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94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南黄海海域的中、古生代海相油气地震勘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面临着在恶劣的采集环境下降低原始资料干扰难、提高强反射界面下目标层的反射能量难、复杂波场条件下多次波的识别与压制难以及复杂构造条件下地震精确成像难等诸多技术难题。在分析了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努力方向,即重新定位勘探流程;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开展采集和处理技术方法的创新研究与试验;强调综合地球物理方法的有效融合等。  相似文献   
92.
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02井的钻探,开启了南黄海中-古生界研究的新局面。本文利用过CSDP-02井的多道地震、测井和岩心资料,在对中部隆起中-古生界地层频谱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基于S变换的谱分解方法,对南黄海中部隆起中-古生界地层进行了谱分解,将地震数据由时间域转换到频率域,得到了不同频率的等频率剖面。结果表明,南黄海中部隆起存在3套可能的储集层,分别对应三叠系青龙组灰岩、二叠系龙潭组砂岩和石炭系灰岩,在等频率剖面上,均表现为明显的低频异常,频谱特征呈现低频高能、高频低能的特征,在高频剖面上,储层异常被浅层高频异常掩盖。通过与CSDP-02井的岩心和测井结果进行对比发现,3套储集层的频率衰减现象与岩心取样中的油浸层相关,这是我国首次在南黄海中-古生界发现油气显示,对指导南黄海中-古生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3.
对长71.2 m的南黄海北部DLC70-3孔沉积物粒度、磁化率和总有机碳(TOC)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显示,DLC70-3孔沉积物的磁化率值与平均粒径呈正相关关系,与w(TOC)呈负相关关系,表明以陆源碎屑输入为主的陆架海区沉积物中的磁性矿物以粗颗粒为主;由于w(TOC)均值非常低,因此不能将磁化率低值全部归结为有机质稀释作用的结果,主要可能是沉积速率大所致。此外,磁化率值受到沉积物所处氧化还原环境的控制,氧化环境下磁化率值高,还原条件下磁化率值低。冷水团沉积层位的沉积物是在较强的还原条件下形成的,因此,磁化率指标可以指示古黄海冷水团的形成演化,将磁化率指标与同一钻孔中微体古生物指标指示的古冷水团层位进行对比,得出了完全一致的结果,从而为今后研究区的古冷水团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94.
海底泥火山地球物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底泥火山是地壳深部大套巨厚富含有机质及流体的欠压实泥页岩在区域动力学作用下挤入上覆地层,使得上覆岩层弯曲隆起或刺穿上覆地层而形成的一种地质构造,也是气体向上运移的通道,被认为是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重要证据.结合国内外海底泥火山研究实例,系统总结和分析了海底泥火山的地球物理特征,以期为海底泥火山的调查与识别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5.
东海外陆架晚第四纪若干沉积学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东海陆架尤其外陆架的晚第四纪沉积地层、古河道沉积与下切河谷充填沉积、潮流沙脊沉积研究等已经取得较多研究成果,综述已有的研究认识和关键科学问题,讨论地层研究中的氧同位素2期和4期地层划分出现的争议、不同的地层演化模式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末次冰盛期古河道的存在与演化、东海陆架冰后期潮流沙脊成因研究中存在的不同观点,提出未来东海外陆架晚第四纪沉积学研究的思路和工作展望。  相似文献   
96.
Evidence from lithology, foraminiferal assemblages, and high-resolution X-ray fluorescence scanning data of core SFK-1 indicates tidally influenced paleo-fluvial sedimentation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LGM) on the outer shelf of the East China Sea. The paleo-fluvial deposits consist of river channel facies and estuarine incised-valley-filling facies. Different reflections on the seismic profile across core SFK-1 suggest that the river channels shifted and overlapped. River channel deposition formed early in the LGM when sea level fell and the estuary extended to the outer shelf. Channel sediments are yellowish-brown in color and rich in foraminifera and shell fragments owing to the strong tidal influence. Following the LGM, the paleo-river mouth retreated and regressive deposition of estuarine and incised-valley-filling facies with an erosion base occurred. The river channel facies and estuarine incised-valley-filling facies have clearly different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provenances.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of the paleoriver system on the wide shelf was reconstructed from the foraminiferal assemblages, CaCO3 content and Ca/Ti ratio. The main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further substantial constraints on the recognition of late Quaternary stratigraphy and land-sea interactions on the ECS shelf.  相似文献   
97.
南黄海盆地基底及海相中、古生界地层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黄海盆地是大型海相中、古生界和陆相中、新生界两期叠合型盆地,本文根据最新地震资料结合钻井资料及与海陆地质资料的对比研究对盆地内地震层序进行了划分,得到了陆相中、新生界盆地基底即中、古生界海相盆地的顶界埋深、三叠系和上二叠统的残留厚度,推断了陆相层基底地层分布,并根据磁力异常资料推测了海相中、古生界盆地结晶基底埋深,推断了海相中、古生界整体残留情况.下三叠统青龙组和上二叠大隆及龙潭组在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及勿南沙隆起广泛存在,而在北部坳陷的分布则狭窄,中部隆起则由于隆起和剥蚀作用导致这两套地层几乎没有残余.对中-古生界海相盆地和中-新生界陆相盆地的基底特征进行了比较,认为海相中、古生界在南黄海地区区域性存在,海相层厚度分布特征受基底起伏控制,同时受到印支板块运动的影响,中部隆起区是海相中、古生界比较稳定的地区.下古生界可能在南黄海盆地广泛分布,但受资料限制,还难以获知其残余地层的特征.  相似文献   
98.
临清拗陷东部自中生代以来经历多期构造运动,构造特征极为复杂,整体呈现"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构造格局.在对研究区地震资料进行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分析临清拗陷东部横向变换构造带的发育特征及形成原因,探讨其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临清拗陷东部的横向变换构造带划分为三级,主要发育在边界断层的上盘,是造成研究区南北分块的原因;盆地基底结构先存构造、不均匀的伸展作用,以及主要断层沿走向的分段活动,控制横向变换构造带的形成;横向变换构造带的发育影响和控制油气聚集,这些区带具备良好的油气聚集条件,是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区域.  相似文献   
99.
南黄海新构造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义了南黄海新构造运动的概念;提出了南黄海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方法;阐明了南黄海新构造运动的机理,即受滨西太平洋构造域控制,是在老构造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描述了南黄海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总结了南黄海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00.
南黄海地球物理调查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南黄海地区开展的地球物理调查和研究的工作状况,对调查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深部地球结构、前新生代盆地形成与演化、沉积盆地范围与含油气构造等存在的诸多问题,就如何进一步开展地球物理调查研究工作,早日实现南黄海油气突破的思路和方法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