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1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375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1226篇
海洋学   45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江苏下扬子区中—古生界的成藏条件及勘探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苏下扬子区的海相中-古生界构造演化经历了前扬子板块、稳定地台和西太平洋活动陆缘等三大阶段。油气地质条件具有多套烃源岩、两类主要储层、四套区域盖层、多种成藏类型和多期成烃等特征。原始生烃量以下古生界为主,下寒武统和下志留统的生烃量约占总生烃量的60% ̄80%。该领域的勘探应本着“整体评价、区域展开、重点突破”的原则,做到“六个结合”和“五个转变”,加快勘探节奏,重在发现,坚持以下古生界为主,大中型  相似文献   
92.
王先美 《地质学报》2008,82(1):1258-1273
鲁西隆起区发育有大量的北西向脆性断裂。依据野外断裂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详细解析认为,北西向断裂系经历了早期的右行压剪、右行张剪,以及后期的左行压剪等不同性质的构造活动。由与北西向断裂活动相伴生的同期侵入岩体的 K-Ar测试结果分析,北西向断裂系在距今约160 Ma及距今130~110 Ma分别经历了右行压剪与右行张剪构造活动;通过分布在隆起区不同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分析、冷却史反演,厘定鲁西地体在距今90~80 Ma存在一次区域性快速冷却构造事件,该构造事件与北西向断裂系的左行压剪构造活动相对应。  相似文献   
93.
太平洋板块俯冲与中国东部中生代地质事件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中国东部至少自侏罗纪开始就一直处于俯冲大洋板块之上,但是有关俯冲板块对其影响程度一直有不同的认识。最近的研究表明,太平洋海山岛链的时空分布显示太平洋板块的漂移方向曾发生多次转折,这些转折与白垩纪中国东部的构造演化和岩浆事件有着密切的时空耦合关系。从时代和力学性质上看,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中国东部中生代的盆地演化和郯庐断裂活动等重要地质事件。这些认识为理解中国东部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包括岩石圈减薄的机制、郯庐断裂的演化,以及燕山期大规模岩浆活动等。本文重点分析了太平洋板块俯冲与中国东部中生代岩浆活动的对应关系。在125~140Ma太平洋板块向南西方向俯冲,造成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软流圈卸载上涌,发生减压部分熔融;约125Ma,太平洋板块漂移方向发生了大幅度转折,形成安第斯式的俯冲挤压,岩石圈停止减薄和减压部分熔融,出现岩浆宁静期。随着俯冲的深入,到110Ma前后俯冲板块后撤,形成弧后拉张,岩浆活动又重新开始。  相似文献   
94.
米仓山南缘中生代沉积盆地性质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米仓山南缘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地区,前人认为该地区晚三叠世-白垩纪受控于米仓山造山作用形成的前陆盆地.实际上,无论是按照经典的前陆盆地概念,还是陆内前陆盆地或陆内俯冲前陆盆地等术语,米仓山南缘中生代为前陆盆地值得商榷,其一些关键的地质问题必须给以重视.主要表现在:①平面构造图显示,米仓山地区,前震旦系基底与震旦系盖层之间构成一规模较大的不完整的背斜穹隆,盖层围绕基底分布,说明不是构造推覆体;②不存在形成前陆盆地的区域应力,即该区在晚三叠世开始主要是升隆作用而非强烈的推覆挤压,研究资料表明该地区大规模的逆冲推覆作用发生在燕山期,米仓山的形成也应在该时限之内,之前米仓山为一继承性的隆起;③不具备前陆盆地的沉积格局,即晚三叠世-侏罗纪的沉积格局不是呈楔形展布.鉴于此,笔者认为前陆盆地术语不适用于米仓山南缘晚三叠世-侏罗纪沉积盆地的类型.  相似文献   
95.
Based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composition of volcanic volatiles and petrologic estimation of the total mass of volatiles erupted, we showed important 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the impact of Mesozoic and Cenozoic volcanic activities on paleo-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China. The volcanic activities include western Liaoning and Zhangjiakou Mesozoic intermediate-acidic explosive eruptions, southern Tibet and Shanwang Cenozoic volcanism, and Mt. Changbai volcanic eruption around one thousand years ago. The paper predominantly discusses the earth’s surface temperature changes, ozone depletion, acidic rain formation and mass mortalities of vertebrate induced by the Mesozoic and Cenozoic volcanism in China.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Bulletin of Mineralogy, 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 2007, 26(4): 319–322 [译自: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相似文献   
96.
