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8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95篇
海洋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3Ma以来碎屑物质来源具多样性、复杂性和变化性.利用砂岩和异源生屑灰岩岩石学及泥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了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中新统珠江组深水扇的物源.结果表明,珠江组砂岩岩屑主要为变质岩屑和火山岩屑,并含较多深成岩屑.阴极射线下,石英以发蓝紫色-褐色光为主,长石主要发亮蓝色光.异源生屑灰岩为陆坡钙屑碎屑流沉积,来自于神狐暗沙隆起中新统碳酸盐台地.泥岩∑REE与燕山褶皱带燕山期中酸性火山岩较接近,分配模式与上地壳基本一致,并与燕山中酸性火山岩和花岗岩较接近.渐新世末,南海运动使南海海盆第二次海底扩张,并使陆架坡折带由白云凹陷南侧跳跃到凹陷北侧.该构造事件在青藏高原邻近盆地和中国东部盆地都有反映,反映可能发生了青藏高原隆升事件,使珠江组物源向西拓展.珠江期虽然存在活跃的深水牵引流,但珠江组原始物质仍应源自古珠江携带的华南沿海燕山褶皱带的中酸性火山岩、花岗岩和内陆古老的沉积-变质岩.  相似文献   
92.
内容提要 373铀矿床是我国南方典型碳硅泥岩型铀矿床之一,主要发育一套黑色弱硅化泥岩、粉砂岩,硅化生屑灰岩及其过渡型岩类地层,矿床明显受断裂发育影响,铀矿化于次级断裂带中。通过系统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三组不同期次脉体普遍亏损过渡元素Ti、Sc、Cr、Cu、Zn和高场强元素Nb、Ta、Zr和Hf;相对较富集Mn、Ni、As、Sr、Mo、Sb、Tl和U等微量元素。后期热液活动使脉体Ba、Sb、As和Mo等元素异常富集。后期热液叠加改造,使得岩石普遍亏损过渡元素Sc、Ti、Cr和高场强元素Nb、Ta、Zr、Hf,普遍富集Co、Ni、Zn、As、Sb、Mo、Cd、W、Tl、Pb、Bi和U,其中As、Sb、Mo、Tl和 U尤为富集,富集系数平均达到100左右,U与W、As、Sb和Pb相关系数都在0.9左右,具有高度同源性,铀成矿与热液活动有关。典型剖面微量元素富集与硅化密切相关,当硅化达到一定程度后微量元素富集出现反转,即随着硅化强度增加而富集能力反而降低。V/Cr、V/Sc、Ni/Co、V/(V+Ni)、U/Th、δU、δEu和δCe等特征元素比值反应铀预富集形成于缺氧的古海洋环境。高丰度的As、Sb和Ba等元素,以及U-Th关系图解和Zn-Ni-Co三元图解均显示热水沉积成因。微量元素特征表明碳硅泥岩形成于缺氧的还原环境,铀预富集与热水沉积有关,铀成矿与热液叠加改造有关,后期热液沿运移通道上升进入储集空间,与铀预富集地层热液叠加成矿。  相似文献   
93.
广西373铀矿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73铀矿床是我国南方典型碳硅泥岩型铀矿床之一,主要发育一套黑色弱硅化泥岩、粉砂岩,硅化生屑灰岩及其过渡型岩类地层,矿床明显受断裂发育影响,铀矿化于次级断裂带中.通过系统地球化学研究表明:3组不同期次脉体普遍亏损过渡元素Ti、Sc、Cr、Cu、Zn和高场强元素Nb、Ta、Zr和Hf;相对较富集Mn、Ni、As、Sr、Mo、Sb、Tl和U等微量元素.后期热液活动使脉体Ba、Sb、As和Mo等元素异常富集.后期热液叠加改造,使得岩石普遍亏损过渡元素Sc、Ti、Cr和高场强元素Nb、Ta、Zr、Hf,普遍富集Co、Ni、Zn、As、Sb、Mo、Cd、W、Tl、Pb、Bi和U,其中As、Sb、Mo、Tl和U尤为富集,富集系数平均达到100左右,U与W、As、Sb和Pb相关系数都在0.9左右,具有高度同源性,铀成矿与热液活动有关.典型剖面微量元素富集与硅化密切相关,当硅化达到一定程度后微量元素富集出现反转,即随着硅化强度增加而富集能力反而降低.V/Cr、V/Sc、Ni/Co、V/(V+Ni)、U/Th、δU、δEu和δCe等特征元素比值反应铀预富集形成于缺氧的古海洋环境.高丰度的As、Sb和Ba等元素,以及U-Th关系图解和Zn-Ni-Co三元图解均显示热水沉积成因.微量元素特征表明碳硅泥岩形成于缺氧的还原环境,铀预富集与热水沉积有关,铀成矿与热液叠加改造有关,后期热液沿运移通道上升进入储集空间,与铀预富集地层热液叠加成矿.  相似文献   
94.
