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6篇
  免费   1069篇
  国内免费   1123篇
测绘学   439篇
大气科学   3079篇
地球物理   1002篇
地质学   1401篇
海洋学   1007篇
天文学   113篇
综合类   434篇
自然地理   22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367篇
  2013年   236篇
  2012年   354篇
  2011年   304篇
  2010年   309篇
  2009年   368篇
  2008年   427篇
  2007年   354篇
  2006年   289篇
  2005年   453篇
  2004年   369篇
  2003年   425篇
  2002年   426篇
  2001年   458篇
  2000年   220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103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99篇
  1990年   116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2篇
  193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王雪梅  章雄  杨晓  张琳  文向东  管敏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1,33(6):642-648,574,575
四川盆地蜀南地区下二叠统茅口组缝洞型储层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特征,而且埋藏相对较深,信噪比和分辨率较低,地震预测的难度大。这里通过模型正演,分析不同道距二维地震资料对茅口组单缝洞体储层的分辨能力,并且在资料处理中,研究了高密度地震资料对抑制空间假频,以及提高横向分辨率的影响,最后通过实际资料对比和速度反演,进一步分析证实了高密度采集地震资料,能够有效提高缝洞型储层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92.
利用宁芜地区(江苏部分)地质资料,结合磁场特征,重点对该区侵入岩体、断裂等地质构造进行了推断,编制了1:5万磁法推断地质构造图,为铁矿预测提供了地质构造等综合信息要素。采用RGIS2008软件2.5D人机交互拟合方法,累计估算铁磁性矿体资源量84642.6万t并分级。通过已知矿床的分布特征分析,结合磁测资料解释应用的成果,对宁芜地区(江苏部分)铁矿资源潜力进行了探讨和预测。  相似文献   
93.
卫星高度计资料在三维海温和盐度数值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卫星遥感观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卫星观测资料被应用于数值模式的同化研究中.基于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西北太平洋三维湿盐流预报系统,利用法国CLS中心的沿轨高度计资料的海表面高度异常的融合数据,结合基于三维变分的OVALS(ocean variational analysis system)同化系统,在垂向将海面高度...  相似文献   
94.
Power spectrum and cross-wavelet transform analysis was adopted to study the time-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and multiscale correlations between runoff, tidal range and salinity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 based on the runoff data collected at the Datong Station, the tidal range measured at the Baozhen Station, and the salinity at the Baogang Station from 2008 to 2009. The variations of the salinity showed significant periodicity at scales of 2-3, 7-8, 14-15 and 26-30 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alinity and the runoff and the tidal range were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shock at scales of 5-7, 14-15, 26-30 d and 0.5 a.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unoff and the salinity was mainly in the same phase, whil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idal range and the salinity was in the antiphase. Different frequency bands were related to different degrees, and their relevance increased as the resonance frequency decreased. In addition, changes of the seasonal runoff were obvious. Specifically, a point of discontinuity was reached in early June with a cycle of 7-8 d, which coincided with the periodicity of plum rains in the Changjiang-Huaihe region. High-frequency changes (8-16 d period) of the salinity corresponded to the time domain in January-April 2008, February-April 2009 and October-December 2009 and exhibited an approximately 0.5 a (184 d) long frequency oscillation. Short-period changes were found to be stronger than long-period changes. Cross-wavelet transforms for the salinity, the runoff and the tidal range revealed local features in the time domain, while the significant levels of different periodic oscillations were observed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The corre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alinity and the runoff were significant in the 80-90 d frequency domain, indicating that the major impact of the runoff on the salinity was reflected in seasonal changes. The tidal range on the small scale of 14-15 and 30-32 d was more obvious than the runoff.  相似文献   
95.
