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8篇
  免费   745篇
  国内免费   496篇
测绘学   149篇
大气科学   65篇
地球物理   497篇
地质学   1518篇
海洋学   110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26篇
自然地理   16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3篇
  1948年   4篇
  194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EH4连续电导率剖面测量是近年来地质勘察中采用的新方法,可以推断隐伏铁矿体的埋深、宽度、规模及产状。本溪大台沟铁矿勘查中进行了EH4连续电导率剖面测量,经钻探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寻找深部隐伏铁矿体,磁法测量和EH4测量2种方法综合运用,为后续钻探工作提供更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92.
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X射线荧光光谱(XRF)、离子选择电极(ISE)、显微镜光度计和煤化学等方法,对山东济宁矿区的高硫煤(太原组16号煤层)与低硫煤(山西组3上煤层)剖面的煤岩、煤质和煤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高硫煤中微量元素在垂向上呈现显著的变化规律:(1)Sr含量从煤层底板到顶板呈增高趋势,而Ba含量则相反;因而Sr/Ba比值从下向上呈逐渐变大趋势(0.04~47.7);(2)Th/U比值从下向上也呈逐渐变大趋势(0.2~37.1);(3)As含量在煤层顶板石灰岩(26.1μg/g)、透镜状黄铁矿夹层(14.7~19.3μg/g)中较高;(4)V、Cr、Co、Ni、Cu、Pb、Zn等元素在煤层底部和顶部分层中含量较高,而在煤层中部分层中含量较低;(5)Nb、Ta、Zr、Hf、Ga等元素从煤层的底部到顶部呈逐渐降低趋势;(6)煤中稀土元素总量(REE),除透镜状黄铁矿夹层(第2、4、11分层)外,其它分层(第1、3、5、6、7、8、9、10分层)显示从上往下逐渐增高之规律性。低硫煤中微量元素的分布和垂向变化与高硫煤明显不同:As含量在14个煤分层中都较低(1.03~3.37μg/g),Sr/Ba比值从下向上变化不大(0.4~2.2),各个煤分层中稀土元素总量(REE)呈现随灰份含量增高而增高的变化趋势,低硫煤与高硫煤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差别很大。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济宁矿区高硫煤与低硫煤在地球化学特征上的差别,反映了上石炭统太原组与下二叠统山西组沉积环境和聚煤条件的差别,具有指相意义;太原组16号煤层中富集的硫及有害微量元素,对环境具有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93.
通过对河南嵩山东麓双洎河二级河流阶地XD剖面元素Mg、Fe、K、Mn、Ba、Sr及CaCO3、SiO2的百分含量分析,结合OSL定年及元素分布特征与环境意义,认为该区域土壤发育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分析还发现本区末次冰消期以来存在两次变湿(16、9 kaBP)与两次变干(12、2 kaBP)时期;Ca/Mg与粒度联系较紧...  相似文献   
94.
通过对北黄海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的分析解译,划定了具有层序意义的9个声学反射地层单元或亚单元(SU1(1)、SU1(2)、SU1(3)、SU2、SU3、SU4、SU4(2)、SU4(3)、SU5).通过典型声学地层剖面与区内钻孔的沉积地层岩性单元对比,发现依据浅地层刹面进行的声学地层划分与钻孔岩心的沉积地层划分有较好的对...  相似文献   
95.
为了应对快速增长的 Argo 浮标数据,方便海洋科研人员利用 Argo 数据进行科学研究,使用WebGIS 技术设计了 Argo 数据共享服务系统架构,并根据科研用户需求实现了系统,结果表明:系统可以满足用户需求,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
为了提高温度剖面的预报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遥感数据的温度剖面预报方法.文中使用27个实测温度剖面和遥感SST、SSHA数据实现了对温度剖面的预报,并用该点的ARGO数据进行了检验.实验结果表明,将遥感数据同化到温度剖面的预报中是可行的,并能有效的提高温度剖面的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97.
基于Argo资料的热带西太平洋上层热含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4年1月-2008年12月间的Argo剖面浮标观测资料,分析了热带西太平洋上层热含量的空间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特征,并考察了不同计算深度以及盐度对热含量的影响,且探讨了有关计算上层热含量的深度选取问题.结果表明:(1)热带西太平洋上层热含量的气候态大致呈“马鞍型”分布,即在12°N以北和5°S以南海域上层热含量都较高,而在2°-12°N之间热含量则较低,特别在棉兰老冷涡区热含量很低;(2)研究海域的上层热含量一年四季均呈这种两高一低的空间分布形势,但强度的季节性变幅却较大,整个研究海域的热含量体现为春季最高,夏季最低,秋冬季居中的特点,但两个高热含量区和低热含量带的热含量各呈现出不同的季节变化;(3)温跃层深度的波动对海洋上层热含量的影响要大于上混合层,尤其在南北纬10°以外海域.因此,计算西太平洋上层热含量时,应将积分深度取为温跃层下界深度,才有可能比较真实地反映该海域的上层热含量的分布和变化,若为简单起见,取等深度计算时,以700m为宜,此外,盐度对上层热含量的影响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8.
浮标是海洋气象探测的前沿阵地和堡垒.文中分别对海洋浮标探测系统、通讯系统以及供电系统做了详细介绍.其中探测系统对常规气象探测传感器的原理和常规水文探测传感器的原理进行介绍;通讯系统介绍了浮标常用的几种通讯方式和各自的优缺点;供电方面介绍了仪器用电限制以及太阳能供电系统结构.从特殊观测环境的角度分析了海洋环境对浮标系统各个部分的特殊要求.最后结合汕尾浮标运行情况,从系统使用和维护的角度,对浮标进一步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9.
基于波致混合理论,采用MASNUM海浪模型和POM环流模型建立的浪流耦合模式系统,模拟了2011年6月8日-11日中国海区对热带风暴“莎莉嘉”的响应过程,模拟结果显示波高和波向变化趋势与热带风暴的螺旋结构特征相符;利用中国海区Argo浮标温度观测,对2010年7月-12月模拟结果检验,比较表明模拟结果与观测吻合较好,细...  相似文献   
100.
利用Argo浮标在海面漂流的轨迹信息,通过最小二乘法对轨迹进行拟合(主要是背景流和惯性流两者的拟合),得到了惯性流的流速和轨迹,从而对不同海域处海表的惯性流进行了研究分析.以5900465号浮标轨迹为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130°~140°E,30°~40°N范围的海区内,惯性流的最大值为43 cm/s,最小值为3 cm/s,平均值为16 cm/s.同时发现,拟合的轨迹与原始轨迹偏差较小,这说明了此方法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利用Argo浮标在海面漂流的轨迹信息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面,可以有效利用现在布放在各个海区的浮标漂流轨迹资料,提取关于惯性流更多的信息,同时也为研究惯性流对其它海洋动力过程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等提供了一个较好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