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49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锡伯渡-富蕴活断层是额尔齐斯活动断裂带的一部分。为确定锡伯渡-富蕴活断层的活动年代,从采样入手,据6个14C计时及热释光样确定,该断层在BP(56.77±4.83)×103a,即晚更新世晚期以前活动。活动断裂带宽12m,最大垂直断距为2.75m,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垂直活动速率为0.05mm/a,目前断层蠕滑,不具备发生大地震的条件。  相似文献   
92.
新疆阿尔泰彩色电气石的颜色成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元龙  康旭 《矿产与地质》1996,10(3):172-178
彩色碧玺(彩色电气石)是新疆阿尔泰花岗伟晶岩中富有特色的一种名贵宝石,主要有碧绿、黑绿、黄绿、红色和玫瑰色碧玺。通过对彩色电气石的岩石化学分析、X-衍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和穆斯鲍尔谱测试分析,结合宏观地质观察,认为阿尔泰宝石级彩色电气石Al2O3含量高(>40%)而铁(锰)含量低,形成于碱性介质环境,多出现在钠锂型伟晶岩或钠长石富集地段。彩色电气石的颜色与晶体格架中配位金属离子种类、含量、物理特征及其生长阶段等因素有密切关系。铁、锰和锂离子是致色原因之一;微量元素,过渡性致色离子的存在与含量的高低也是造成电气石多色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3.
新疆阿尔泰钾长石矿物学特征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元龙  邢慧 《矿产与地质》1997,11(2):119-124
阿尔泰钾长石是新疆优势非金属矿产资源之一,主要赋存在花岗伟晶岩矿脉、钾长花岗岩和碱性花岗岩中,钾长石资源储量大、品位高,易采易选,但尚未很好开发利用。通过阿尔泰钾长石矿物的物理特征、光学性质、化学成分以及工艺矿物学特征的研究,阐述了钾长石资源在工农业中的应用状况和应用范围,经与国内同类型矿种对比,指出新疆阿尔泰钾长石开发利用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4.
新疆阿尔泰造山带构造活动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对新疆阿尔泰造山带西部构造活动的研究中获得一批较为系统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结果。 32个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 (16 3.0± 6 .4 )~ (4 6 .9± 7.2 )Ma ,平均径迹长度为 (14 .5± 0 .1)~(11.3± 0 .4 ) μm ,长度标准差为 1.4~ 2 .7μm。区内具有 3阶段热历史 :约 110Ma之前处于约 10 0~12 0℃较高温稳定阶段 ,然后在约 110~ 4 0Ma期间发生快速冷却与隆升事件 ,从约 4 0Ma开始发生另一较为缓慢的冷却事件。总体上自北而南 ,剥蚀速率和冷却速率均逐渐变小。文中裂变径迹资料表明 ,阿尔泰山西段主要断裂带现在向南倾斜 ,区内构造演化亦主要受Tesbahan、Kulti和Basei三条断裂带逆冲热事件的控制。  相似文献   
95.
万博  张连昌 《中国地质》2006,33(3):618-625
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带)位于阿尔泰东南缘晚古生代岛弧区,含矿斑岩主要为一套中-晚海西期的中酸性斑岩,围岩为中泥盆统北塔山组。通过对含矿斑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区内至少有两类以上含矿斑岩,以石英二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类为主。其中部分石英二长岩有明显的Adakite岩特征,SiO2>56%,Al2O3>15%,MgO<3%,Sc<10%,Eu、Sr正异常,且初始87Sr/86Sr值普遍小于0.704。一些斑岩因其重稀土元素含量相对较高(Y>18×10-6,Yb>1.9×10-6),偏离了埃达克岩的组成范围。造成重稀土含量偏高的原因可能是洋壳俯冲熔融过程中,源区有残留相角闪石存在。从卡拉先格尔成矿带的岩石化学特征以及地质条件分析,该地区可能有较好的斑岩铜矿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96.
