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85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343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131篇
海洋学   48篇
综合类   63篇
自然地理   15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41年   2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1.
随机森林算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算法,具有速度快、精度高等优势,综合性能优异。本文运用随机森林算法和Hymap高光谱数对几种常见的作物进行了分类识别,并与支持向量机的分类结果进行了对比,综合讨论了随机森林算法的优势与不足。实验结果表明:当实际参与训练的样本数目接近时随机森林算法的分类精度和运算速度都优于支持向量。在提取足够样本的情况下,随机森林能在保证精度的条件下节约大量时间,在大面积的遥感分类中具有较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12.
从合理调控生态用水角度出发,探讨典型岩溶断陷盆地区农作物生态需水问题。根据蒙自断陷盆地的岩溶地貌特征,分别选取位于盆地、坡面和高原面的大洼子、朵古、牛耳坡3个观测点,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作物系数(FAO推荐)及同期有效降雨量,估算3个观测点2018年的参考蒸散量、生态需水量以及不同作物生长所需的人工灌溉水量。结果表明:(1)大洼子、朵古及牛耳坡的参考蒸散量分别为1 346.10 mm、1 200.00 mm、1 064.30 mm,远大于同期降水量,均呈现出蒸发旺盛的特点,加大了作物对于水分的需求;同时三者的参考蒸散量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时空差异,使得3个观测点的农业种植条件存在差异;(2)大洼子种植的水稻、小麦、花生、油菜、大豆、马铃薯、葡萄等作物的生态需水定额均远大于大洼子同期的有效降水,在大洼子种植的作物均需要大量人工浇灌才能正常生长,而农作物的种植与其种植条件匹配度不高;(3)朵古及牛耳坡种植的玉米、万寿菊的生态需水定额与同期有效降水之间的差值较小甚至完全满足,表明玉米、万寿菊在高原山区的种植是与当地种植条件相匹配的;而种植在朵古及牛耳坡的苹果、烤烟的生态需水定额与同期有效降水之间的差值较大,表明在高原山区大量种植苹果及烤烟对于人工浇灌要求较高;(4)研究区大部分农作物在生长发育阶段内所需的水分主要依靠人工灌溉,与本地降水分布规律匹配度不高,区内农业结构与种植模式有待调整。在岩溶断陷盆地内要种植耗水较少,对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山区则需要发展具有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的作物,但种植的重点区域仍是盆地区。   相似文献   
813.
亚洲象(Elephasmaximus)是尼泊尔特莱(Terai)低地保护区重要的大型动物之一,它们经常在保护区森林边界附近遇到人类及其生计支持活动。人象冲突一直是保护区附近人类居住区的主要问题之一,每年都会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这一问题阻碍了保护区的可持续管理。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巴迪亚国家公园缓冲区人象冲突的原因,并评估人们对这种大型动物的感知。为此,在巴迪亚国家公园缓冲区内的三个市镇进行了结构化问卷调查。此外,作为问卷调查的补充,还对关键知情人士进行了访谈。结果显示,93%的受访者在过去三年中曾遭遇大象的袭击。由于大象袭击,去年每个家庭平均损失了大约9690尼泊尔卢比。大象的攻击行为大多数发生在7月至9月,其次是10月至12月。这表明大象对作物的偏好是研究区大象发起攻击/袭击行为的主要原因。大象袭击的第二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农田向森林的扩张而导致大象食物不足。90%的受访者对大象攻击的反应是驱赶它们(使用火或噪音);51%的受访者接受人象共存,他们认为大象具有生物学和经济价值;然而,还有41%的人拒绝与大象共存,因为大象对当地居民及其生计构成了威胁。人象冲突已对保护区管理...  相似文献   
814.
815.
