术,表征浅层和深层礁灰岩微细观形貌和内孔隙结构特征,建立纵波波速与孔隙率、密度的定量关系,开展干燥和饱水礁灰岩单轴压缩试验,探讨礁灰岩基本物理力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浅层礁灰岩疏松多孔,孔隙连通性较好,主要矿物成分为文石,属生物沉积岩;深层礁灰岩较为致密,孔隙连通性差,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属变质岩。深层礁灰岩孔隙率约为浅层礁灰岩孔隙率的1/10,平均峰值抗压强度约为4.8倍,平均弹性模量约为4.5倍。礁灰岩属于极软岩或软岩,具有脆性破坏的特征,典型破坏模式为沿原生孔隙、生长线和弱胶结面等缺陷的多破裂面破坏,峰后残余强度较高。礁灰岩水岩作用效应显著,浅层礁灰岩软化性强于深层礁灰岩。浅层与深层礁灰岩物理力学性质存在较大差异,主要源于不同埋深下成岩胶结作用程度不同所导致的矿物组分、孔隙结构与岩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805.
北黄海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及其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北黄海114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进行分析,探讨其分布特征与物源和水动力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底质类型主要有泥、粉砂、砂质粉砂、粉砂质砂、砂五种类型,少数站位含有砾石。研究区东部沉积作用的主控因素是潮流,西部主要是山东半岛沿岸流。经过本区的黄海暖流限制了山东半岛沿岸流携带的细粒物质向东运移。研究区西部细粒沉积物的粒度分布是不均匀的,南北是不对称的,其形成受控于山东半岛沿岸流、黄海暖流和潮流。  相似文献   
806.
现阶段随着基于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技术的移动三维(3D)激光扫描系统快速发展,如何将其运用到实际生产当中成了一个新的热门课题。本文利用NavVis VLX可穿戴式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对某公寓小区进行比例尺为1∶500的测图实验,通过将三维激光扫描系统测图成果与全站仪实测成果进行精度对比分析,验证了可穿戴式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在大比例尺测图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07.
在海藻的分类系统上,由于海洋的开放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单凭藻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很难得到统一的结论,因此探求一种能够有效补充传统分类方法的新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分类学和系统学研究提供了许多新方法。分子生物学技术如RAPD[3-4],RFLP,AFLP,CAPS,SSLPs,SNPs等技术为海洋绿藻的分子系统学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分子标记资料,其中核糖体rDNA ITS区(包括ITS1,5.8S和ITS2)序列被广泛用于不同物种的种间,亚种和种群水平上的系统发生的研究[5-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