库马苏金多金属矿床是最近在进行1∶2.5万土壤化探异常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位于新疆阿尔泰山北部诺尔特断陷盆地内。矿体产于下石炭统红山嘴组下亚组第一岩性段的凝灰质细—粉砂岩中,呈NW向带状展布,已控制矿体长逾500m,宽超过200m,矿体有北西翘起而向南东隐伏的可能,目前已控制储量金、铅、锌矿均达小型规模。矿体所在地区地球化学异常、矿化蚀变发育,矿点、矿化点密集,部分矿点已具有一定规模,只是限于地形和工作条件未进行系统的工程控制和详细检查,仅已评价过的20号矿点中就发现相当规模的矿体。通过与同一大地构造位置的哈萨克斯坦块状硫化物矿床特征的初步对比,并对区内地球化学异常、矿化蚀变带及其矿点分布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认为本区成矿条件优越,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7.
Gold deposits such as the Aketishikan, Togetobie, Tasbig-Kokeydlas, Kums and Hongshanzui gold deposits in the Nurt area in Altay of Xinjiang were found in Member 3 rhyolite tufflava, fragmental lava and ignimbrite of the Carboniferous Hongshanzui Group. Trace and rare earth elements, sulfur, lead, oxygen and hydrogen isotopes, and geochronological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 ore-forming material was mostly supplied by the Carboniferous volcanic rocks through water-rock interaction under a low-to-moderate temperature, and the hydrothermal ore-forming fluid came from meteoric water with some magmatic water input evolved from the granitic magmas. Gold deposits in the Nurt area as well as in the northern Altay might form in multiple stages, and the Yanshanian mineralization period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besides the Variscan mineralization period.  相似文献   
98.
阿勒泰地区旅游区划及开发战略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本文在简要介绍阿勒泰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和主要景区,景点后讨论了该区旅游区划的任务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依据阿勒泰地区旅游资源,社会经济,交通状况等基础条件,将其划分为布尔津-哈巴河旅游小区,福海旅游小区,阿勒泰市旅游小区,青河-富蕴旅游小区,并提出了全区旅游发展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99.
阿尔泰大型-超大型矿床富集区地壳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构造、岩浆、变质、成矿等地质作用及其时空演化规律的对比分析,以及物探重力、航磁及遥感信息的综合研究,认为古生代阿尔泰富蕴地幔热柱成因的三联点裂谷形成与演化———“手风琴式”开合,是阿尔泰大型- 超大型矿床富集区形成与演化的根本原因。地幔热柱热地幔物质大规模上涌和横向扩张,产生三联点裂谷系统,导致古大陆解体,形成阿尔泰“洋岛型”蛇绿岩、阿尔泰型花岗岩、花岗岩化、高温低压变质带和主要大型- 超大型矿床;地幔热柱活动停止或间息,导致三联点裂谷系统发生A 型俯冲而封闭造山,形成三叉式陆间造山带和同造山花岗岩、  相似文献   
100.
Detailed subsurface structure of the eastern Junggar Basin is investigated using a large number of high-resolution two-dimensional reflection seismic profiles and well data. Our results reveal thrust faults, some of which are with strike-slip component, and fault-related folds dominating the subsurface structure of the study area. The thrust faults mainly show a divergent pattern towards the west and convergence towards the east. We divide these thrust faults and folds into three structural systems. The north thrust system, located in the north of the study area, is characterized by top-to-the southwest imbricate thrusts initiated from late Paleozoic. The central transpression system, dominating the central study area, mainly consists of thrust faults with visible strike-slip component, active from early Mesozoic until Cretaceous. The South thrust system includes top-to-the southeast thrusts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study area. The existence of these structural systems indicates that the eastern Junggar Basin underwent obvious intracontinental deformation in Mesozoic, probably due to the continuous convergence between the Altay and the Tianshan orogens after the main collision-accretion processes of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