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39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86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59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12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1.
广西防城沿海鱼类初步调查有115种,隶属于14目63科91属。软骨鱼类有2目3科4属5种,占总数的4.3%。硬骨鱼类有12目60科87属110种,占总数的95.7%,其中鲈形目鱼类占优势,有68种。暧水性鱼类99种,占总数的86%;暧温性鱼类16种,占总数的14%,无冷温性鱼类。  相似文献   
812.
广东珠江口附近渔民,每年12~2月在海丰至万山群岛一带海面,夜间根据了望员在桅斗内观察起水的蓝圆鲹等鱼类游泳时水面闪光的情况,投网包围鱼群,围捕过程船上不开灯的这一传统作业方式,渔民习惯称为“猎夜红。“夜红”指夜间起水移动闪光的鱼群。  相似文献   
813.
根据2019年对鲤鱼湖的调查结果,研究了鲤鱼湖的水化学特征和鱼类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2019年7月,鲤鱼湖水体的含盐量、碱度和硬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29 g/L、3.02 mmol/L和2.01 mmol/L,Na^(+)浓度与K^(+)浓度比值、1/2Ca^(2+)浓度与1/2Mg^(2+)浓度比值、(Na^(+)+K^(+))浓度与(1/2Mg^(2+)+1/2Ca^(2+))浓度比值、碱度与硬度比值的平均值分别为6.55、0.36、0.77和1.50;COD_(Cr)和COD_(Mn)质量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45.58 mg/L和8.50 mg/L,总氮和总磷质量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823 mg/L和0.105 mg/L,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和活性磷酸盐质量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126 mg/L、0.024 mg/L、5.2×10^(-3) mg/L和0.033 mg/L,氮磷比的平均值为12.66;氟化物、氰化物、硫化物和挥发性酚质量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607 mg/L、0.97μg/L、0.88μg/L和1.62μg/L,铬、镍、砷、铅、铜、镉、锌和汞元素质量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045μg/L、0.243μg/L、4.92μg/L、0.598μg/L、0.265μg/L、0.038μg/L、0.626μg/L和1.455×10^(-2)μg/L;鲤鱼湖中有3目5科17属17种鱼类,由6个区系生态类群构成,其与达里湖和岗更湖中的鱼类关系密切;鲤鱼湖的湖水为碳酸盐类钠组Ⅰ型水,鲤鱼湖为淡水湖泊,水体中度污染且重度富营养化,COD_(Mn)、挥发性酚和氨氮为水体的主要污染指标,COD_(Mn)还是水体富营养化的指标;鲤鱼湖的水质对鱼类多样性尚无明显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14.
南海北部上层鱼类浮游生物多样性和丰度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of ichthyoplankton diversity and abun-dance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based on the data collected during summer, winter and spring. In total, 95 taxa of larval fishes were identified. The greatest number of species was recorded in spring, followed by summer and winter. The number of species was distributed mainly in the coastal waters from the east of Leizhou Peninsula to the southeast of Hainan Island during the surveyed periods of summer and spring, but in the offshore waters during winter. The abundance of larval fish was lowest in winter, increased in spring, and reached the maximum in summer. High abundance of larval fish was generally restricted to coastal waters with the isobaths less than 50 m. Seasonal variations of larval fish richness,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index were significant (P〈0.001). Carangidae was the most common and abundant taxon in summer and winter, whileSardinella sp.,Thrissa mystax andLeiognathus sp. were dominant in spring. High diversity and abundance of larval fish might be attributed to increased temperature and coastal upwelling in spring and summer.  相似文献   
815.
Significant effects of fishing gear selectivity on fish life histor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 extreme changes have occurred in the characters of exploited fish populations. The majority of these changes have affected the growth traits of fish life history, which include a smaller size-at-age, an earlier age-at-maturation and among others. Currently, the causes of these life history traits changes still require systematic analyses and empirical studies. The explanations that have been cited are merely expressed in terms of fish phenotypic adaptation. It has been claimed that the original traits of fish can be recovered once the intensity of exploitation of the fish is controlled. Sustained environmental and fishing pressure will change the life history traits of most fish species, so the fish individual’s traits are still in small size-at-age and at earlier age-at-maturation in exploited fish populations. In this paper, we expressed our view of points that fishing gear has imposed selectiv-ity on fish populations and individuals as various other environmental factors have done and such changes are unrecoverable.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tend of exploited fish individual’s life history traits, we suggested further researches in this field and provided better methods of fishery management and thereby fishery resources protection than those available early.  相似文献   
816.