辽东南地区晚中生代地层发育不甚完全,具有两期盆地叠合演化的特征,即早中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两个演化阶段,经历了2次伸展裂陷和2次挤压反转。在详细研究辽东南地区各盆地岩石地层序列、生物化石组合特征、年代地层格架以及区域地层对比的基础上,讨论了盆地的演化阶段和演化规律,指出是古太平洋板块向东亚大陆边缘不同方向的俯冲与走滑,以及来自北方西伯利亚板块的持续碰撞挤压的联合构造应力场制约了中国东北地区晚中生代盆地的裂陷过程和构造反转的演化,进而为揭示华北克拉通晚中生代岩石圈演化的动力学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7.
辽宁中部一些地区的含煤地层以前被认为是白垩系下统的沙海组、阜新组,该观点导致区域地层对比混乱。通过对该区含煤地层组合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其应属下侏罗统北票组含煤岩系。此结论对进一步明确该地区找煤方向、确定找煤远景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
大港油田官142断块巨厚砂岩的储层流动单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黄骅坳陷官142断块中生界油藏为例,探讨巨厚砂岩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方法。巨厚砂岩储层流动单元研究包括两个层次,一为确定渗流屏障和连通体的分布,二为连通体内部储层渗流差异分析。研究表明,官142断块渗流屏障主要有泥质屏障、钙质砂岩胶结屏障和钙质砂砾岩胶结屏障3种类型。通过对连通体内部砂体渗流差异性分析,将连通体划分为3类流动单元。其中A类流动单元以粗孔、粗喉类型为主,渗流性能好,吸水强度大;B类流动单元储层为中孔、中喉型,渗流性能中等,吸水强度次之;C类流动单元储层多为粉细砂岩、砂砾岩或钙质胶结稍差的储层,吸水强度较差。通过流动单元的划分与研究,对预测该区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和优化调整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
In distribution areas of the Pekul’neiveem and Chirynai formations customary distinguishable in the Koryak Upland, complicated tectonostratigraphic units are composed of alternating thrust sheets of different lithologic composition and age, which are juxtaposed because of widespread thrust faulting, as is proved by the radiolarian analysis. Nineteen radiolarian assemblages of different age are first established here in the Lower Jurassic-Hauterivian succession of siliceous-volcanogenic sediments. In the Lower Jurassic interval, the lower and upper Hettangian, lower and upper Sinemurian, and Pliensbachian beds are recognized. Paleont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is also presented for the Aalenian (or Toarcian?-Aalenian), upper Bajocian, lower and upper Bathonian, and Callovian beds of the Middle Jurassic. Within the Upper Jurassic, the Oxfordian-early Kimmeridgian, late Kimmeridgian-early Tithonian, Tithonian, and late Tithonian-early Berriasian radiolarian assemblages are distinguished. The late Berriasian-early Valanginian, middle-late Valanginian, and Hauterivian radiolarian assemblages are first recognized or compositionally revised. Radiolarians and lithofacies data are used to correlate the tectonostratigraphic units and individualize the jasper-alkali basaltic (lower Hettangian), chert-terrigenous (Hettangian-Sinemurian), jasper-cherty (Pliensbachian-Aalenian), jasper (Bajocian-Hauterivian), jasper-basaltic (upper Bajocian-Valanginian), Fe-Ti basaltic (upper Bajocian-Bathonian), tuffitejasper-basaltic (Bathonian-Hauterivian), and terrigenous-volcanogenic (Bajocian-Valanginian) sequences. The correlation results are extrapolated into other continental areas flanking the Pacific, i.e., to the western Kamchatka, northern and northwestern coastal areas of the Sea of Okhotsk, where the analogous radiolarian assemblages are characteristic of comparable allochthonous units of terrigenous-siliceous-volcanogenic sediments.  相似文献   
100.
中生代华北克拉通破坏是目前引人关注的研究课题。鉴于目前一些文章在表达克拉通状态时引用的地质图件不准确,忽略了华北克拉通从古至今的不同阶段的演化,不能正确的表达克拉通在破坏之前或之后的状态,本文强调华北克拉通破坏前的状态是研究的重要基础。华北克拉通是经历过多期克拉通化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