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55篇
地球物理   78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7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25年前的4月26日1时23分,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失火,随后爆炸,最终导致核泄漏。苏联当时派遣超过50万人抢险和清理周边区域,最终利用混凝土等材料建造“石棺”,封存4号机组。负责指挥“石棺”建造工作的波恰科夫将军曾评价说,“石棺”是一座忠烈祠,也是一块墓碑。令人深思的是,在斯拉夫语中,切尔诺贝利意为“死亡与黑暗之神的居所”。如今,死亡之神又走出居所——据报道,近日发现“石棺”出现破裂,放射物又走进人类的噩梦。 从切尔诺贝利到日本福岛核电站,关心人类安危的人们重新审视核电——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是什么?  相似文献   
92.
人类活动显著影响着全球大气循环格局,全球平均温度升高导致干旱事件发生幅度、频度和持续时间增加,这对森林生态系统带来更多的是负面影响.本文基于已有研究,系统总结了干旱事件对森林生态系统地理分布格局、群落结构重建、植物生长和生理特性、死亡和灭绝、植物生产力以及碳循环功能的影响及其机理,并对未来干旱事件对森林生态系统长期效应以及在不同时间尺度上作用机理的研究提出建议.本研究对开展全球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对干旱事件响应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3.
言論     
《西部资源》2011,(4):46-46
人一生最大的幸福在于做对两件事:一是找对单位、找对上司;二是找对妻子或丈夫。当太阳升起时我们与上司共事,日落时我们与自己的爱人相拥。——lvjibing微博股指的波动,无论是上涨还是下跌,均会增加居民急性冠心病死亡的风险。——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最新研究系  相似文献   
94.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而且也涉及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间的利益分配。目前,相关法院在受理和审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案件时,由于立法太笼统,又无可供操作的司法解释,因而人民法院在审判此类案件时难  相似文献   
95.
96.
《海洋世界》2006,(11):4-4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近期公布,海洋中“死亡区”的数量正在上升,沿海国家必须采取措施控制陆源污染,遏止“死亡区”增多的势头。  相似文献   
97.
付桂琴  陆倩  张亚男 《气象学报》2022,80(3):403-409
评价高温、热浪、闷热不同热感天气暴露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AM)、平滑曲线阈值效应方法,在控制了时间序列长期趋势、季节效应、节假日效应的混杂影响后,分析了2010—2016年的6—8月石家庄高温、热浪、闷热不同热感天气暴露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并分析了男女性别的分人群效应。研究期间收集到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总计6552人,日均死亡10.2人,日死亡最多为40.0人。对应期间出现高温日98 d,热浪日58 d,闷热日79 d。相对于非高温、热浪、闷热日,高温、热浪、闷热天气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影响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086(95%置信区间(95%CI):1.013—1.164)、1.252(95%CI:1.101—1.442)、1.100(95%CI:1.020—1.185),其最大滞后效应分别为3 d、1 d、0 d,对应死亡人数增加的风险分别为12.2%、31.8%、10.0%,且对女性的影响风险均大于男性。高温、热浪、闷热天气均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增加,归因滞后1 d热浪死亡的风险最大,归因闷热天气死亡的风险未发现滞后效应,建议依据不同热感天气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康风险管理和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98.
针对现阶段地震人员死亡评估模型在评估特定区域地震时评估结果误差较大的问题, 结合中国地震灾害特点、 人口分布情况等, 将中国大陆划分为西北、 西南和大陆东部三个地区, 并对各区域按照人口密度进行分级。 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 选取震中烈度、 震区面积、 抗震设防烈度参数建立分区域的地震灾害人员死亡评估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 该模型在西北、 西南地区的验证结果较好, 适用于中国地震灾害情况, 可以用于震后快速盲评估,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评估不同震级、 相同震中烈度和人口密度的地震时, 出现相同结果的情况; 虽然该模型在震例较少的大陆东部地区以及城市直下型地震中评估结果需要进一步改进, 但为解决特定区域地震死亡评估中误差较大问题提供了思路, 能够为震后应急指挥和救援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99.
基于中国1993—2017年的历史地震资料,通过对四个现行地震灾害人员死亡评估模型进行对比,深入分析不同模型在不同震级(M)及不同地区的适用性和精度。研究结果表明:(1)当M6.0时,四个模型评估结果与实际死亡人数数量级基本一致,均适用于震后人员伤亡快速评估;当6.0≤M7.0时,四个模型评估结果与实际死亡人数差距较大,经过参数修正后的刘金龙模型评估结果相对较好;当M≥7.0时,四个模型的评价结果都不理想,需要结合震区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等进行人工修正才能使用;(2)在地震较多的云南、四川、甘肃、新疆、西藏五个省份中,GB/T 30352-2013评估结果优于其他三个模型;在四川、云南、甘肃地区评估时需考虑次生地质灾害因素的影响,不然可能会导致评估误差较大。研究结果可为各级政府和应急管理部门地震灾害应急业务能力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0.
2013年2月,美国《地震杂志》(Earthquake Spectra)在线发表题为《全球地震死亡人数和人口数量》(Global Earthquake Fatali-ties and Population)的文章,预测出21世纪内单次死亡人口多的地震数量将会增加,而且因地震死亡的人数将会超过以往任何时候。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科研人员将现代全球地震死亡人数分为2部分:不依赖于世界人口增长的、每年大致相同的死亡人数基线;单次死亡人口多的大地震所造成的死亡,其死亡率依赖于世界人口。研究中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