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232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73篇
地质学   687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2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61.
织金洞的气候环境及空气中二氧化碳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朱文孝  李坡  潘高潮 《中国岩溶》1993,12(4):409-417
对该洞洞穴气候环境和洞本空气中CO2浓度的变化特点进行了阐述,拟定了洞穴CO2浓度质量卫生标准,提出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862.
2016年4月19日云南地区爆发了一次强飑线天气,并相继对楚雄和昆明台的洞体应变观测产生了显著干扰.那么其扰动的全貌和机制究竟如何?截止目前,还鲜有研究.有鉴于此,本文结合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地面气象观测要素数据,对楚雄和昆明台洞体应变的响应历程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飑线过境时的“雷暴鼻”是洞体应变呈脉冲状张性变化的主因,由此产生的最大应变量为19.04×10-9;(2)各台洞体应变的扰动形态与“雷暴鼻”高度相似,说明其台基岩体均能以线弹性变形的方式响应飑线过程中的气压剧变;(3)“雷暴鼻”中周期性气压的能量主要集中在8~20 cpd频段内;(4)洞体应变对“雷暴鼻”的响应存在一定的相位超前现象.以上结果,不单有助于辨识云南地区洞体应变时序曲线中飑线噪声,而且还能为高频段气压效应的精确改正等提供观测证据.  相似文献   
863.
为了正确理解海南岛罗葵洞钼矿床赋矿斑岩体的岩石学成因与成矿之间的关系以及成矿物质来源,对矿床中含矿斑状花岗岩进行了全岩主量、微量、Sr-Nd-Pb同位素和金属硫化物S-Pb同位素等测试分析,结果表明:(1)罗葵洞斑状花岗岩具有高SiO2(70.94%~72.59%)、Al2O3(15.11%~16.26%)和低MgO(0.56%~0.68%),高Sr(421×10-6~564×10-6)、低Y(7.50×10-6~14.57×10-6)和Yb(0.76×10-6~1.30×10-6)含量,较弱的负Eu异常(平均0.75),亏损HFSE,富集LREE和LILE,较高的La/Yb(26.1~46.4)与Sr/Y(36.9~67.1)比值特征,表现出与埃达克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2)斑状花岗岩的(87Sr/86Sr)i=0.708 38~0.708 44,(143Nd/144Nd)i=0.512 22~0.512 23,εNd(t)=-5.6~-5.5,对应的TDM2模式年龄为1.35~1.36 Ga,表明其可能形成于底侵的增厚玄武质下地壳岩石(中元古代)的重熔;(3)全岩锆饱和温度(平均795±12℃(σ))和锆石Ti温度(平均690±21℃(σ))表明斑状花岗岩岩浆来源于在水近饱和条件下发生的部分熔融;(4)锆石Ce4+/Ce3+比值范围为174~621(平均383),表明其在形成时的岩浆-热液体系的氧逸度较高,有利于Mo等成矿元素在岩浆熔体中富集,成矿潜力较大;(5)金属硫化物δ34S(平均1.7‰)和Pb同位素特征指示成矿物质来源以下地壳为主,同时伴有少量地幔成分的参与;(6)对比年代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和形成环境等方面后,初步认为该矿床属于Endako型斑岩钼矿床.   相似文献   
864.
近年来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带被认为是稀有金属成矿的有利地区,并已在该区伟晶岩中发现诸多稀有金属矿物。错那洞矿床是该带内发现最早并具有较大规模的钨锡铍(W-Sn-Be)矿床,Be矿化包括伟晶岩型和矽卡岩型,但目前铍元素的赋存状态还没有被清晰地查明。伟晶岩型矿化主要为伟晶岩中晶型较好的绿柱石晶体;而矽卡岩型铍矿化表现形式则复杂多样。Be元素除了赋存于绿柱石、硅铍石、羟硅铍石等含铍矿物中,还可以广泛分布于矽卡岩矿物中。其中,符山石(Be含量:43×10-6~887×10-6)和方柱石(Be含量:1333×10-6~4643×10-6)是铍元素赋存的主要载体。矽卡岩型矿化与淡色花岗岩有关,岩浆高分异演化使熔体中Be、Sn、W及挥发分逐步富集,在伟晶岩中饱和绿柱石;之后Be元素在F的络合下随出溶流体进入碳酸盐岩,发生水岩相互作用,萤石的析出引起Be-F络合物失稳,导致Be元素的沉淀。含铍矿物种类及成因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指导喜马拉雅地区同类型矿化的评价。  相似文献   
865.
