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25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168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南海表面浮力通量、水型变性及南海"暖水"的消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英国南安普敦海洋中心(SOC)海-气界面的热量和淡水通量资料以及世界大洋图集(WOA01)的海面温度和盐度资料计算了南海表面各月的有效浮力通量及水型变性矢量场,分析了南海表层暖水形成和发展的季节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南海表层暖水的发展、维持以及消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海洋表层浮力通量的影响;此外,南海上层水体密度的垂直结构和变化也深受表面浮力通量和表层水型变性的影响。在中、北部,南海的垂向结构季节性变化较为明显,其中冬季表层水体的下沉强度最大,深度最深,而夏季表层水体却无下沉趋势。  相似文献   
92.
南海北部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2004年9月对南海北部6个站位的采样分析,探讨了间隙水的营养盐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估算了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的扩散通量。结果表明,NH4-N含量为8.9—142.3μmol.L-1,是南海北部间隙水中营养盐的主要组分,占溶解态无机氮的比例范围为49.1%—75.2%。在平面分布上,NH4-N含量表现为近海高于远海,PO4-P则差别不大。NH4-N、NO3-N、NO2-N和PO4-P在沉积物-海水界面的平均通量分别为7.08、-0.61、-0.51、0.14μmol.(m2.d)-1。NH4-N、PO4-P主要是从沉积物向上覆水扩散,是底层水体营养盐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93.
通过统计方法利用一套海洋同化数据分析了热带太平洋次表层的盐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次表层盐度的年际变化与ENSO相关,且次表层盐度信号区域呈东西方向“跷跷板”的分布.对影响这些次表层的盐度信号区域平均的纬向平流、经向平流、垂直运动和淡水通量异常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且与影响表层盐度年际变化模态的影响因素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纬向平流的异常对表层盐度的异常变化影响较大,而对次表层盐度异常有较大影响的是海水的垂直运动异常.  相似文献   
94.
北部湾温度锋的季节与年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8a(1991—1998)的卫星遥感海水表面温度资料(AVHRR SST)对北部湾温度锋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北部湾海区温度锋的季节态强弱趋势为春季最强,夏季、冬季次之,秋季最弱。在年际时间尺度上,温度锋强度与SST距平(SSTA)存在响应关系,表现在:1)SST正距平对应较弱的锋面产生,负距平对应较强的锋面产生,这种相关性在冬季表现得最为明显;2)锋面的强弱与SSTA绝对值存在正相关关系,即SSTA变化越大,锋面越强。在冬季,温度锋强度与海面风经向分量相关,在偏北风异常情况下,锋面较强;反之,锋面较弱。  相似文献   
95.
2001年7月测定大鹏澳表层叶绿素a含量为2.61-19.87mg·m3,初级生产力为404.08-1097.25 mgC·(m2·d)-1,NP值远高于Redfield比值16.回归分析表明,该水域浮游植物的现存量或生长量并不受某个单一因子调控.在营养盐加富试验中,加入含有P系列的浮游植物增殖速度最快,揭示P是此时大鹏澳浮游植物的潜在限制因子.将大鹏澳浮游植物水样置于不同的NP值环境中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在NP值为30的梯度组中生物量最高,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程度也最高,其次是NP值为16和8的梯度组.NP值为30的梯度组的浮游植物优势种的时间变化最稳定.  相似文献   
96.