孙准  杨帆  赵爽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2,34(3):336-339,241
四川回龙地区川西坳陷沙溪庙组合气丰富,储层多以河道及叠置河道砂体为主.但是由于河道频繁变迁,形成的储集体单层厚度小,纵向上呈砂泥岩互层,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强,所以储层展布及横向连续性难以准确预测.对此,首先通过分析古沉积环境,确定沉积相特征,建立区域储层的地球物理响应模式.然后运用地震属性分析及像素成像体分频,结合钻井资料,对储层进行平面展布、空间展布和非均质性的预测.最后结合含气性检测,预测出储层的含气富集性,为该区寻找砂体气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5.
在岩性气藏开发过程中,气井产水存在多种类型,气水分布在纵向和横向上都相对复杂。根据试气、测井和生产动态资料,将苏西盒8气藏气井产水划分为纯水层、致密水层和气层产水三种类型,分析认为主要受构造条件,砂体分布,成藏环境,储层岩性与物性方面控制。除局部边底水类型的纯水层外,在盒8气藏部份井区中,孔隙中残留了大量地层水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储层条件变差,气体驱替能量不足以使水大规模排驱而造成的,进而形成致密产水层和气层产少量水。  相似文献   
96.
准噶尔盆地乌尔禾地区二叠系风城组盐类矿物和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叠系风城组为准噶尔盆地乌尔禾地区重要的勘探层系,也是成因非常特殊的深湖相含盐火山-沉积建造。通过14口钻井岩心观察,296片薄片鉴定,30块扫描电镜和28件X衍射等分析技术手段,较为详细地研究了风城组盐类矿物及伴生矿物的各项特征,识别出硅硼钠石、碳酸钠钙石、白云石等主要盐类矿物和硬石膏、石膏、玉髓、黄铁矿和蒙脱石等伴生矿物,确定风城组深湖相含盐火山-沉积建造与同期相间发生的火山喷发和湖底热液喷流活动有关,其成因可与酒西盆地下沟组湖相喷流岩和东非裂谷坦噶尼喀湖现代深湖底热液喷流沉积作用相类比,提出"深水湖盆热液喷流含盐火山-沉积建造模式"。  相似文献   
97.
Walsh频谱分析引用不连续的方波代替傅里叶频谱分析中连续的正弦波和余弦波,由于Walsh函数的不连续性,它广泛应用于地层旋回周期的检测。藏北雁石坪地区中侏罗统夏里组发育一套以砂岩、泥岩为主的高频岩相旋回,在地层颜色上也表现出较好的旋回性。对该组地层岩性和颜色进行Walsh频谱分析对比发现,岩性频谱曲线及颜色频谱曲线的主频周期与米兰科维奇旋回周期之间均具有极好的对应关系,认为海平面的周期性变化是夏里组高频岩相旋回的驱动机制。同时根据岩性旋回频谱和颜色旋回频谱计算得出夏里组的沉积速率约为0.111m/ka,沉积持续时间约为3.689Ma。  相似文献   
98.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油层组物源区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物源分析是我们研究沉积体系和岩相古地理格局的前提和基础,在一定程度也是描述微相和砂体展布的总体格局,以及对砂体进行预测和评价的依据。晚三叠世延长期鄂尔多斯盆地周缘存在多个古陆,包括北部的阴山古陆、西北缘的阿拉善古陆、南部的祁连—秦岭古陆及西南的陇西古陆等,它们都是盆地碎屑沉积物的主要供给源。长6沉积期,姬塬地区处于鄂尔多斯盆地偏西部地区,进行物源分析尤其是指出主要物源方向对沉积相及砂体展布规律研究都有重要意义。通过碎屑组分分析、重矿物分析、岩屑组分分析、阴极发光分析、稀土元素分析,以及古盐度恢复等研究方法,发现研究区存在北东方向主要物源区和北西方向次要物源区,同时也存在西南方向的物源供给。  相似文献   
99.
开江—梁平台内海槽东段长兴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沉积相和层序地层分析,将开江—梁平台内海槽东段长兴组层序划分为一个Ⅱ型三级层序和陆棚边缘(SMST)、海侵(TST)和高位(HST)三个体系域。以体系域为等时地层单元编制的岩相古地理图,表明四川盆地东北部晚二叠世长兴期碳酸盐岩沉积具有槽—台相间的古地理格局,其中:SMST沉积时,研究区自西南向北东方向依次发育有开江—梁平台内海槽和川东北开阔台地相带;TST沉积时,海水由西北往东南向侵进,各种沉积相带发育齐全,在槽—台相间的古地理格局背景上,于槽—台过渡带发育有台地边缘生物礁和浅滩相带,该相带也是最有利储层发育的相带;HST沉积时的沉积特征和展布格局与TST时期基本一致,但因受到晚二叠世末期构造抬升和侵蚀作用影响,所保存的地层很薄,台地边缘生物礁和浅滩基本不发育。  相似文献   
100.
本文在传统的岩石波速空间平均模型(Voight模型,Ruess模型,Hill模型和几何平均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极限近似模型.在这种模型中,它是利用作者提出的一个基于Hill模型(即代数平均模型)和几何平均模型的递推关系式,并利用这个关系式计算求出模型的极限近似值,该值介于Hill模型和几何平均模型之间,是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一个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