娅怀洞遗址是广西近年又一项重要考古发现,是一处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文化遗存分为4期,第一至第三期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第四期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本文以该遗址出土动物遗存为研究对象,鉴定其种属、部位、死亡年龄和性别等信息,观察遗存保存状态和表面痕迹,对其进行尺寸和重量测量.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可鉴定标本数、最小个体数和骨骼发现率的统计,并依据统计结果进行自然环境的复原、人类行为和生业经济的初步分析.遗址出土动物包括软体动物(瓣鳃纲和腹足纲)和脊椎动物(鱼纲、爬行动物纲、鸟纲和哺乳动物纲),计27科19种(属).分析结果显示:自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出土的主要动物,都包括有扁蜷螺科、方形环棱螺、斜口环棱螺、梨形环棱螺、高大环口螺、塔锥短沟蜷、佛耳丽蚌、刻纹丽蚌、三型矛蚌、圆顶珠蚌、河蚬、鲤鱼、青鱼、鳖科、龟科、钝吻鳄科、鸭科、雉科、猕猴、猪獾、野猪、牛亚科、羊亚科和不同体型的鹿科动物等,这表明自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附近的自然条件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一直都存在有茂密的森林和相对广阔的水域,各种动植物资源都非常丰富;动物构成始终以哺乳动物纲中的鹿科和猪科数量最多,说明自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先民一直以狩猎鹿科和猪科为代表的野生哺乳动物来获取主要的肉食资源,同时也采集野生植物、捕捞水生的螺类、鱼类和爬行类作为食物资源的补充;从保存数量最多的鹿科和猪科骨骼发现率来看,存在有部分长骨骨骼缺失的现象,说明遗址并非先民宰杀肢解动物的主要场所,遗址中的动物多为先民宰杀肢解后带来的;鹿科动物掌/跖骨及与之相连的腕跗部骨骼发现率普遍较高,且要明显高于同时期的猪科动物,可能与先民有意识选择鹿科动物该部位的骨骼来制作骨器的行为有关;大量出土螺类存在壳顶缺失的现象,这应该与先民对螺肉的取食有关,与娅怀洞遗址的年代相当的柳州白莲洞遗址也存在类似的现象.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纵向演变来看,先民对哺乳动物的利用程度是在逐渐增加的,对鱼的利用程度是大幅度减少的,对腹足动物的利用也有一定程度的减少,遗址动物群构成的这种变化体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先民生活方式和生业经济选择(定居和农业)的变化.  相似文献   
866.
金沙江白鹤滩水电工程坝区发育有数条规模较大的、对工程有直接影响的玄武岩层间错动带。错动带内充填碎屑夹泥,当大坝建成蓄水之后,在高水头差下容易发生渗透破坏,可能影响坝区水工建筑物运行的安全和稳定。针对厂坝区的地形地貌、地质结构、大坝水工建筑物和防渗排水系统的设计布置特点,建立了坝区左岸三维有限元精细模型。并采用插值拟合的方法确定特定断面边界的地下水位,计算模拟了运行期白鹤滩电站左岸坝区渗流场的变化规律和水力梯度场的分布,并结合在现场开展的错动带的渗透破坏试验数据,确定了错动带的允许水力梯度,评价错动带内渗透破坏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现有的渗控措施在坝区形成了明显的降落漏斗,地下厂区防渗排水系统效果良好,渗压得到了有效控制。然而C2错动带内部分区域的水力梯度超过允许水力梯度,可能会发生渗透破坏。提出设置截渗洞和加强帷幕的防治措施,并模拟验证了这一措施可以较好地截断渗漏通道,保障厂房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867.
特提斯喜马拉雅是继华南和新疆阿尔泰之后又一条新发现的大型稀有金属成矿带,其成矿时代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以代表性矿床错那洞铍稀有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挑选出矽卡岩型矿化体中的热液白云母,利用Ar-Ar同位素定年的方式测定热液活动时间,以此限制成矿时代。结果显示错那洞穹窿矽卡岩型矿体中白云母Ar-Ar同位素坪年龄为14.21±0.22Ma,对应的~(40)Ar/~(36)Ar-~(39)Ar/~(36)Ar的等时线年龄为14.21±0.27Ma,与错那洞穹窿中具有高分异特征的白云母花岗岩浆侵位时间(~14Ma)一致,表明错那洞矽卡岩型铍稀有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年龄为~14Ma,而与穹窿内高分异白云母花岗岩一致的年龄暗示了该高分异花岗岩为该期矽卡岩型稀有金属矿化的成矿母岩浆。  相似文献   
868.
周衍  饶莹 《地球物理学报》2018,61(1):284-292
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的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埋藏深,其深度超过5000 m,储集体类型以裂缝、缝洞为主,储层的纵向和横向上都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这些特点导致反射地震数据的信噪比低、分辨率低,从而使得碳酸盐岩储层特征描述的难度增大.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运用稳定化反Q滤波方法对塔河地区的三维地震数据进行提高分辨率处理,同步实现地震振幅补偿和子波相位校正.处理结果与原始地震数据进行地震剖面面貌、储层内幕信息、断裂缝洞刻画等方面的直接对比,一方面展示反Q滤波方法在提高分辨率、提高弱反射能量、以及增强反射同相轴的空间连续性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展示稳定化反Q滤波方法能够提高对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储集体的特征描述精度.  相似文献   
869.
选取山西省北武当地震观测站洞体形变测项正常时段及干扰时段的观测数据,计算功率谱密度(PSD),分析洞体形变数据的正常背景特征和不同干扰下对应PSD值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无干扰:正常背景下,观测数据每日PSD值变化不大,可反映最大频率为8.3×10-3Hz的PSD分布;(2)曲线加粗:在10-3Hz以上频段,干扰日PSD值增大,表现为高频干扰;(3)台阶、突跳和畸变:PSD值全频段明显增大;(4)趋势改变:PSD值变化不大;(5)地震波:随着同震效应增大,PSD值频段范围和变化幅度增大。  相似文献   
870.
杨小林  危自根  杨锦玲 《地震》2020,40(2):177-187
乾陵台洞体应变自1981年观测以来, 其周年变化显著而规律, 但物理机制至今尚不清晰。 鉴于地表温度年变是引起地壳应变周年变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本文采用含地形的热固耦合解析模型, 定量诊断了地表温度周年变化对洞体应变观测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地表温度周年变化5.4 K, 便可造成2.2×10-7的洞体热应变, 且理论热应变的变化形态和幅值大致能与观测数据吻合。 据此推定, 该台洞体应变周年变化主要是地表温度年变化所产生的热应变信号。 本文结果对该台热应变的合理改正和观测策略的科学优化, 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