为了应对快速增长的 Argo 浮标数据,方便海洋科研人员利用 Argo 数据进行科学研究,使用WebGIS 技术设计了 Argo 数据共享服务系统架构,并根据科研用户需求实现了系统,结果表明:系统可以满足用户需求,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
基于Argo资料的热带西太平洋上层热含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4年1月-2008年12月间的Argo剖面浮标观测资料,分析了热带西太平洋上层热含量的空间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特征,并考察了不同计算深度以及盐度对热含量的影响,且探讨了有关计算上层热含量的深度选取问题.结果表明:(1)热带西太平洋上层热含量的气候态大致呈“马鞍型”分布,即在12°N以北和5°S以南海域上层热含量都较高,而在2°-12°N之间热含量则较低,特别在棉兰老冷涡区热含量很低;(2)研究海域的上层热含量一年四季均呈这种两高一低的空间分布形势,但强度的季节性变幅却较大,整个研究海域的热含量体现为春季最高,夏季最低,秋冬季居中的特点,但两个高热含量区和低热含量带的热含量各呈现出不同的季节变化;(3)温跃层深度的波动对海洋上层热含量的影响要大于上混合层,尤其在南北纬10°以外海域.因此,计算西太平洋上层热含量时,应将积分深度取为温跃层下界深度,才有可能比较真实地反映该海域的上层热含量的分布和变化,若为简单起见,取等深度计算时,以700m为宜,此外,盐度对上层热含量的影响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7.
浮标是海洋气象探测的前沿阵地和堡垒.文中分别对海洋浮标探测系统、通讯系统以及供电系统做了详细介绍.其中探测系统对常规气象探测传感器的原理和常规水文探测传感器的原理进行介绍;通讯系统介绍了浮标常用的几种通讯方式和各自的优缺点;供电方面介绍了仪器用电限制以及太阳能供电系统结构.从特殊观测环境的角度分析了海洋环境对浮标系统各个部分的特殊要求.最后结合汕尾浮标运行情况,从系统使用和维护的角度,对浮标进一步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8.
利用Argo浮标在海面漂流的轨迹信息,通过最小二乘法对轨迹进行拟合(主要是背景流和惯性流两者的拟合),得到了惯性流的流速和轨迹,从而对不同海域处海表的惯性流进行了研究分析.以5900465号浮标轨迹为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130°~140°E,30°~40°N范围的海区内,惯性流的最大值为43 cm/s,最小值为3 cm/s,平均值为16 cm/s.同时发现,拟合的轨迹与原始轨迹偏差较小,这说明了此方法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利用Argo浮标在海面漂流的轨迹信息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面,可以有效利用现在布放在各个海区的浮标漂流轨迹资料,提取关于惯性流更多的信息,同时也为研究惯性流对其它海洋动力过程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等提供了一个较好办法.  相似文献   
99.
规则波作用下四锚浮标系统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水深的增加,海洋浮标系泊缆索的长度也增加,对其浮标系泊系统进行动力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基于势流理论,应用边界元方法在频域内计算浮标的附加质量和阻尼、一阶波浪力和二阶平均漂移力,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将计算结果转换到时域,应用莫里森公式计算浮标及其skirt的粘性阻尼力,应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计算系泊缆索张力,最后在时域内应用四阶Runge- Kutta法计算浮标的运动响应和系泊缆索张力.比较分析了两种水深条件下,不同skirt直径和缆索长度情况下浮标的水动力特性、运动响应和系泊缆索张力.计算结果表明,浮标skirt的存在对纵荡方向的附加质量和辐射阻尼基本没有影响,而垂荡方向的附加质量增加,辐射阻尼减小,且能够减小二阶平均波浪力的峰值.  相似文献   
100.
热带西太平洋海域上层海洋热含量的CSEOF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月平均Argo温、盐度剖面、纬向风和Ni o3.4指数等资料,利用循环平稳经验正交函数(CSEOF)分解法、最大熵谱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热带西太平洋海域上层(0—700m)海洋热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其年际变化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热带西太平洋海域上层海洋热含量距平场具有显著的东-西向反位相振荡,且这种振荡除了具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外,还存在着较强的准2a振荡。此外,热含量距平场还存在着负-正-负的三极式经向模态,该模态除了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外,还存在着显著的准4a振荡。进一步分析表明,热含量的准2a振荡与ENSO事件的发生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并对赤道西太平洋纬向风异常有1—2月的滞后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