长江口张网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月相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长江口鱼类群落结构的现状及变化特征,用张网作业对长江口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12个月鱼类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1周年共记录56种鱼类,以鲈形目(27种)和鲱形目(10种)种类数目最多。鱼类区系为典型的亚热带动物区系,只出现暖水种(25种)及暖温种(31种)2种适温类型。鱼类种类数目以底栖鱼类(26种)和中上层鱼类占多数(21种),底层鱼类数目较少(9种)。丰度或生物量均由少数几种鱼类占优势。根据鱼类生态类群,海洋洄游性鱼类及河口性鱼类占据种类数目的主要地位,而生物量或丰度均由海洋洄游性鱼类占据主导。每网平均种类数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7月(18.3种)和1月(7.2种),每网丰度最大值和最小值出现在11月(2 272尾/网)和1月(71尾/网),生物量的最大值出现在9月(11 892g/网),最小值出现在1月(351g/网),而主要种类丰度的时间分布差异也较大;基于丰度计算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Simpson优势度集中指数在时间上也有较大差异,NMDS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显示根据相似性鱼类群落在时间上可分为4组,相邻月一般相似性较近,但2010年12月和2011年1月相似性较小。此外,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在径流量、盐度及水温3个环境因素中,引起张网鱼类群落丰度时间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温。鉴于当前长江口张网捕捞努力量有增加趋势,为保护长江口鱼类群落,需要控制过高的捕捞努力量。  相似文献   
817.
东营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在东营市境流入渤海。东、北临渤海,西与滨州市毗邻,南与淄博市、潍坊市接壤。东营是古代军事家孙武的故里,是吕剧的发源地。1925年建立的中共刘集支部是山东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保存着全国最早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东营以海洋鱼类种类繁多,资源丰富,素有"百鱼之乡"和"金三角"之称,以黄河三角洲上的明珠、"石油之城"而闻名。  相似文献   
818.
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区底层鱼类营养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区底层鱼类食物网的营养结构特征,于2013年9月利用稳定同位素方法分析了24种底层鱼类的碳和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和δ~(15)N值),并计算了基于δ~(13)C—δ~(15)N量化的6个营养结构的群落范围指标。结果显示: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区底层鱼类的δ~(13)C值在–20.4‰—–17.0‰之间,均值为(–19.1±0.8)‰;δ~(15)N值的范围为7.9‰—12.2‰,均值为(9.7±1.0)‰。鱼类的营养位置在3.06—4.33之间,平均值为3.58±0.29,表明均以肉食性为主。根据群落范围指标结果分析,鱼类群落的δ~(13)C和δ~(15)N值范围(CR和NR)分别为3.4和4.3,表明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底层鱼类的初始食源较为单一,营养层次较少;总面积(TA)和到重心的平均距离(CD)分别为5.8和1.0,意味着鱼类食物网营养级多样性的总程度和平均程度均较低;平均最近相邻距离(NND)及最近相邻距离的标准偏差(SDNND)分别为0.37和0.43,说明研究海域底层鱼类食物网的营养冗余程度较高,不同种类之间的营养生态位幅宽较小,重叠程度较高。此外,浅海长尾鲨(Alopias pelagicus)和狐形长尾鲨(Alopias vulpinus)在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区底层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对该海域渔业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时,应禁止捕捞这些种类,而对一些冗余种类,如多齿蛇鲻(Saurida tumbil)、条尾鲱鲤(Upeneus bensasi)和带鱼(Trichiurus haumela)等,可以适度捕捞,以维持底层鱼类群落营养结构的完整性,在渔业资源合理开发、持续利用的同时,有效地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819.
正深海是地球上最大的生命空间,也是被开发最小的环境空间。近年来人类的资源开发逐渐向深海渗透,深海环境正逐渐面临威胁。2014年2月16日,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AAAS)年会上,美国杜克大学海洋实验室主任Cindy Lee Van Dover和美国斯克利普斯海洋研究所(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的海洋生物学家Lisa Levin等共同呼吁建立深海开发管理方法。Lisa Levin认为,深海提供的重要功能(从碳封存到养护鱼类资源)对于地球的健康至关重要。随着人类对深海鱼类、能源和矿产开发的不断增加,未来深海需要有一种跨国、跨经济部门和多学科的新的管理思维。  相似文献   
820.
利用常规 PCR 未纯化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获得紫红笛鲷(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全长为16543 bp 线粒体 DNA 全序列, GenBank 登录号为 JN182927.结合 GenBank 中的已有数据比较分析表明:紫红笛鲷与笛鲷属(Lutjanus)线粒体基因组成基本一致,符合脊椎动物的特征,各基因间进化速率差异显著;13个蛋白编码基因拼接序列贝叶斯建树的后验率显著高于单基因或全序列,更适用于笛鲷属的贝叶斯法系统分化分析和年代推断;13个蛋白编码基因及其拼接序列进行的系统进化分析均支持紫红笛鲷与勒氏笛鲷(Lutjanus russellii)及海鸡母笛鲷(Lutjanus rivulatus)亲缘关系较近;基于13个蛋白编码基因拼接序列的贝叶斯松散分子钟推算出笛鲷属鱼类两个主要支系大约在61.5Ma 前古新世的达宁阶与蒙蒂阶交界时期发生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