研究目的】典型黑土地分布区土壤硒自然禀赋、成因来源、生态环境效应及人体健康评价为健康地质研究焦点,开展双阳河流域土壤-作物-人体系统中硒迁移与累积的定量研究,对黑土地富硒农产品开发和地方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测定成土母质、土壤、大气降尘、灌溉水、作物籽实和人发等多介质硒含量,运用GIS、SPSS软件对测试结果统计分析及评价。【研究结果】划定富硒土地46.4 km2,主要沿双阳河及其支流分布;硒以人为成因为主,主要来源于大气降尘补充,输入通量为0.21~1.47 kg/km2 · a。土壤、大豆、水稻、玉米和人发硒含量均值为0.305 mg/kg、0.0352 mg/kg、0.0287 mg/kg、0.0198 mg/kg和0.145 mg/kg;作物对土壤硒的富集系数(0.120)远小于1,人发对作物硒的富集系数(4.834)大于1,揭示人发对硒具有较强的浓缩和放大作用,硒在土壤-作物-人体系统中的迁移与积累呈“V”字型模式。【结论】土壤硒含量整体为足硒或富硒,无硒潜在环境风险。大豆、水稻富硒占比为28.4%、9.4%,未发现硒超标情况,无生物硒中毒风险。人发硒含量明显低于参考值0.20~0.60 mg/kg,人体处于缺硒状态,随年龄增长呈递减趋势,可能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应引起地方相关部门关注。创新点:基于系统的生态地球化学数据,运用统计分析学原理,开展典型黑土区土壤-作物-人体系统中硒迁移与积累研究,为富硒农产品开发和地方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16.
ASAR数据与水稻作物模型同化制作水稻产量分布图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利用雷达数据进行水稻估产的技术方法,并以ASAR数据为例,探讨了雷达数据在水稻估产中的可行性.首先利用ASAR数据进行水稻制图,从各时相ASAR数据中提取水稻后向散射系数.随后,基于像元尺度,采用同化方法,以LAI为结合点,将水稻作物模型ORYZA2000与半经验水稻后向散射模型结合,建立嵌套模型模拟水稻后向散射系数.选择水稻出苗期和播种密度为参数优化对象,利用全局优化算法SCE-UA对0RYZA2000模型重新初始化,使模拟的水稻后向散射系数值与实测值误差最小,并由优化后的ORYZA2000模型计算每个像元的水稻产量,生成水稻产量分布图.结果表明,水稻产量分布图能够描绘研究区水稻实际产量的分布趋势,但由于采用潜在生长条件模拟,模拟的水稻平均产量比实测平均值高约13%,验证点的水稻产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为11.2%.由于半经验水稻后向散射模型存在对LAI变化不够敏感和对水层的简化处理,增加了水稻估产的误差.但从总体上看,利用该方法进行区域水稻估产是可行的,并为多云多雨地区的水稻遥感监测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17.
从2009年开始,威海市将以文登市为试点,推行占用耕地表层土壤剥离制度。所有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将按照“谁占用、谁剥离、谁覆土、谁受益”的原则,将表层适于作物生长的土壤层进行剥离,剥离深度至少达到30em,土壤剥离后必须进行妥善存放,用于其他土地复垦、开发整理项目和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据统计,近年来文登市每年建设占用耕地都超过600hm^2,  相似文献   
818.
对流层臭氧是一种存在于近地面、对动植物有害的光化学污染物,定量评估和研究其对植物生理的影响和机制对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人体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过去三十年的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对流层臭氧浓度正以每年约0.5%~2%的速度上升.针对当前臭氧污染加剧的情况,根据前人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实验探索,本文就臭氧对植物表观、花粉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特征及机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得到以下认识:(1)臭氧污染下植物叶片受损、光合速率和固碳能力下降,影响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是造成作物减产的主要原因;(2)臭氧污染导致花粉细胞膜受损,细胞脂质过氧化,改变了过敏原蛋白质的结构,增加了人体呼吸道过敏的风险.受损的化石花粉在沉积物中也有发现,通常与大规模生物灭绝同时期,推测与火山爆发或全球快速变暖导致的臭氧浓度增加有关.这些发现表明应加强自然环境下臭氧对植物生态习性的影响研究,重视植物地下生态过程的影响,开展缓解臭氧对作物影响和耐臭氧品种选育的研究.  相似文献   
819.
遥感能周期性地获取大范围的地表作物信息,通过适当的反演方法能够定量地提供作物在区域尺度上的生长状况;而作物生长模型可以在单点尺度上模拟出作物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对作物长势以及产量变化的做出机理性解释。将遥感信息与作物生长模型结合能实现二者优势互补,已成为目前作物长势监测和估产研究中的重要方法。本文总结了遥感信息和作物生长模型结合的两种主要方法,即驱动法和同化法,介绍了两种方法的常用算法、优缺点及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同时总结了将二者结合的研究趋势以及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旨在为后续遥感信息与作物生长模型结合的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