黑潮输送的异常及其与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128.5°E为界,沿27°N,北太平洋西边界流输送可以分成呈明显负相关的东、西2段。西段(即黑潮)主要参与副热带环流(STG)和经向环流(STC);东段主要参与日本东南的反气旋式涡旋再回流。从气候态来看,西段输送在7、8月份最大,3月份次大;东段输送在6—8月份最小,其它月份比较接近;整体结果表现为全年有2个接近的极大值,分别是3、4月份和7、8月份。从年序列来看,西段输送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有一次明显的突变;而东段在1955年突然减小,在1963年突然增大。小波分析表明,东、西两段的振荡周期都随时间变化。西段输送时间序列的20a左右周期振荡在1976年以前非常明显,9a左右周期振荡在1985年以后比较显著;东段输送的13a左右周期在1976年以前显著,1985年以后的主要振荡周期从7a逐渐减小到3a左右。奇异谱分析表明,西段输送的年代际变化占总方差的45%,年际变化占总方差的13.6%;东段输送的年代际变化占总方差的24.3%,年际变化占总方差的32.3%。黑潮输送异常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及ENSO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年代际尺度上,一个可能的过程是,PDO超前于黑潮输送异常;异常的黑潮输送通过改变北太平洋中部的SST梯度引起的海气相互作用过程而调制ENSO的变化。在年际尺度上,黑潮输送异常滞后于PDO和ENSO变化,且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7.
利用WOCE-OUT的温度资料,结合TOPEX/POSEDIENT-ERS卫星高度计资料、ParallelOceanClimateModel结果,分析了1994年2月9-19日,1994年10月26日-11月6日,1995年2月4日-14日和1997年6月23日-7月4日四个反气旋涡旋脱落时间段内南海北部的海温状况,探讨了海平面高度场中的反气旋涡在温度场中的表现特征。发现海平面高度资料中的反气旋涡对应着温度场中的高(或暖舌)温中心,其中,反气旋涡脱落发生在夏、秋季时,高温中心比海平面高度的高值中心偏西南;发生在冬季时,暖舌与海平面高度的高值中心基本一致。脱落的反气旋涡对海温的影响深度约为130~180m。  相似文献   
98.
珠江口浮游动物的群落动态及数量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2002年4月至2003年6月珠江口10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丰水期(4—9月)和枯水期(10—3月)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群落结构、丰度和生物量的时空变化。经鉴定共有终生浮游动物71种和阶段性浮游幼虫7个类群。刺尾纺锤水蚤Acartia spinicauda是丰水期和枯水期皆出现的优势种。调查区的浮游动物可划分为河口类群、近岸类群、广布外海类群和广温广盐类群。丰水期浮游动物的平均丰度(1 131 ind.m-3)高于枯水期(700 ind.m-3),枯水期浮游动物的平均生物量(382 mg.m-3)高于丰水期(203 mg.m-3),浮游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呈明显的斑块状分布。盐度是影响浮游动物种类、丰度和生物量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
于2003年采集大亚湾海域28个鱼类等生物样品和1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其中滴滴涕(DDTs)、六六六(HCHs)和氯丹(CHLs)各组分的含量以及脂含量和δ15N,δ13C同位素值,重点研究了大亚湾沉积物和生物体中有机氯农药(OCPs)的污染现状及其生物积累规律.大亚湾海域鱼类DDTs,HCHs和CHLs平均含量分别为57.1±52.9,0.30±0.18和0.87±0.35ng/g(湿重);与其他海区相比,该海域生物体中DDTs的含量相对较高,HCHs和CHLs较低;表层沉积物中高的p,p'-DDT含量及较低的(DDE+DDD)/DDT比值(平均为0.56,<1),均显示仍有新的DDTs源输入;OCPs在生物累积中表现出脂溶性的特征,生物体内脂含量越高,其OCPs含量也越高;δ15N,δ13C同位素的研究结果显示肉食性生物比植食性生物更易累积OCPs;大亚湾海域OCPs的生物-沉积物累积系数(BSAF)与有机物的亲脂性程度即辛醇-水比值(KOW)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0.
海草污染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国外近20年来在海草污染生态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这些成果主要包括重金属、农药和石油对海草的影响。重全属时海草影响的研究重点.是重金属对海草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海草对重金属的富集等方面;农药对海草的影响研究.集中于其对海草的生理学和形态学方面的影响。以及海草对农药的耐性等;而石油对海草的影响研究.主要是事故性石油污染和石油分散剂对海草的影响。最后,本文展望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重点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